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應舍

    把自己這個行為特點定義為內心障礙或者性格障礙並不恰當,

    所謂障礙,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

    遇到陌生人不善於開口只是一種內向的變現,其實屬於正常範圍,你意識到並希望改善可以逐漸在陌生人面前從不開口到靜觀一段時間少量參與談話,最後到順暢交流,

    能和熟人自如交流,說明與人溝通上不存在問題,因為很多熟人也是由陌生人逐漸變成的。不必給自己太多暗示和壓力。

    在人格模型中,有一個經典的大三因子模型,也就是人格量表EPQ的理論依據。其提出者艾森克是英國倫敦大學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

    大三因子模型中提及內向外向。不過,內向外向並不是獨立的型別,而是一個連續座標的兩端,每個人都可以在極端外向到極端內向這一連續座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艾森克將所有人格特質歸結為最基本的三個維度:外向性維度(E),神經質維度(N),精神質維度(P)。其中外向性維度是艾森克研究最多的維度。

    在艾森克的人格大三因子模型中,外向和內向的人格型別並無好壞之分。典型的外向者善於交際,健談,開朗,好交際,喜歡聚會,喜歡刺激和變化的環境,有許多朋友,需要與人交談,不喜歡獨自看書和學習。與之相反,典型的內向者是安靜的,冷淡的,善於自我省察和控制情緒,做事之前喜歡先制定計劃,他們喜歡書籍勝於他人,他們是保守的,除了少數知音外幾乎讓人敬而遠之。他們喜歡有規律的生活,不喜歡冒險和充滿偶然性的生活。

    另外,從佛教的角度也可透過性格看到本質。

    佛教中的因果,不只是我們嘴中常說的善惡因果、前世因果,而是以緣為主體,連線前因、後果的一條系統的思維方式。無論什麼樣的因,善或者惡或者無善無惡,都是需要有外界條件的協助才可以產生不同的果報,這種外界的干擾和促進因素

    ,佛法中叫“緣”。有因、有緣,而後才有果。在這種緣的作用下,使世界萬物不斷變化、發展,這就是緣起法則。其次,從因的問題來說。性格,屬於心理的因素。是內心情感的外在表現。在佛法中,心的意識是結合色蘊的受、想、行、識各蘊對事物的綜合判斷,由於心的作用、心的出發點不同,而生起不同的對待外界的感受和作為。比如貪、嗔、痴、慢、昏沉、掉舉反覆、嫉妒疑惑等等,這些是不好的心理狀態。比如慈悲、慚愧、平靜安定、不貪、不痴等等就是好的心理。

    最後,將一切煩惱的總根歸結為:貪、嗔、痴、慢、疑、惡見。那麼這些心理情感是怎麼來的呢?從對事物的執取而來,因執著而生種種貪、嗔、痴、慢。對事物的執著貪取又是因為什麼呢?

    是由於眼、耳、鼻、舌、身、意等身體意識對外界的反映、反饋。喜歡的,就生貪執、嫉妒、嗔恨,不喜歡的,就產生迷惑、昏沉、妄做……對外界的各種心理反饋,是因為心的覺知功能。對事物的覺察,才生出種種見解。錯誤的見解,使人或者因為貪愛自我的表現慾望而做出種種不法行為,或者因為痴迷自我的保護而事事逃避畏縮。執著於“我”的時候,執於有我是自我的誇張和放大,執於無我是自我的內斂退縮。執著於“物”的時候,執於有是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執於無是無所事事,空虛逃避。

    只要有執著,或者看的過重,或者看的過輕,都會產生心理的苦惱,無明,不理智的思維,錯誤的執著和判斷,是這些苦惱的根源。這就是佛法的“緣起”分析。所以,改變自己,是從改變內心的覺察開始。學習如何解脫無明煩惱,學習中道而行,勇於思維,勇於行動,不執著於事相、不執著於結果,以自我的覺察反省求解脫,求智慧。五蘊無常、諸法無我,一切都是變遷的,發展的,以平靜的心態來看世界,才可以理解什麼是慈、悲、喜、舍,才可以悟解內心的本來覺性。

  • 2 # 雪兒心情加油站

    你好,你在不熟的人面前不說話,和朋友就話多一些。不熟的朋友找你會變得很沉默。你這屬於是比較內向型的性格,不屬於性格障礙。只要你平時多注意點,膽子放大一點。和陌生人多說一點話,多去接觸他們慢慢地就會好。你不要害怕嘛,在你心裡可能有一點自卑吧,你要改變你的這種心態。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好了,你要想的他們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樣的嘛。萬一說錯話了,說句對不起或者笑笑就不會那麼尷尬了。大家都是人,他們也不會吃人,怕什麼呢?對不對?

    最後給你一個建議:如果你在外面見到陌生人,不管是誰。就微笑著然後說:你好!這句話是對所有人都實用的。人家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對不對?這是最好的開場白。加油!

