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門語言代詞數量有限,一般來說代詞在這個語言裡是語法功能詞,它的主要功能是指明人稱、數、有時還有性(陰陽中性)和格(主格賓格與格etc)。在句調層面,代詞是附屬詞,大部分不重讀,甚至只能依賴於實詞而存在。這些語言裡往往對人稱和性數格的一致性有要求。比如英語的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要求主語的數和動詞的形式之間要搭配起來。如此,代詞本身不承擔太多額外的感情色彩,即使有,多數時候也只是傳遞尊敬或者性別概念。比如西班牙語的usted(您)和 tú (你)之分,英語的he和she之分。透過對性別概念的操縱可以完成一定的社會語言學表達需求:比如基佬們開玩笑可能會用女性代詞指代對方藉此消減對方的男性氣質。再比如,很多人在第三人稱單數時也傾向於用不顯示性別的they以表達性別平等之義。但總的來說,在代詞屬於封閉詞類的語言裡,代詞在表達純粹的語法功能之外的語用功能或者社會語言學功能不是特別強大。
這個和語言型別有關。型別學中,按照代詞是否屬於封閉詞類可以分為兩種,漢語屬於代詞系統是開放詞類的語言(人稱代詞數量不定,且可以增減),英語屬於代詞系統是封閉詞類的語言(人稱代詞數量有限且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
這樣的型別學特徵不是孤立現象,和很多語言特徵有關聯。通常來說,代詞數量不定的語言是黏著語或孤立語居多,比如日語(黏著語)和漢語(孤立語);而代詞數量有限的語言以屈折語居多,比如英語。
如果一門語言代詞數量有限,一般來說代詞在這個語言裡是語法功能詞,它的主要功能是指明人稱、數、有時還有性(陰陽中性)和格(主格賓格與格etc)。在句調層面,代詞是附屬詞,大部分不重讀,甚至只能依賴於實詞而存在。這些語言裡往往對人稱和性數格的一致性有要求。比如英語的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要求主語的數和動詞的形式之間要搭配起來。如此,代詞本身不承擔太多額外的感情色彩,即使有,多數時候也只是傳遞尊敬或者性別概念。比如西班牙語的usted(您)和 tú (你)之分,英語的he和she之分。透過對性別概念的操縱可以完成一定的社會語言學表達需求:比如基佬們開玩笑可能會用女性代詞指代對方藉此消減對方的男性氣質。再比如,很多人在第三人稱單數時也傾向於用不顯示性別的they以表達性別平等之義。但總的來說,在代詞屬於封閉詞類的語言裡,代詞在表達純粹的語法功能之外的語用功能或者社會語言學功能不是特別強大。
反觀漢語等代詞屬於開放詞類的語言,情況幾乎相反。這類語言裡,代詞不僅僅表達人稱、性、數等概念,還有豐富的語義,承擔一定的語用和社會語言學功能。而且這類語言也對性數格還有人稱的搭配要求不高(不是沒有要求,比如日語就有些表達裡主語人稱會制約謂語的形態)。因此,代詞和名詞的區別有些模糊,日語裡索性把代詞名詞數詞都統稱“名詞”。漢語也是,隨著社會發展,甚至會出現新的代詞表達非常有意思的語境義。
想想這句話:老孃今天就讓你知道什麼是潑婦!翻譯成英語基本沒法找到合適的代詞來傳遞這句話裡的霸氣。
再比如:老子信了你的邪!
再如:だれが勝った?(誰贏了?)
おれ!(我!)
如何?漢語那句老子,翻譯成英語只能是I;日語的おれ一般男性用的多,最近也有女孩在用,但整體還是帶有一些俗語和粗野的色彩,對應到英語裡,也只能說I了吧。至於語用色彩,微妙的語境義,只能從別的地方找補,憑一個代詞是做不到的。我不工翻譯,這方面不擅長,希望大神來補充。
總結:這個問題本身是難以給出原因的,我做的只是一點描述性的事實,希望對題主有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