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知道這個說法正不正確,但感覺英國是極少的發達國家中,不斷降低實體經濟比例的國家,比如勞斯萊斯,路虎捷豹等品牌的不斷出售,以及政府對金融創意產業的大力扶植。這是一個政府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選擇?這樣的政策是否合理?
1
回覆列表
  • 1 # 環球網

    的確,自上世紀中下期以來,英國不斷在降低實體機經濟比重,大力扶持金融等虛擬經濟,並致力於用金融服務於實體,將勞動集中型的工業製造業轉移給發展中國家。英國曾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長期享有著世界工廠的美譽,英國的工業革命與發展也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科技化。英國的工業曾經十分強大,但是英國後來想轉移低端工業,將自己國家打造成服務實體經濟但是國民並不從事低端工業的金融帝國。說的簡單點就是英國想賺的是“高薪且輕鬆”的錢,對那種勞動密集型。付出較多利潤並不多的工業並不喜歡。所以在後來 有了去工業化,去實體經濟的改變。雖然英國的確暫時將本華人民將繁重的製造工業中解放了出來,但是工業及實體經濟是所有大的經濟的基礎,在經濟繁榮時期,英國憑藉金融優勢可以輕鬆賺取較高的利潤,獲得收入,但是當世界大的經濟環境出現問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金融業會最先受到衝擊,而工業製造業等實體才是經濟的基礎,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英國在二戰後面臨較大的工業產品競爭,國際市場不斷減少及縮小,再加上國內民眾呼喚福利的聲音高漲,英國有了推動去低端實體經濟,發展進金融之勢。比如,英國曾經的汽車工業具有較大的優勢,其技術也不錯,但是後來其知名度與市場越來越小。如今西方一些國家又提出重振工業的聲音,其中就包括英國。但是英國能否突破實體經濟不容樂觀的現狀,重振其實體經濟,依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是進退兩難。如今英國也認識到了一味去實體化的弊端和不良影響,但是改變現狀任重道遠。

  • 2 # 春意濃濃50

    哈哈老牌帝國英國近代以來,透過殖民搜刮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財產,又透過機械化及現代化和先進的技術撈取了大量的財富,就他那幾個人吃的完嗎?用的完嗎?所以錢多了就不用實體化了,把工廠租出去,把技術賣出去就夠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知道權健自然醫學是不是傳銷有誰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