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藝的媽媽

    沒錯,為人父母的我們已經在構建孩子的原始家庭,我們是孩子的原始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也是一生的老師。

    孩子有調皮搗蛋,不配合,油鹽不進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打罵指責,暴力解決嗎?不,這是不明智的。

    為什麼?

    站管教者一方的角度:

    1.破壞親子關係。當我們打罵孩子,用威嚴批評的方式制止孩子的行為和脾氣時,她啼哭著乖乖同意,或者倔強地憋著淚翻著眼看著你的時候,心裡是很難受的。

    她心裡可能想“恨死媽媽了”,“媽媽真壞”,“再也不理媽媽”,“媽媽不值得信任”等(換成爸爸也是一樣)。

    儘管隨後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她可能還親近你,喜歡你,不為什麼,因為你是她最親的人。

    但是每發生一件類似的事情,就會加深她心中的傷痕,彷彿在提醒她,是屈從,是倔強,還是反抗,看她性格。同時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會讓這個事情經常發生,每一次的解決時間拉長。

    反反覆覆,真的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父親與我就是這樣,他不打人,但是一張撲克臉,一個生氣的眼神,還有刺耳難聽的言語,往往會把心戳出洞來。

    可能每一次情緒都會更濃烈,可能每一次下手都會更狠一點,影響對雙方都會更大一些。

    3.陷入打罵—自責—打罵—自責的惡性迴圈,情緒得不到正確釋放,生氣讓身體生病。

    生氣的家長可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一股熱血衝破頭腦,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和四肢,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

    長此以往氣血不順,肝火內旺,免不了生病。

    孩子有樣學樣,情緒也是會傳染的發怒的時候,打人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孩子的眼神,表情跟你有些相似。那不是遺傳,那是後環境模仿。

    女兒有那麼脆弱嗎?有那麼玻璃心嗎?有那麼暴躁嗎?如果從小到達都是這種教養方式,那麼她的性格缺陷遠比這多。

    2.見過父母最凶的樣子,心有餘悸。

    沒有一個孩子希望父母吵架,沒有一個孩子不渴望父母的笑容,沒有一個孩子不奢望父母對自己和藹可親。

    當你凶他,吵他,打她的時候,她很難過,傷心。她小心翼翼地迎合你,是為了避免再次惹你生氣發火。

    所以親子關係會變得很脆弱。

    3.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影響他正常的人際交往。

    很多時候我們說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懂事,受人喜歡。那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懂得控制情緒,會好好說話,擁有高情商。

    自己家的孩子遇到問題易怒,或者生氣,不懂得溝通,自然不能結識許多好朋友,得不到別人的喜歡。

    以上是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為什麼不能打孩子,尤其是打女兒的原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同時建議家長看一看中中國人民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講座,也可以讀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育兒即育己,成長之路你並不孤單。

  • 2 # 散養大師舉叔

    我印象中記憶比較深刻的一次打孩子,是在兒子大概三四歲的時候,他因為好奇跑去摸小區裡一輛剛剛啟動的汽車,我衝上去狠狠踢了他一腳,並嚴厲地警告了他。雖然事後也有點心疼,但覺得在事關安全的問題上打一下也還是有必要,還有什麼比皮肉之苦能讓孩子更長記性呢?按照當下流行的教育理念,打孩子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就連四五歲的小孩子都知道跟爸爸媽媽講,你再打我我就報警了。其實我覺得打孩子是技術活,做好了事倍功半,做不好適得其反。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

    我覺得能打孩子的情況有且只有一種,即需要孩子長記性的時候,讓他真切感受到痛,以後再也不敢。

    這樣的情景其實也不多,一種典型的場景是安全教育,比如孩子過馬路亂跑,在家隨便去觸碰電源、煤氣爐等,這種情況下打比教育管用,畢竟生命高於一切,讓一點痛斬斷他致命的好奇心,是有效的也是值得的。還有一種場景是孩子觸犯了一些社會規範,比如偷東西,或者無故主動毆打了其他小孩等,雖然孩子不受社會規約的懲罰,但是我們從小也要教育他知道敬畏、知道禁區,知道那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的,這種情況下,懲罰代替溫情教育,我覺得是合適的。

    什麼情況下不能打孩子?

