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曬太陽的小豬6
-
2 # 奔跑的馳騁
從相機和鏡頭的質素來說,的確是這樣的,一分錢一分貨嘛。尤其是土豪,因為錢不是問題,所以選擇當然也沒有什麼顧慮:哪個貴就買哪個,肯定沒錯。但對於普通攝影愛好者來說,這句話就不那麼合適了,而應該換成“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3 # 攝影師暮光
同樣型別的鏡頭,價Grand SantaFe高成像質量當然越好。比如50 1.4鏡頭和50 1.8狗頭比較,成像質量好不少,但價格翻了五六倍。再和50 1.2鏡頭比較成像質量當然是 50 1.2更加好,價格也很辣眼睛。
成像質量提升和價格提高並不成線性,所以有人認為 50 1.8 價效比最高。如果剛學攝影可以買個50 1.8狗頭上手用一段時間,500多的價格就可以體驗大光圈的虛化效果,成像質量也還好,狗頭也一樣可以出大片。
人的口味是上去後就下不來了的,使用鏡頭也是如此。本來用50 1.8好好的,用過朋友50 1.4後就看不上50 1.8了。1.4的成像質量、鏡頭工藝都比1.8好不少,使用後就心裡長草,夜不能寐,立馬拿出私房錢,3000大洋在鹹魚購入。後又用了1.2,成像質量非常好,但是1萬多的價格實在下不了手,長草也沒有用了,只能望洋興嘆了。因為工作需要還是買了價格差不多的24 70 2.8。畢竟不是土豪,還是要綜合考慮。這頭拍人像效果也是槓槓的。
買鏡頭要根據自己經濟狀況、拍攝題材、攝影水平選擇鏡頭,而不是根據鏡頭的價格來挑選。
-
4 # 光學法則
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在攝影行業也是這樣,貴的東西一定比便宜的好,這個就是硬道理。
貴的相機,它的高感降噪效果,它的對焦速度,它的連拍效能都比便宜的相機要好。
而貴的鏡頭,它的對焦響應速度。它的成像、效果邊緣畫質、畸變控制都比便宜的鏡頭好。
當然,我們說的是同一個時代的產品。不同時代的產品,我們就沒有辦法來比較了。
就好像閃光燈一樣,貴的閃光燈它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同樣的亮度,從而凝固住運動的物體。這就是我們在飯店吃飯的時候看到一些菜牌上灑落的粉末例如鹽或者食物,有的是非常清晰的,而有的有很大的拖尾,這就是貴的閃光燈和便宜閃光燈的效能上的差異。
所以相機產品沒有價效比可言,又便宜又好的產品是不可能存在的。哪一款產品最適合自己?其實非常好決定,就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買最貴的就一定沒錯。
回覆列表
理論上是這樣,但是我們的攝影資金一般是有限的,購買攝影器材根據自己喜歡的題材來買,比如600定,這是拍鳥和體育用的,如果你是愛好人像攝影,那這支價值六萬元的鏡頭對人像攝影基本上沒用,還不如1.2萬元的105/1.4E好拍人像。所以要買對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