-
1 # 蘭阿姨北漂生活
-
2 # 你所不知道的大內蒙
會一定會,而且千萬不要在孩子年前說這樣的話,孩子犯了錯要及時制止並且糾正他的錯誤,如果你沒有制止而是說小孩子不懂事大了就好了,那等他大了同樣不會懂事!他一犯錯你就說他還小,他還小這類的話,小孩子都很聰敏的!他會把這理解為縱容,是袒護,他會覺得他做很麼幹什麼都可以沒有關係因為他還小,有家長護著他,長此以往,他的膽子變大了,闖的禍也越來越大,到那時候你還能說他還太小嗎?孩子不懂事可以但是家長不可以不懂事,現在聽到好多家長都說孩子害點好,讓他去害唄,就是這句話,新聞裡多了多少不懂事的熊孩子?孩子活潑著沒什麼,但是一定要讓他懂規矩,害要在一定的規矩之內害這才是對他的好,不要因為你的一句話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當有一天你發現在你的縱容下在也管不了他,在你的縱容下闖出的禍你越來越難以應付到那時候在後悔再去找什麼少年班管教班之類的就晚了。孩子可以到錯,但是一定要在犯錯後讓他認識到錯誤。建議你買一本正面管教的書籍看一下會有跟正面的啟發。
-
3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如果父母經常這樣說,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這樣的說法,一方面讓孩子對別人失去了敬畏心,或對他人利益失去了敬畏。當他做了損害別人或者損害公物或者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的時候,他有可能不認為對他人造成了傷害。
一方面給孩子心理暗示他是不懂事的,他還小,他做的這些不需要承擔後果。當人沒有任何約束時,人內在的惡會被釋放出來。
這個說法是否會影響孩子一生,還取決於孩子長大之後,如果孩子長大之後意識到這個影響並加以調整,有可能會減低或消除這個影響。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和我觀點不同。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念不同的人。
-
4 # 伊水緣
我來談談看法,謹供大家參考。
大家都知道,對孩子扶養是否滿意,關鍵在12歲之前。這裡包括"心理資本"的獲取、行為方式的匡誤、良好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形成(觀念的形成)、認知能力的初步構建等。林林總總之中,三歲最為關鍵,因為這時是在家長已獲取“心理資本”(話語權)後實施心理干預的起點。打個比方,此前孩子心理就像一張白紙,家長要起筆作畫了。
那種“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的說法是不妥也是有極大風險的。嚴格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時是沒有重來機會的,一旦做錯了,就如同白紙被汙染了,再想作畫,首先要清理汙染,且必留下汙痕。
回覆列表
孩子由不懂事到懂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和問題。家長最容易在第一時間裡發現問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帶孩子作為一種享受和快樂的事情,用好的心態和孩子交流。如果總是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好了,這樣會讓孩子分不清對與錯,畸形成長,樹高是不能自然直的。
我家寶寶兩歲多了,日常生活中我們耐心地和她一起玩,把她當朋友一樣用孩子的語言交談,鼓勵寶寶的正確行為,不正確的就耐心講道理和示範。長此下去,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帶,越來越懂事。看到寶寶一天天健康成長,我發自肺腑地感慨:我陪你成長,你給我快樂。
根據我的感受,下面分析一下在帶孩子過程中大人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1、大人是否足夠關注孩子,孩子也是自然人,即使認知有限,但也喜歡受人關注,很多調皮的孩子都是為了吸引大人的關注。
2、是否為孩子建立過家庭中的秩序和規則,大人要是沒有秩序很隨意的人,別指望孩子有什麼好的秩序 。
3、不愛吃飯,一般都是慣出的毛病。在小的時候,挑食立刻收起來,10分鐘後再吃,如果10分後還不好好吃,這頓飯不要吃了。很多大人狠不下這個心,毛病是慢慢慣出來的。
4、專注力差,原因很多,玩具太多,不知道玩哪個;家人成員太雜,素質殘次不齊,容易發怒的人,隨意的人,這樣不僅不能培養好孩子還把孩子引到錯誤的道路上。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他們的習慣,人格,表達,思維都受大人的影響,但是想管好孩子,就要先做好大人自己。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責任重大,不可放任自流,也不可約束過度。多學習一些有關的知識,耐心愛心細心地呵護寶寶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