    首先,除了上述的情景,我們儘量不要打孩子。再者,當孩子長大一點,有了更強烈的社會意識和自尊之後,儘量不要打孩子,具體的年齡標準,每個孩子會有不同,我建議孩子到了六歲學齡以後就不要打了。第三,千萬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對大人來說,如果當眾受到侮辱,內心的傷害程度也要翻上幾倍,孩子也是一樣的。第四,不要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打孩子。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因自身的挫折遷怒於孩子,還容易下手過重,讓孩子承受更大的委區。

  • 3 # 小林子啦啦啦

    中國社會,從古至今,都是以父母為尊,子女應盡孝道,即使父母動手打孩子,孩子也不應反抗。現在很多家長也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打自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毆打,而是包含著"愛之深,恨之切"的情感的。那麼家長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呢?最近在網上這個問題爭論的非常火爆,今天筆者就說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很多家長打孩子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憤怒,氣過了頭甚至失去理智,對孩子劈頭蓋臉地打。這種打法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還容易使孩子受傷。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先儘量平息自己的怒火,冷靜地考慮一下,就算孩子該打,也要打之前先告訴他為什麼。這樣,雖然每次打孩子都只是輕輕地拍幾下,但效果卻很好。

    其次、打罵會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孩子犯錯後,如果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父母卻沒有懲罰他,他心中會有一種強烈的內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會使孩子覺得一報還一報,挨完打便兩清了,心理也平衡了,於是失去內疚感。這種情形,在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身上經常發生。因此,對一個比較自覺的孩子,犯錯後,激發他內心的道德自覺,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最後一點、打罵孩子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即這愛不因他的行為對錯和成績高低而受影響。經常被打的孩子感覺到的是父母的拒絕,孩子無法清楚地理解“打就是愛”,伴隨肉體痛苦而產生的是恐懼,這恐懼會讓孩子在情感上遠離父母,並學會以說謊等方式掩飾真相,以逃避體罰。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4 # 周少說

    家長該不該打孩子?

    家長對於打孩子,本身就是兩面性的問題,熊孩子不打不服勸,但是靠打孩子肯定是不行的。

    周少將從幾個方面去教大家怎麼去批評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過錯。

    第一、批評孩子,家長們要做到就事論事,有一說一,有針對性的批評孩子的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

    第二、暗示法則,不要直接的點出孩子的不足,可以採取利用孩子認識的小夥伴,從小夥伴身上去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三、當批評孩子時,不要著急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要聽孩子說,看孩子怎麼說,想說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第四、父母兩個人,批評意見觀點要統一,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讓孩子誤導一方是在保護自己。

    第五、批評孩子後,家長們應該適當的給予孩子鼓勵,微笑,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當然,對於教育批評孩子,古人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要做到“七不責,”是哪七不責呢?

    第一、對眾不責 ;不要當眾批評孩子,這樣不僅會傷孩子的自尊,還會形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這樣了,愛怎麼著怎麼著。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要站立在什麼問題之上,是當眾指責,還是私下回家指責。

    第二、愧悔不責;當孩子已經知道慚愧了,家長們應該適可而止,不要過度的還指責,這樣也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聰明的家長們,理應是讓孩子知錯就改,讓孩子學會對錯。

    第三、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指責孩子,通常,晚上睡覺,都進入了一個疲憊的狀態,孩子也聽不進去,家長們應該點到為止。

    第四、悲憂不責;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們不要指責,這是孩子在癒合感情創傷的過程,讓孩子哭出來。

    第五、飲食不責;當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們不要指責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見過很多家長都放這樣的錯誤。

    第六、疾病不責;當孩子生病時,也不要指責,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恢復,導致病情惡化,家長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比如可以這樣說,寶寶,你看生病了,就不能出去玩耍了,所以,以後要好好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少生病。

    第七、歡慶不責;當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也不要指責,這樣會起到反作用。作為聰明的家長,應當是孩子獲得成績時給予表揚,犯錯時,也不要掃興,讓孩子有一個過程。

    這七點,新手爸媽們,一定要記好了,會讓你終身受益!

