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狗刨武備
-
2 # 流星歸來
簡單的說,在戰爭中炮擊目標都有事先計劃。一般情況下對一個目標炮擊過以後基本就摧毀了,所以重複炮擊的機率不大。第二,每一次炮擊其角度、位置、風速不會完全相同,所以,落在同一個彈坑的機率很小。
-
3 # 戰馬一號
準確的說,是同一門炮,同一個射手射擊,相同的彈藥,在相同的風速溫度等外界因素條件下,使用一樣的操作手法連續射出多發炮彈,基本上不會產生同一個落點。
為什麼呢?
首先要知道,影響炮彈彈道的因素有哪些:炮彈裝藥、藥溫、空氣溫度、溼度、氣壓、風速,包括射手射擊手法及炮自身的一些偏差,都會影響彈道。
而就算在射手每次都能按照同一操作手法操作,而且風速,氣溫氣壓等外界環境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還是存在一下幾個變數的:
第一個,火炮自身的溫度影響了藥溫。打過一發炮彈後,火炮尤其是炮膛就會微微發熱了,幾發炮彈過後,那肯定有點燙手(打過十發子彈的步槍都熱,別說火炮了)。這個時候裝填下一發炮彈後,炮彈藥溫會受熱而微微升高。
此外,有些所謂的不變數也是有差別的。比如同一種裝藥的炮彈,生產過程中肯定會有小小的差別,有的藥多一點有的少一點;現實中的氣溫風速等自然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瞬息萬變的;射手的手法,也是難以控制的,比如每次拉炮栓的力量等等。
所以,理論中的控制了所有變數,現實中發出的炮彈還是不會落到一個點,而且在一定的範圍內分佈,這就叫做射彈散佈。
-
4 # 紅箭10A
原因有幾下幾條!身管火炮發射普通非制導炮彈時,炮管的振動和後座會使火炮發生移位,就算每一次發射都會重新效正諸元,炮彈發射十幾公里乃至更遠,彈著點都會有誤差;每一發炮彈的重量、外形的加工誤差以及發射藥包的重量、藥溫、乾燥度總會有一些細小的差別,也會導致每發炮彈的彈著點不同;炮彈在空中飛行時會受風速風向的影響,也會產生彈道偏差。總之,有很多種原因會導致同一門火炮發射同諸元的炮彈,射程越遠,彈著點散佈誤差越大,也就不會落在一個彈坑裡!
回覆列表
兄弟,你想得有點多了。我勸你抗日神劇少看一點,那個有點坑人。
就紅海行動裡的迫擊炮,應該口徑80mm左右,殺傷半徑8米左右吧。
口徑105的,殺傷半徑12~20米
口徑122的,殺傷半徑15到25米
口徑155的,殺傷半徑20到30米
而我們看紅海行動的那3個炮彈的口徑應該在200以上吧,就蛟龍那幾個人不是被土埋的問題,而是找不找得到屍體的問題了。
我上面說的還是絕對殺傷,其實真是殺傷範圍比這個更大,155口徑的殺傷力在1個足球場大小,外圍的有活命的可能,中間的即使沒炸彈你,衝擊波也震死你。你還想跑幾十米跑到彈坑去?
而且現在的火炮都是快速部署,也就幾輪齊射覆蓋攻擊後,轉移陣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