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86140770140

     很多人說:什麼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實這種解釋應該是從近代開始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釋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再中國傳統美學中,情景交融所規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任何藝術作品都要創造意象,都應該情景交融,而意境則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規定性之外,還有自己的特殊規定性,意境的內涵大於意象,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那麼意境的特殊規定性是什麼呢?唐代劉禹錫有句話:“境生於象外。”“境”是對於再時間和空間上優先的“象”的突破,只有這種象外之“境”才能體現作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的“道”。

      從審美活動的角度看,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中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西方古代藝術家,他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要再現一個具體的物象,所以他們,比如古希臘雕塑家追求“美”,就吧人體刻畫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國藝術家不是侷限於刻畫單個的人體或物體,把這個有限的物件刻畫的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們追求一種“象外之象”、“境外之景”。中國園林藝術再審美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樓、臺、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本身,二十如同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說,在於可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陶淵明有兩句詩說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這中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藝術作品在這一點上的區別,就在於他不僅揭示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時間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體事物和事件,從一個角度揭示了整個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作藝術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藝術作品都有深遠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較過杜甫的詩和王維的詩。他認為杜甫的詩的特點是“既物深致,無細不章”,有人寫詩就怕寫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維的詩則能取直象外,所以他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

       中國藝術的這種意境,他給人的美感,實際上他包含了人生中的一種人生感,歷史感。康德曾經說過,有一種美的東西,人們接觸到它的時候,往往感到一中惆悵。意境就是如此,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當然這不等於說西方藝術沒有意境,西方藝術中也有這樣的作品,例如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伕曲》,他不僅唱出了俄羅斯民族的苦難,而且唱出了人類共同的苦難,所以他引起了全世界聽眾共鳴。 (摘編自葉郎《說意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用白醋洗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