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農情
-
2 # 拉拉路辣哭了
搬箏捕魚用竹子彎曲分十字,下面帶有一個紗網布進行捆綁,其實搬箏捕魚跟地籠的捕魚方式大同小異,小時候看過家裡的老人用搬箏捕魚的方法,我們老家是撒一點米飯中間放一點心肺,用來抓捕龍蝦的比較多。這個搬箏捕魚抓捕魚還是有點費勁的,用這抓捕小魚還比較實用
-
3 # 鄉村紅霞
很榮幸回答此問題,搬箏捕魚讓我想起童年,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扳罾(bān zēng):
搬箏(扳罾)捕魚法在宋代清明上河圖裡就有記載,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把紗網或棉紗布綁在十字形竹棍或木棍上,中間墜上磚塊等重物,以便罾能沉入水底。
面積較大的罾要用槓桿。搬箏形狀像帳篷,魚網面積較大,搬箏下面的網格比較
小,大小魚蝦等不易漏掉,效率高。
下面正式回答一下搬箏捕魚流程:
1.選捕撈點。水流速不能太大,最好是拐角處。
2.組網找支點。用四根長杆撐住網的四個角,另一端紮在一起。
再拿一根長杆扎一起既為主杆,主杆的一端頂在岸邊,找個支點(小網不用)
利用槓桿原理起網下網。
3.利用槓桿原理把搬箏安置在水下。
4.起網獲魚。待魚流在網上方時,看準時機迅速把搬箏拉起來,會有不少的收穫!
白洋淀俗話:"勤罾懶網自在箔"。扳罾捕魚需要經常守護,
不斷地扳罾出水才能捕獲到魚。如果懶,儘管魚已游到上面。
你不及時起罾,魚又游到別處去了。
用搬箏捕魚是一個體力活,風大的話,使用起來比較費力。
搬箏是農村發水時最常用的捕魚工具。
搬箏捕魚法在宋代清明上河圖裡就有記載,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其構造是一張較大方形網片,四角用兩根弓形竹竿交叉成“十”字支撐,網片中部呈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