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樹梅家長教練
-
2 # 誠念育兒
教大家觀察孩子開口說話早晚的秘密。
我兒子出生時奶奶就指導我,要讓孩子早說話,並且要孩子口齒伶俐,應該在孩子開眼笑的時候就應該訓練他。這樣就可以提前半年以上說話(正常的孩子)。
每天引導孩子啊啊啊!伸長舌頭早說話。口齒伶俐,舌頭運動。什麼意思呢?就是每天引導孩子(1歲前啊啊張口叫一下),當孩子聽懂人話時經常教孩子伸長舌頭做運動。舌頭伸出口越長相對說話靈活,當然平時父母也要有事沒事經常同孩子說話交流,讓孩子多回答訓練語言能力呀!
-
3 # 垂耳兔大大說育兒
專家不敢當,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經驗和見解。
寶貝一歲4個月,相當於寶貝現在是16個月。如果這個階段,寶貝還沒有一點學說話的意思,那就說明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了。
寶貝的語言發展從出生就開始了,0-3個月咿咿呀呀的學語言,9個月左右寶貝就能聽懂日常很多語言,而且9-12個月,這個階段是寶貝對語言最敏感的階段,如果這個時候每天固定的時間餘孩子交流,讀繪本,認識名稱,動物這些,寶貝的語言發展會慢慢過渡到以詞代句的階段。當寶貝在16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說短句子,比如我吃飯,吃蘋果,如果前面很好引導,這個階段這些短語寶貝應該是會的。
如果這個時候,寶貝還沒有想說話,那就要反思家裡面是否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輸入,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有沒有為他創造豐富的語言的環境。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明顯滯後,那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計劃,每天固定時間給孩子進行良好的語言訓練。
-
4 # 智寶寶
一歲4個月不會說話,還是正常的,一般晚說話的可以到2、3歲,因人而異。
對孩子要注意教育方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交流,儘量多陪伴。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親情溫暖,不要把大人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每次主動迴應和表達,要及時關注和鼓勵,逐步提高孩子交流意願,
語言模仿是兒童模仿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最早,是對一個字或一個詞的模仿,在某一段時間是對一句話的模仿。其後就是自己對語言的內化和創造了。 -
5 # 菠蘿媽媽育兒園
從實際經驗來看,1周4個月沒有發音學話狀態的寶寶沒有問題。
說話早的寶寶1歲以內會喊“爸爸”、“媽媽”這類短疊詞,1歲以後才會喊也是正常的,但3歲還不會說話就要警惕了。
嬰幼兒說話能力和聽覺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想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最好先了解清楚嬰幼兒聽說能力發展的規律。
嬰幼兒聽說能力發展的規律如下:
一、0-1歲是語言的準備階段,又稱為前語言階段。
這階段,孩子需要大量地傾聽各種不同性質的聲音,促進大腦聽神經的發育,而且大腦此時會對聽到的語音音素進行分析和儲存。
嬰幼兒語言發展是以生理的成熟度為基礎的,要加強嬰幼兒肺、咽、唇、舌4個發音器官的鍛鍊,如伸舌、動唇等動作。
當嬰幼兒的發音器官成熟時,說出第一批具有概括性意義的詞的時候,標誌著嬰幼兒開始進入了正式學說話的階段。
二、1-3歲時嬰幼兒語言的發生階段,也稱為語言發展的突發期。
1歲半左右可以說出2-4個字的句子,如不要、我的娃娃等,能夠把眼前的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嬰幼兒語言的發展有自身發展的階段性,是一個連續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一般發展順序是從單個字、多詞句到完整句子,從名詞到動詞、形容詞、指示代詞、人稱代詞,從不完整到完整,需要經歷如下4個階段。
1.單字句階段:1歲左右用1個字的聲音表達許多意思。
如說“水”,可能是要喝水,也可能看到桌子上有水,還可能是水龍頭在滴水。
瞭解單字的意思,需要根據嬰幼兒的音調、情景進行判斷。
2.電報句階段:2歲左右會說2-3或3-4個字組成的句子,把名詞和動詞組合在一起。
如“寶寶上街”、“媽媽抱抱”等。
3.簡單句階段:2歲半左右開始使用敘述、感嘆、疑問句來表達思想。
能夠說出4個詞以上的簡單句子。
4.複合句階段:3歲左右肯呢個會說2個或2個以上的簡單句子。語言發展越好,每句話的含詞量越多,有的還能恰當地回答“為什麼”的問句。
透過讓孩子多聽來刺激說話有很多方法。
常見的講故事、念兒歌及童謠效果都比較好。
但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有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項:
一、為嬰幼兒選擇的故事內容應該是嬰幼兒生活中經歷的內容,容易理解,可以將聽到的和看到的進行有機結合,並促進左右腦神經的聯結。
