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麼母嬰
-
2 #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中國自古以來受所謂“人情世故”“繁文縟節”的約束,要求人們在說話方面往往說一些別人愛聽的讚美之語,認為這是為人處世的正道,只有這樣才可以令對方高興,自己也不會尷尬。話雖如此,但說直白一點,這種禮儀式的誕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人們內心虛偽的一面。放在當今社會,這種情況更是如此。
而對於孩子而言,她們的天真可愛,也許在某些大人面前說話沒有大人內心深處那麼複雜,有啥說啥,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也正是那單純的內心,往往說出來的話都是大實話,而對於某些大實話,對於心機厚重的成年人而言,往往不愛聽,因為孩子說的話,也許觸碰到了他的痛處,或者是他的硬傷。他本身就對這件事掩蓋,卻被孩子說了出來,自然而然會不高興,也合情合理。但作為孩子家長的我們,面對這一尷尬難題時,又該如何解決呢?
我們並不能改變孩子的做法,因為她沒有錯,更不能說她沒教養,正好相反,既然對方說孩子沒教養,我想他自身也決不知道教養是什麼?_?否則他不可能當著孩子以及孩子父母的面說一個無辜的孩子沒教養,難道欺負一個孩子就有教養了?在這個世界上,你做的每一件事都無法讓每一個人滿意,既然如此,何必強求呢!讓孩子保持一顆單純善良的內心才是重要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只說別人愛聽的話,明明他做的是錯的,但卻受到了表揚,那世間豈不是亂了?
有時我們大人所做所為,確實還不如一個孩子,孩子的天真善良,往往可以說出“忠臣的逆耳之言”而作為大人的我們,在某些事面前,明明已經看透,卻不能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意見,只怕槍打出頭鳥,只怕對自己不利,一直保持一種“老好人”的表面。這就是虛偽,在關鍵問題上,不敢說出真相,也許,最終受害的依然是我們自己。畢竟,如今的社會風氣是如此的“和諧”,其實質是我們虛偽的面具下隱藏了那顆正義善良的內心,因此,似乎說“善意的謊言”才能維護身邊的“團結與和諧”。孩子為什麼要被這種複雜的社會所纏繞呢?畢竟,她是無辜的,現在教她所謂的“人情世故”還不是時候,對於現實與理想,小時候還是看看理想的世界比較好,過早的看透了社會現實,對於孩子而言,也許就是莫大的傷害。讓孩子走出自己的原則之路,讓普通的平庸者們去說吧!
-
3 # 我愛街車2010
小孩說話的特點是純真、真實,所以有時小孩說的話是對的,這本身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真實的話語,不見得可以在任何環境與條件下說。比如,看見一個殘疾人,有教養的人肯定不會當著眾人,說殘疾人身體的殘缺、缺陷,因為這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也違反基本道德。小孩因為心智還不成熟,常常無法約束自身的言行,作為家長或大人,就應該引導、教育小孩要懂得尊重別人,怎樣有同理心,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小孩說的話明明對,說出來卻是沒教養的表現。
-
4 # 廣東果果妞
童年時期有著人最純真的天性!有些問題跟行為是人天性的展露,不會去偽裝什麼,去耍些小心眼!
就像他餓了,你問他餓不餓,他回答“餓”,這是本能!但是如果你告訴他,現在還不能說“餓”,因為要等長輩來了,才能吃飯!
這違背了他當初說“餓”的意願!這是人性的虛偽,為了體現自己文明禮貌,掩飾自己真實的一面!
所以有的小孩是呢,明明說的是對的,說出了事實的本質!大人卻不愛聽,用一些虛偽,來掩飾自己的內涵,品行!
我覺得你不需要怎麼做,做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你做的再好就,也會有人說你不是!你可以教小孩注意下分寸跟,場合就可以了!難道不成,一個小孩,你要去教他大人之間的心機,虛偽,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是非常可怕的!
該是童真的年齡,就應該天真無邪!你說呢?
-
5 # 郭北京
站的角度不一樣,分析問題和看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所以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就不同。對與錯的界定,站的位置不一樣,對與錯的界定就不同,堅持自已的觀點就好了。個人觀點供參考。
-
6 # 冥冥笙暉
孩子只會以事實來說話,他感覺到什麼就會說什麼,我從不認為這個有關對錯,一個人的感知無論對錯,我都尊重.
