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叔不喝酒
-
2 # 自娛自樂搞笑拍
二人轉的基礎有唱、念、做、打四門功課。
基本功1、學習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擴大音域、音量,鍛鍊歌喉的耐力和音色,還要分別字音的四聲陰陽、尖團清濁、五音四呼,練習咬字。
基本功之二:唸白也是必修課目之一。掌握了口齒、力度、亮度等要領之後,還須結合具體劇目,根據人物的特點和情節的開展,妥善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奏變化,達到既能悅耳動聽,又能語氣傳神的藝術境界。
基本功之三:做是加工形態的生活動作,透過手﹙手勢﹚、 眼﹙眼神﹚、 身﹙身段﹚、步﹙步法﹚等的靈活運用, 使人物的形象、 氣質更增光彩。
基本功之四:打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 用以表現戰鬥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掙扎、暈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劍戟等(習稱“把子”)對打或獨舞的, 稱“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滾跌撲的﹐ 稱“毯子功”, 還有成套的連續性的武功技術,如“起霸”、“走邊”、“趟馬”等, 一般用來渲染戰鬥氣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具體學問應包括:音樂(包括傳統二人轉唱腔,有的包括常用樂器演奏)、舞蹈(強調基本功,主要是民族舞蹈)、美術(用於化妝、佈景等)、文學(包括二人轉發展史、創編能力、鑑賞能力)、表演(包括一以模擬見長的戲劇小品、雜技、武術等)、還要學習其他劇中和其他曲藝形式
對於演員的表現手法,有“四功一絕”之說。“四功”即唱、說、做、舞;“一絕”指用手絹、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四功“唱”為首,講究味、字、句、板、調、勁;“說”指說口,以插科打諢為主;“做”講究以虛代實;而“舞”主要指“三場舞”。二人轉的“一絕”,以手絹花和扇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別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有的舞者雙手持手玉子,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兩塊,有“雙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輪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種打法。
【唱腔】
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四功是指“唱、說、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有民歌長短句。說口包括說白和數板,多用韻白,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講究表演手段和動作;舞功以東北大秧歌為主,同時吸取民間舞蹈和武打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