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有的人一邊渴望親密關係,追逐親密關係,一邊又無法進入親密關係,主動破壞親密關係?是因為童年和青少年父母親情沒有滿足,甚至被惡意否定,導致一生的渴望和永遠追逐嗎?
1
回覆列表
  • 1 # 陽光悅心初心

    渴望親密關係的人,很多都是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視、被否定、沒有關注、沒有愛、沒有親密,這些人成年後極度渴望親密關係,可他們又害怕親密關係,因為他們怕再一次被忽視、被否定、不被愛、被拋棄,沒有關注。就這樣想、渴望,又害怕,矛盾、焦慮、無助、煩惱……

    從小的親密關係疏遠,讓他不知道如何和身邊的人相處,他們不會,因為他們小時候沒人教他們。怕受傷因此不敢進入親密關係和不會處理親密關係之間的關係是他們無法進入親密關係的原因。如果想解決這種狀態,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 2 # 戴韭菜

    這種矛盾心理並非罕見,直接原因是對親密關係的認知矛盾。認知上的矛盾導致行動上的矛盾。

    渴望和追逐親密關係是大多數人的社會化本能,但由於感知了較多負面資訊,比如背叛、權力鬥爭、溝通障礙等,對良好的親密關係心懷恐懼,每每真正需要投入時,出於自保本能和抗拒未來的不確定性,就會進入無能,臨陣退縮,甚至為了逃避“求之不敢得”的焦慮,故意破壞關係程序。

    這很可惜,需要洞察內心到底在怕什麼,想清楚後,通常可以勇敢投入,一般結果都會比自己害怕的好很多。

    你提出問題,就是個很好的開頭。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無法接受親密的關係,包括和父母的關係,有時心情持續低落,做什麼事情都沒動力,對未來沒期望,恐懼戀愛,婚姻。

    你所說的無法接受親密關係可能是由於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不同於我們通常說的社交恐懼——比如害怕與人見面談話、見人就緊張、結巴、無法言語等症狀,有些對親密關係有恐懼的人反而會表現得更外向。其實這是體現了人們潛意識裡的對自我的保護,他們透過主動避免讓自己處於被動的處境,從而在之後會令人感到更不容易被接近,也很少表露內心想法。

    有些人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又擔心他人對自己的感情付出沒有迴應,導致他們在情緒上出現焦慮和矛盾,久而久之便迴避社交,迴避親密關係。性格保守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更難和人建立親密關係,在性格激烈的人身上則會表現出佔有慾,當佔有慾無法得到滿足時,他們便產生嫉妒心理,或是演變為強烈的排斥,比如表現為認為自己不需與他人交往或是建立較親密的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可能是由於幼年時遭遇過被自己親人拒絕的痛苦,從而在潛意識當中產生了對親密關係的懼怕。為了避免自己遭遇被拒絕,他們便主動採取疏離或是拒絕的方式,拒絕與對方發展過於親密的關係,從而使自己獲得安全感。如果一個人無法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將影響他們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有親密關係恐懼的人可以嘗試加強自我成長,或嘗試尋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待自我成長後,瞭解自己這一模式行為背後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複試面試太差了怎麼辦,感覺好丟人,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對我有期待的人,要怎麼走出這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