被人說成沒教養。這個是長大過程中開始習得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善待他人。我相信沒人任何人可以從一開始就可以保持好的風度教養去對待,這是一個過程。
父母在此刻是非常重要的表率,父母是優雅而體諒,相信孩子也會模仿,變得從容而善良,暴戾粗魯的父母養不出溫婉優雅的孩子,同樣溫文爾雅的父母也養不出囂張怪戾的孩子。請做好自己,以德服人。
-
7 # 使用者100522188490
小孩一般都愛說真話,但如果不管在什麼環境都說,這可能就是別人說的沒教養吧,首先,你應該教育孩子要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比如,你教育小孩時可以把他的缺點說出來,你就問問小孩,如果有別人這樣說他,他是什麼感覺哪,沒事的時候,要經常這樣教育小孩,培養他的大度,不挑刺的毛病,這樣就是以後走上社會,也會少吃虧,才能朋友多,如果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也會和社會不融洽的。
-
8 # 十一點情感故事
小孩子內心是沒有任何套路的 因為心智的不成熟 想到了什麼就會說什麼 甚至是很直接的說出來 不會像大人會委婉或者透過別的方法告訴別人
當一些要面子的人聽到小孩子的話就會覺得很怎麼怎麼樣 所以就會去批評小孩子的不對 但是小孩子應該純真說出來的話就是事實。
其實你不需要怎麼做 應該你幫不了什麼忙也改變不了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就是這樣的 只要稍微的提醒和教導就行了。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可以了。
-
9 # 六月十七892
因為有些大人還不如小孩子啊,不管對錯對自己不利就指責別人。小孩子可能語言表達方式沒有大人委婉,但畢竟是真實的,加以引導就好。以前看過一個段子,一個大人捉弄小孩子,最後說是開玩笑的。結果小孩說玩笑是讓人高興的,你剛剛讓我很生氣。有多少人開玩笑把別人弄生氣了,應該很多吧。小孩子理解的玩笑就是讓別人開心,這就是不同之處。
-
10 # Good吉吉ing
孩子大多時候是對的。不對的是世俗的我們。
孩子大多都是錯的,錯的是她們跟隨的是原始動物的本能
所以我們要正視小孩的對,引導他的錯,走上人類社會的對
就拿上個回答所講小朋友吃飯時 長輩來沒來或沒有上座,就想吃東西,甚至自己拿著就吃的。就這個行為來分析論證一下:
現代社會推崇的是自由和平等:那麼想吃就吃 是她的自由,養身來說也是對的 餓了就吃,對人身體好,要有素質,有禮貌和孝心,所以小的要等長輩。
我們去親戚家玩我媽怕我們沒素質 吃相不好,會去的時候約法三章,並走的時候給我吃點東西,吃個半飽。這樣我們去就會看我媽的訊號,她吃我們就吃,她做我們就跟到做
她叫我們喊長輩我們就跟到喊,自由時間 我們和小朋友一起耍,吃飯時因為早早的吃了點所以並不是那麼的餓,就會很規矩的等著長輩,從而得好很多好評誇獎。更主要的是沒有受到別樣的眼光,
這樣的安排多了,就形成習慣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默契。孩子出門就會有的放矢,好評如潮
-
11 # 火二管家
孩子是天真的。但中國是個很講究人情世故的國度,從來如此,舉個例,嫁給某人,低檔次的稱呼有 婆娘,普通的是媳婦,正式場合則稱為夫人。
小孩子說話,可沒經歷過什麼場合使用使用樣的語言,所以他說即他看,也是平時大人如果教,他就如何說。常常一些場合,說話會很令人尷尬。這就肯定需要大人,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比如一個大眾場合,和一個有著狐臭的人打交道,小孩子常常當面就會捏鼻直呼這個叔叔好臭啊,這是不是很令人尷尬?大人會這麼做嗎?大人肯定不會。大人通常是儘量避免正面打交道,若必須,也只能深呼吸,屏住呼吸忍受當下。所以大人怎麼做,就應該及時教給孩子怎麼做,免得孩子老大不小了,分不清場合說話,令人直指家庭教養方面有缺失。
給別人足夠的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尊重,這是應當教育小孩子的。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大人和孩子
公司領導和下屬
學校老師和同學
家長和孩子
社會和你
人們大多不願承認自己是錯的,會覺得經歷的比你多做的肯定比你強。
如果靜下來思考,同意別人的正確觀點是對價值觀的一種肯定
所以還是老生常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後請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具有同理心,容易相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