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納視界
-
2 # 蒙媽荊荊
所有的教育在生命初期都會給孩子建立一生的生命底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心一念是因,都會在孩子身上結果。
一、0-6歲的成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0-1.5歲: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無條件的關注、重視及中心感;疑惑:我是值得被愛的嗎?是值得活著的嗎?
1.5-3歲: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自由、允許、接納和尊重;疑惑:我是能夠做自己的嗎?我是誰說了算的?我可以嗎?
3-6歲: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認可、讚美、價值和欣賞;疑惑:我的本質是好的嗎?如果我不好了,我還會被愛嗎?我行嗎?
兒童心智發展的秘密,就在生命的頭幾年,特別時0-6歲,這個階段兒童的心智是開放性的,可以吸收外界的任何資訊,並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很多人說孩子對小時候的事情是沒有記憶的,事實上,事情是忘記了,但是情緒卻留在身體裡了。
二、關於教育
我們大部分家長都這麼認為:有兩樣東西絕對是成人給予兒童的,一個是知識,一個是道德。我們不相信自然賦予人類本身一種最偉大最高尚的精神力量,蒙特梭利說,兒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賴於他自己,根本不依賴於成人,兒童透過工作來建構他的一切。
舊教育總是希望孩子對成人絕對地順從,越順從就越認為這個孩子懂事、所話。成人對待孩子,似乎能做的就只是說教與樹立榜樣,我們想透過這種方式使一個孩子順從我們。實際上沒有這種可能。這樣做的結果是,即使孩子表面上順從你,但內心他根本不想順從。蒙特梭利告訴我們,傳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壓抑和強迫了兒童,長久以來兒童突然發現,他不得不服從某一個人或某一位老師,這時他內在就產生出極大的壓力,這個壓力當老師不在或者沒人控制時就會爆發出來,他就開始胡鬧。所謂有壓迫必有反抗,被壓制的必然反噬。
-
3 # 半個月餅5325041
學前教育對應的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
我們都知道先做人後成才的道理。
我們的孩子在最初意識形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給予什麼樣的正確指導呢
首先孩子要有一個和睦的生活環境,這是對於每位家長來說的。
其次孩子見到的事物儘量是正面的,即便有不完美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告訴孩子,不要給孩子帶來虛假和欺騙。
-
4 # 倍爽108750476
我認為學前教育就是老天爺在你活了二三十年對生活有些感悟的時候,上天賜予你孩子,讓你重活一次的機會,就是讓你對生活有了體驗和感悟之後,親手培養一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讓自己的孩子在月前教育中儘量摒棄自己的缺點,繼承自己的優點,引薦自己的不足 所以教育孩子要擺正心態,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只有這樣教育才能不過度溺愛孩子毀了孩子
-
5 # 笑語飛花
學前教育更多的在於讓孩子去接觸身邊的社會,探索身邊的世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找到自己的興趣或者愛好。不用急著讓孩子文化課,起跑線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就像跑馬拉松,一開始千軍萬馬,可是走到最後,幾乎都是一個個的個體,很少會有許多同伴陪著你。
所以,學前教育,更多的是發現,感知,探索,從而找到孩子感興趣的點,進而堅持下來
-
6 # 鬆鬆客老師
學前教育,狹義的理解就是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到小學一年級前的那三年教育。
廣義的學前教育指的是孩子生下地過後一直到一年級前的教育,當中父母教育佔絕大部分。
當孩子有認知起我們的父母就開始給孩子進行教育了。教孩子說話,教孩子聽歌,走路,教孩子幫家裡做簡單的事情。在平時當中也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事情。在孩子犯錯時,教育他以後不得這樣做,可見,學前教育父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當孩子進去幼兒園時候,學校又會給孩子帶來一些簡單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一種合作能力,動手能力,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各種遊戲活動等等。
可見,學前教育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教育,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樣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學前教育。
回覆列表
學前教育的研究很多,
其目的殊途同歸,開發智力,奠基未來。
神童都是這樣發掘培養出來的。
個人認為,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人才,
然而,每個人都必然成為子女和父母,
少數人可能成為頂尖高手,特殊人才,
大部分人必然成為平凡人,普通人。
既然如此,學前教育何必如此焦躁?
6歲以前,
強健體魄,養成習慣,健全人格,
盡情玩樂,自我保護,感知世界。
還需要什麼?
時間會慢慢呈現所有的一切。
成人的研究永遠替代不了幼兒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