  • 5 # 媽寶知道

    四歲孩子正是模仿周圍親近人行為的時候,全職父母在家帶娃,每天面對家裡大小事務,自已想做的事情沒法抽身去做,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孩子不聽話就容易控制不住揮手打孩子。既然我們都知道這種行為不好,怎樣才能避免下一次出現這樣的事情,那我的建議是先改變自已,學會管理情緒,只有學會控制自已情緒才不會做出後悔的事。

    情緒管理第一步:面對、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承認你確實生氣了,你確實很傷心。舉個例子,孩子把飯推倒在地上了,明確告訴孩子,我非常生氣,我快爆炸了!同時體會和感受自己的憤怒。包括呼吸加重,心跳加快等,因為你在體會自己感受的同時,就是讓情緒分離,你會開始想:我在生什麼氣?什麼讓我難過?

    但如果你有特別強烈的情緒,一時無法做到體會和感受,那就馬上停下來,什麼也不做也不說,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避免造成矛盾升級。

    情緒管理第二步:分析情緒

    進行理性管理,分析你的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孩子把飯推倒在地上為例:

    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生氣

    讓你產生這種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孩子不吃飯,還把飯推倒在地上。

    你擔心這件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擔心孩子脾氣太任性太暴躁。

    還有沒別的深層次原因?平時太慣著他了,我做的飯菜確實不好吃。

    你的擔心合理嗎?合理,最近這種事情發生很多次。

    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找老公談談,學習新方法。

    上面就是分析情緒產生的過程,我們把情緒的原因和後果理清楚,問題解決了。

    通過上面兩部基本上解決了當下的情緒問題,那接下來換一個維度,換一個視角,來看一下困擾自己的事情,這真是一件難事嗎?這件事情有什麼可取的一面?它給你做了什麼提醒?以後還會為這件事情感到困擾嗎?一一地把事情的好、壞都列出來,能讓你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到了這裡,我們瞭解了情緒管理的本質,就是在理解和接納自已的情緒,理性地思考和控制自已的行為,並通過轉換視角的方法,發現事情有利的一面

    當然這個能力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練習,成年人已經形成了非常固定的行為方式,改起來也是不太容易,這個時候你需要些刻意練習,每次情緒不好自我反思一下。只要堅持,效果就會出現。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自已沒那麼容易發火了,你的孩子也在你的影響下慢慢學會控制情緒了。

  • 6 # 小橙寶和理工男老爸

    既然自責,當初又何必要動手呢?不要打著教育的幌子打孩子,打孩子只能發洩家長控制不住的怒氣,對教育孩子沒有一點意義。

    被打了,孩子會嚇得瑟瑟發抖。家長呢?就很可能落入打孩子—後悔—忍不住再打—再後悔的怪圈中,甚至有些自省力差的家長適應了這種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使用時再也沒有絲毫的愧疚。

    一、打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1.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印象,並付諸於以後教育子女的實踐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記憶都模糊了。但是,很多人回味童年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父母最厲害的那次打罵,單人打、雙人合打。

    時過境遷後,也許當年捱打的孩子們也能用輕鬆的心情來看待被打這件事。

    但當他們以後教育子女的時候,打孩子也順理成章成為一種管教方式,並美之曰“打是親,罵是愛”。

    2.容易讓家長依賴這種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

    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有什麼方法能讓他快速止住,又能讓家長順氣過癮呢?

    打一頓。

    孩子受不了皮肉之哭,以求饒結束。

    下次呢,孩子一哭,打!孩子一不聽話,打!打完可能會後悔,但下次遇到孩子討人煩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動手,越打越上癮。

    二、打孩子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

    打孩子的時候,家長和孩子還有空回想是為什麼打嗎?雙方都在想什麼呢?

    1.孩子。

    平時一向溫柔的父母,怎麼突然突然變得凶神惡煞?害怕、恐懼,歇斯底里的哭泣,直到被嚇的停止哭泣,陷入迷茫。

    2.家長。

    當家長陷入打孩子動作中時,腦子已經是邏輯混亂。憤怒已經充斥了大腦,機械式的動手只是為了出氣,只是為了打而打。

    至於為什麼打?哪有空想。

    有個段子說的很貼切。

    打完後,爸爸問孩子“知道錯了嗎?”