  • 3 # 澤仁德喜

    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內心閉塞,不能適應外界,不知道如何和他人溝通,因此採取躲閃避讓的方法,還有一種情況,自己對人世間的世俗,已經看破,造成三觀不合,無天可聊,因此採取沉默寡言的方法,這種現象,現實當中很多!

  • 4 # 海中的一粒沙

    感謝你的邀請,自己要對自己有自信點,不要覺得別人比你長大好看點,或賺的比你多,或穿的比你好,,它就比你高人一等。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小看了自己,把別人看高了。別人穿的再好,賺的更多,長的更好看,睡覺還不是一晚睡一張床,吃的還不是五穀雜糧。有能耐吃個泥巴去啊。自己對自己自信點什麼都能解決。有時候沉默比說話好,這要看什麼人。如果碰到你朋友的朋友是一個心機重的人,還是沉默一點好。和你講一個故事。幾年前,我女朋友在小吃店上班,我在她店裡面玩。她閨蜜挺著一大肚子過來找我女朋友聊天。看她大肚子,心想不能吃冷的,不能吃辣的,不能亂吃東西。那時候女朋友在忙,我就叫我女朋友快點倒杯白開水來給她。結果第二天,就在朋友圈說我,說我小氣,第一步見面就請她喝白開水。還和我女朋友說我太小氣了,考慮好要不要和我在一起。我本來是不想說話的,看她是我女朋友的好朋友才招待她的。結果莫名其妙就得罪人了。

  • 5 # 意初解惑

    這種情況如果影響到你日常交往,甚至影響到你的生活狀況,那麼的確是需要注意並突破,因為這屬於人際關係障礙範疇,多半因為不自信,兒時在這方面有過受挫造成。

    如果想突破,建議就以下幾點循序漸進的去突破:

    1、可以多問自己害怕什麼?是害怕自己不會說話被人嘲笑,還是害怕說錯話讓別人不開心,或是覺得自己是多餘,閉嘴比較好等等,找到那個最讓你害怕的因。

    2、找到害怕的原因後,去直面,看看自己是否能突破這個點,如果不行,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用脫敏療法來幫助你療愈。

    3、多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面,眼界開啟,語言自然會逐漸豐滿,出口成章也是大有可能的,當心中有詩書時,無論面對誰都可侃侃而談。

    最後,如果這個問題長期困擾你,建議還是找專業人士幫助會比較穩妥,也會讓你儘快得以突破。

  • 6 # 尚茶居

    你這種情況沒必要改,很多人只是比你主動了一點點。

    真要改,還要靠你主動大膽去表達和迴應。

    興趣廣泛的話,那話題就多了。

  • 7 # 徐徐升起438

    排列文字想提問,

    標點符號須點清。

    說話夾舌表述難,

    好像長句繞口令。

    熟人面前不說話,

    因怕別人譏笑你。

    心理障礙因口結,

    快去醫院找醫生。

  • 8 # 錢塘八月

    有兩計可供題主使用,一為下策,可治標。一為中策,可治本。

    計一,既然題主不熟的人面前不說話,那麼在熟人面前雖不至於無話不談,但也不會是沉默寡言。那麼就可以想辦法變成熟人,這樣就完全符合題主現有的觀念了。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見,其實大家都是比較約束的,題主並不是特例,不用過分擔心。假如第一次見就像老朋友般無話不談,那他有點慌了。你怕不是無事獻殷勤?前幾次見面,可以稍微講點,當然不說也沒事。前面還是以傾聽為主。

    計二,假設這是題主的內心障礙,那麼為什麼不去突破他呢?同樣的情景以後也會經常遇到,突破它,豈不是一大秒事?

    想要突破也不難。一個最最簡單的方法。以後遇到此類情景,你一定要先說第一句,不論是問好,閒聊,打招呼,隨便什麼。一定要說第一句。這樣就不會在等待中煎熬,在煎熬中掙扎,在掙扎中放棄,在放棄後後悔。

  • 9 # 落葉穩又輕

    並非是有心理障礙,你屬於慢熱型,熟絡了後,才能放得開,不屬於見面熟。很多人都是這樣的,這個無所謂,不知道的以為你很穩重呢。其實好多都是外冷內熱型,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 10 # 紅葉瘋了

    聊天分兩種。一種是需要話題,有共同話題才願意繼續下去。這類聊天,內心訴求是希望得到內容、資訊、成長等等。對聊天物件的要求很高。知音難覓,促膝長談。

    另一種是不需要話題,天南地北的閒扯。這類聊天,主要是迎合場面氣氛,或是滿足內心的空虛感。

    兩者沒有好壞之分。主要看內心訴求,和性格。不用刻意的附和別人。做自己就好。遇到對的人,自然話就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得了抑鬱症的人,現在都怎樣了,會復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