像三字經、唐詩等內容對嬰幼兒就不太適合。
為嬰幼兒選擇的兒歌、童謠要求是詞句簡單、押韻、有節奏感、有變化、容易上口。
二、為嬰幼兒講故事、念兒歌及童謠最好每次固定內容,不宜頻繁更換,否則不利於嬰幼兒大腦神經的聯結,影響記憶力的培養。
嬰幼兒不會說話時,可以跟著大人背誦的節奏做動作,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隨著大人說出最後押韻的字,以後就可以逐漸說出一句兒歌,最後可以說出完整的兒歌。
三、為嬰幼兒講故事、念兒歌及童謠時,最好配有卡片或圖書,而且應該讓嬰幼兒自己拿著卡片和書,使嬰幼兒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
6 # 繪本共讀優的爸
1、觀察孩子對聲音、語言的反應。
例如你不在孩子視線範圍內,出聲叫他名字,看他會不會望向你。又例如你跟他交流,比如問他想不想吃蘋果,先不給他看具體的蘋果,而是隻用話語來說,看他明不明白,能否作出反應。這些都可以幫你早期發現孩子聽力是否正常。當然,如果你懷疑孩子聽力受損,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必需的。
如果孩子聽力正常,他一歲四個月還不說話,是否就是家庭語言環境不夠好呢?先別這麼急著自責。
2、每個孩子說話早晚有個體差異。有些孩子一歲左右都能叫爸媽了,有的孩子一歲半還不出聲呢,真的是那個開口早的孩子就是語言天才嗎?也有可能他很早開口,但一直在說“媽媽”“爸爸”“嗯嗯”這種單音節詞,但後開口的孩子可能一出口就成句了。
每個孩子都有他發展的獨特程序,但發展順序是基本不變的,這就是個體差異。
爸爸媽媽知道這一點特別重要,不僅對現在說話早晚這個具體的問題,以後孩子的發展還會不斷遇到個體差異的問題,千萬別拿別人的標準去生搬硬套自己孩子的獨特發展。
說完前兩個內因,才來說說語言環境這個“外因”。
3、好的語言環境是爸媽很容易可以創造的。聽力、發音器官這些語言的“硬體”沒問題,又符合孩子自身發展規律之後,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與他所處的語言環境息息相關。
好的語言環境大致分為這幾個重點:
照看者多跟孩子說話。很多爸媽會有一種誤解,以為孩子還不會說話,自己跟孩子說不說、說什麼也都沒關係。其實孩子沒說話之前,他在不斷輸入環境中的語言資訊。你不跟他說,他輸入的少,開口說的時間就可能延遲,或者說話詞彙量少。美國有研究顯示,孩子生命中前三年裡,不同家庭環境可能導致他們詞彙量輸入差距超過3000萬個。詞彙是人思維的磚和瓦,想想看,詞彙量差這麼多,會有什麼後果?所以,爸媽要養成多跟孩子交流的好習慣。
有些爸媽會說,我跟孩子說很多話啊,我經常跟他說要好好學習、不要貪玩、不許咬手指。說話方式很重要,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語言環境。具體說,就是儘量少用否定的句式,多用語言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像還沒開口說話的孩子,也存在這樣的需求。例如孩子吃手,你別總是制止,吃手是正常的,你可以跟他說“手好吃嗎?要不要換個更好吃的?”你也可以多用語言吸引他的注意力,例如把他看到的東西都跟他指認一遍,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對外界充滿了好奇。
還有就是,爸爸應該多參與帶孩子,多和孩子聊天。因為男性比女性更傾向於使用孩子不那麼熟悉的詞彙,更有利於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最後,一些媒介,例如繪本、玩具,都能幫你和孩子開展一場好的對話。這個年齡段已經可以親子共讀繪本了,布書、洗澡書、卡片書都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你指著書給孩子認識上面的食物、動物或交通工具,這些都是很好的對話形式。
最後,不用焦慮,和孩子一起養成多交流的習慣,孩子不僅能有好的思維、語言能力發展,你們最大的收穫將是親密的親子關係。加油!
-
7 # 依林寶貝Baby
孩子10個月到24個月是口腔肌肉發育的時期。這個時候不要過分的給孩子吃流食。輔食做得太細,寶寶不需要費力嚼就能嚥下去,那麼口腔中輔助咀嚼的肌肉就得不到鍛鍊,力量就得不到加強,所以就不能很好的發音說話。
回覆列表
孩子說話早和遲是根據他的家庭環境及陪伴他的人來決定的,只要其他的行為,聽覺,等各方面的身體狀況都正常是沒多大關係的,有的孩子兩歲多三歲才說話。
第一,陪伴孩子的父母或者是老人,一定要和孩子多說話。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路上,都要和孩子說,看見什麼說什麼,並用手指。
第二,方便的時候最好是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慢慢的說。比如媽媽手裡拿著手機,對小寶說,寶貝你看這是手機,媽媽的手機。
第三,對孩子聽覺的磨練。用錄音機下載簡單的國學,比如三字經弟子規,讓孩子在玩耍的時間,和任何時間都可以讓他不知不覺的聽,磨練他的耳朵。
第四,每天晚上睡前給孩子讀繪本。要讀得慢一點,指著圖畫讀。如果給孩子耳朵磨練了三字經,弟子規後,可以買相應的繪本書,上面有故事已有聽的內容。孩子聽過後再給他講一篇內容,媽媽再給他讀一篇三字經,他就耳濡目染,很快就容易說話了,同時開發了他的智力。培養他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