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慎、張渾、狄兼謨、盧貞9人,在洛陽龍門寺聚會,稱“香山九老”。 他們因志趣相投,結為九老會。此圖繪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處歡聚,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
根據白居易《香山九老會詩序》的內容可知,對九老雅集的描繪早已有之,到了南宋時期,此題材在畫院中也非常興盛;而明代的宮廷畫家在承襲南宋畫院風格時,對此種具有歷史典故的題材又較好的繼承下來。 對於這幅表現文人聚會的長卷,在構圖上作者選擇了從圍牆上方往牆內俯視的角度來描。
畫中一條蜿蜒的碎石小徑貫穿整個畫面,形成一條橫軸線,人物及景物均圍繞著石徑展,畫面從左邊開始:一身著便服的文人攜一童僕正緩緩地向畫面中心的廳堂走來,他似乎並不急於赴會,而是悠閒地欣賞著園內的景緻。
沿著他走的路徑向右看,在石徑一側,有兩人站在梅樹前,一人一邊指著著梅樹一邊好像對旁邊的人說著什麼,看那人恭敬的樣子,也許正在聆聽長者論道吧。 再往後,便是畫的中心,這是畫面內容的主體:只見一寬大的廳堂裡,几案分明,案上盆景、花瓶擺放有序;廳中有一桌,三個文人正圍著桌子看一位長者寫著什麼,或是畫著什麼。
四個人物的神態各不相同,均刻畫精微:長者面露喜悅,揮毫潑墨;三位圍觀者,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凝神靜觀。堂前石徑上,有一僕人正端著盤子向右行,把觀者的視線引向畫面的結尾部分,有兩位文人正在蒼松翠柏下吟詩賞畫,旁邊的幾位童僕,有的在煮茶溫酒,備辦佳餚;有的在侍侯筆墨,抱琴侍立。
整個場面以石徑為主線,中間穿插以廳堂樓榭,假山疊石,古松,梅樹,瑞鶴等景物,把畫面的幾個部分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體上看,瑞松搖曳,梅花綻放,祥鶴唳鳴,環境清幽淡遠,實為人間的“桃源仙境”。
“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慎、張渾、狄兼謨、盧貞9人,在洛陽龍門寺聚會,稱“香山九老”。 他們因志趣相投,結為九老會。此圖繪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處歡聚,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
根據白居易《香山九老會詩序》的內容可知,對九老雅集的描繪早已有之,到了南宋時期,此題材在畫院中也非常興盛;而明代的宮廷畫家在承襲南宋畫院風格時,對此種具有歷史典故的題材又較好的繼承下來。 對於這幅表現文人聚會的長卷,在構圖上作者選擇了從圍牆上方往牆內俯視的角度來描。
畫中一條蜿蜒的碎石小徑貫穿整個畫面,形成一條橫軸線,人物及景物均圍繞著石徑展,畫面從左邊開始:一身著便服的文人攜一童僕正緩緩地向畫面中心的廳堂走來,他似乎並不急於赴會,而是悠閒地欣賞著園內的景緻。
沿著他走的路徑向右看,在石徑一側,有兩人站在梅樹前,一人一邊指著著梅樹一邊好像對旁邊的人說著什麼,看那人恭敬的樣子,也許正在聆聽長者論道吧。 再往後,便是畫的中心,這是畫面內容的主體:只見一寬大的廳堂裡,几案分明,案上盆景、花瓶擺放有序;廳中有一桌,三個文人正圍著桌子看一位長者寫著什麼,或是畫著什麼。
四個人物的神態各不相同,均刻畫精微:長者面露喜悅,揮毫潑墨;三位圍觀者,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凝神靜觀。堂前石徑上,有一僕人正端著盤子向右行,把觀者的視線引向畫面的結尾部分,有兩位文人正在蒼松翠柏下吟詩賞畫,旁邊的幾位童僕,有的在煮茶溫酒,備辦佳餚;有的在侍侯筆墨,抱琴侍立。
整個場面以石徑為主線,中間穿插以廳堂樓榭,假山疊石,古松,梅樹,瑞鶴等景物,把畫面的幾個部分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體上看,瑞松搖曳,梅花綻放,祥鶴唳鳴,環境清幽淡遠,實為人間的“桃源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