    孩子委屈的說“知道了。”

    爸爸勃然大怒“知道你還犯!”

    噼裡啪啦又一頓揍。

    打完又問孩子“知道錯了嗎?”

    孩子想了想,小心的回答“不知道。”

    爸爸又怒髮衝冠“還不知錯!”

    噼裡啪啦又一頓揍。

    在打的過程中,孩子因為恐懼而沒法想,家長因憤怒沒空想,雙方都已經模糊了為什麼打和為什麼被打。

    打完後孩子是變聽話了,可這個聽話是建立在害怕的基礎上,並不是真正認識到錯誤所在。

    三、寫給家長的話。

    家長已經要慎重使用“打”這個工具,雖然可能表面看起來簡單有效,但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

    試問下打孩子的家長:

    你真的希望自己一直依靠打來管教孩子嗎?看到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你不會後悔嗎?你不怕將來孩子變得跟現在的你一樣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嗎?

    如果有悔意,請收起暴力的手,免得在打孩子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還有機會改正,等到孩子到了叛逆期,可能真的很難有機會了。

  • 7 # 心語凱凱

    方法/步驟

    1/5 分步閱讀

    首先,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家長不允許大孩子。打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往大里說可是“違法行為”,嚴重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但中國的法律很多時候無法執行,比如打了孩子,警察要真把父母關起來,誰來管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長被警察帶走,孩子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不過家長要明白,法律規定不能打孩子。

    2/5

    其次,中國家長打孩子,往往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控制自己,情緒激動不能自持。家長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打孩子就是對孩子的虐待。

    3/5

    第三,家長為什麼敢打孩子?是因為家長知道打孩子沒有後果,因為孩子不能反抗,家長打孩子其實就是標準的“恃強凌弱”。你在街頭看到很多人有不良的行為和習慣,你會上去打他們嗎?也許不是你不想,是潛意識裡不敢,因為你可能打不過人家!

    4/5

    第四,中國的家長打孩子,有可能是“實在拿孩子沒辦法”,只有動手了。因此大量家長打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

    5/5

    第五,中國家長打了孩子以後,往往會後悔。看著被打的孩子淚眼婆娑、傷痕累累,哪個做爸爸媽媽的不心疼?!打完後悔,轉眼又忘,下一次又是如此,何苦呢?

  • 8 # 菠蘿酸2009

    最煩打孩子的!嚇唬嚇唬得了,再說了言傳身教下孩子有什麼可打的,我家倆個娃,大的四年級,小的今年上學,別說打了,吼都沒吼過,就覺著娃特聽話,要是能生還想讓兒子生老三呢,仨個才好,一個以後當醫生,一個當老師,一個當警察,倆個娃就只能兩個職業,養姓是個樂子看著娃成長是幸福!

  • 9 # 我是蘇東坡迷妹

    最好不要打,定好規矩,建立獎懲機制。你現在對孩子這樣,她會記得,長大了等她有了話語權,可能會有本能的報復心理,到時候該你受著了。現在很多老人在抱怨兒女對她們言語上不夠溫和,我想著應該是這些老人年輕時做父母應該也比較霸道,如果一直用足夠的耐心保證和孩子的良性溝通,建立一個愛意濃濃的家庭氛圍,這樣的家庭我不相信兒女會對父母出言不遜。那些抱怨兒女應該多多檢討自己年輕時候怎麼對孩子的,不要一味指責孩子。

    如果打過孩子,罵過孩子,請記住,未來孩子對自己不那麼溫和的時候,回想自己年輕時候的作為,就不會覺得憋屈的,一切都是因果。

  • 10 # 漫卷詩書喜欲狂i

    大部分時間小孩子是不可理喻的。但是道理是必須要講的,體罰也是必須要有的。雙管齊下,才能使其深刻理解,刻骨銘心!

    度是要把握的。一般是痛而不傷。不準就此向小孩子道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生家庭給的不安,應該怎麼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