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鑫時空剪輯

    小說是基於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下所人為虛構的典型性故事,我們從小也聽老師講過,小說這類文學作品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現在很多觀眾、讀者均會在文藝作品中把“人性”一詞推崇到至高角度。《釜山行》《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等等均會被人評為“暴露人性的佳作”“撕碎人性的虛偽,將之赤裸裸地暴露在Sunny之下”。

    對此,筆者恕難苟同。

    上述一類電影對人性之惡大加誇張,不論是見死不救的村民,還是自私自利的大叔,都在極力向大家展示一個病入膏肓,無可救藥的社會。

    自此有好多人拍手讚道:“這就是人性,人性本惡!”

    且不提在《釜山行》這等災難之下,人類會當如何。如果人性真如《金》那部電影所講,人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誰還要當兵?會死人的!

    誰還要做警察?好危險的!

    誰還要做老師?好辛苦的!

    誰還要做醫生?會被傳染的!

    參加一份新的工作誰還要幫助你,提攜你?會被你超過的!

    有人此時定要對我跳腳大罵:他們還不是為了錢?!

    這個時候也一定要有人用小月月的事情來打筆者的臉了。

    來,筆者自己動手

    對於人性而言,至善與至惡,都顯得太過幼稚與單薄了。人腦作為一個複雜的機體,在特定的條件下會做出何種反應,這很難被人叫的準。

    就好比我經常對朋友提的問題

    假設我是個無法從事重勞力的傷殘人士,母親突然重病急需200萬醫療費,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闖進了鄰居家的空門。鄰居是村裡霸道蠻橫的大財主,200萬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我偷了惡霸的錢給母親治病,此舉是善是惡?

    後來我才知道財主家破產,那200萬是他們所有的積蓄。財產被爆竊,走投無路的財主家選擇自殺。我上述的舉動又是善是惡?

    歷來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劇作品,對於人性的描繪都並非極力渲染他的“善”或“惡”,一切均用事實說話,一切均在事件當中自然流露。而我先前所說的幾部南韓電影——最開始看幾部會覺得很不錯,看得多了只會覺得他無病呻吟,酸得可以。

    人性若黑暗如斯,社會若恐怖如斯,恐怕你我早該在這人間交了飯票了。

    優秀的作品中所描繪的,黑暗之中定會有人性爆發,盛世之中也定會有惡人為禍。這樣的故事才配得上經典,而不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憤懣之人的絮絮叨叨。

    人性之描寫,並沒有那般深不可測。對於任何事,做的任何抉擇皆數出於人性使然,只不過小說中的社會環境更典型,也更特殊;只不過小說中的主角,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

    好了,從筆八年的職業槍手頂著被老闆狂噴的風險,為你解答完畢;如果覺得對你有用,加個關注可好T^T

    人性一詞,善變而已,何來善惡之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昆”在朝廷剿滅魔教事業中有著重大貢獻,可謂“為國為民”,但為什麼他還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