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是史社

    二桃殺三士的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故事全篇如下:

    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其實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從小就看,那時會為晏子的聰明叫好,為三士為了個桃子而犧牲性命感到不解。但現在,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三士本是戰功卓著之人。晏子因為“怕他們將來為禍”,以未發生的事,來強求齊景公把這三人殺掉。可以得出一些蛛絲馬跡:1、晏子此時已是權臣,齊景公不得不聽晏子的。2、晏子最主要擔心的是三士被逐漸坐大的“田氏”招攬,成為對國君不利的勢力。說明齊國內部矛盾顯現,君王也需處處防範。3、齊華人治大過法治,三士有大功,卻以未罪而被害死,齊國國之敗相已露。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士,只是武將,性子耿直,雖有居功驕傲,但最後幡然醒悟:以自誇己功貶低他人而羞愧,最後以命相抵。現在的我們可能再也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這就是貴族精神,貴族精神是以維護榮譽為第一要務。

    由此可知,三士並無謀反之意,只是武夫脾性被晏子設計殺死罷了。齊景公最後收斂三人遺體,以勇士之禮葬之。或者,這又是一次朝堂上各方勢力的交鋒,三士不過是個犧牲品罷了。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我將單開文章,用自然語言,易學理論,理論聯絡實際,連載諸子百家思想的研究。喜歡就關注吧!感謝!

  • 2 # 海藍探齊

    是真的有歷史記載:“晏子春秋”一書中有記載,也有“三士冢“為證。

    齊國故都臨淄“三士冢”

    三士冢

    三士冢內部

    在春秋齊景公君主時期,田開疆、古治子、公孫接三勇士,都為齊國天下立了大功,三勇士共同接為異姓兄弟,時間長了自依為功績大,驕傲自滿,無法無君,齊景公看在眼裡,氣在心裡,當時的齊國又加上外患。這三兄弟功勞極大,殺又殺不的,怎麼辦?

    晏嬰想到了外國三君來訪時期,用二桃分吃不平,殺死了三勇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同學絕交,老師罰寫檢討書,急急急!幫忙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