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傷聊史
-
2 # 審事度是
諸葛孔明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是神一樣的存在。
徐元直說:“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可見,徐庶是孔明先生的鐵桿粉絲。
對其佩服得是五體投地。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先生手搖鵝毛扇,作“隆中對”,三分天下,而歷史的版本竟然照此書寫,神了!
就這點來說,“自比管仲、樂毅”,不為過。
然三國演義畢竟不是三國,一戰而定乾坤的“赤壁之戰”,只是小說家移花接木的小伎倆,雄姿英發的周郎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主角。
這讓“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一下打了折扣,歷史的天平稍稍出現了些許的傾斜。
但這並不影響諸葛先生成為一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管仲,史稱管子,是春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之譽。
還被道教列奉為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
娼妓業由此君首開,褒貶任人,一言難盡。
老子、孔子、列子、孟子、韓非子。古往今來,凡是名字帶個子的,非聖即賢。
管子位列仙班,自是不凡。
代表作《管子》,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包羅永珍,這麼解釋,這麼有理。
就一個字:牛!
是真正的全才、霸才!足以笑傲千古!
傳說,齊桓公即位後,求賢若渴,請鮑叔牙任相。
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臣乃平庸之輩,國君施惠於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國君的恩賜。若富國強兵,非管仲莫屬。
齊桓公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
鮑叔牙道:“管仲,天下奇才。英明蓋世,才能超眾,非可以常理而論。”
齊桓公又問:“管仲與你比較又如何?”
鮑叔牙曰:“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以從政,惠以愛民;治理江山,權術安穩;取信於民,深得民心;制訂禮儀,風化天下;整治軍隊,勇敢善戰。”
這與徐元直薦孔明先生如出一轍。
其真才實學,道德文章,可見一斑!
管仲革兵制,“作內政而寄軍令”,“參其國而伍其鄙”。
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事作戰,事作戰者士鄉十五。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
齊君統帥中軍,兩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
管仲在經濟上“遂滋民,與無財”,“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或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他休養生息,興農富商,輕幣重物,行仁義之道,內修人和,外修邦交,終厚積薄發,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開齊一代太平盛世,傳為千古佳話。
樂毅是戰國末期軍事一哥,燕中國人,帥六國攻齊,連下70餘城,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赫赫戰功,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武功冠絕天下!
諸葛先生煉八陣圖,造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用兵老成,有奇謀虎膽,一出“空城計”成千古絕唱。
作前後《出師表》,文采斐然,肝膽可照日月,永垂青史!
水鏡先生說諸葛亮乃當時"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我覺得諸葛之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與二位相較,不遑多讓。
然諸葛先生七伐中原,無功而返,終在北伐途中病死五丈原,享年54歲,成千古遺恨。
諸葛先生比管仲樂毅,此一時彼一時,造化弄人,縱有天縱之才,人爭不過命,能奈何?
所以,若論文治武功,諸葛先生文治遜管仲,武功輸樂毅;若論文韜武略,諸葛孔明不讓管樂!
時矣,命矣,運矣!
一管之見,見笑見笑!
-
3 # 請詞同學
感謝悟空邀請!大家好,我是請詞,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讓人不得不感嘆諸葛亮此人還是挺有野心的。那諸葛亮這番比喻究竟是不是恰當呢?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還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齊國的定位和諸葛亮有些相似,最後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諸葛亮是蜀漢丞相,一度權傾朝野,但蜀國似乎還不能和當時的齊國相提並論,畢竟蜀漢從沒成為最強一國。
略。陳壽的意思是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才能要高於他的軍事才能,後世人藉此便說諸葛亮不會帶兵打仗。因此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顯然是在吹牛。
我們首先來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應該是沒有吹牛的,他輔佐劉備在亂世之中成就帝業又憑藉著卓越的治國能力治理蜀國,他的這些成就在當時都是有目共睹的。那麼有爭議的便是諸葛亮自比樂毅了,為什麼我覺得諸葛亮自比樂毅這個有待討論呢?其根本的原因是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是截然不同。樂毅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固然與其善於用兵有關。但我們仔細看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不難發現樂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那是因為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於燕國是非常有利的。
-
4 # 天晴愛睡覺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中國人,齊莊公死後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桓公)各自逃散一方,管仲是公子糾的師父,然而公子小白卻搶先登基,他在之前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國即位,曾經用箭射殺公子小白,結果只射中腰間的玉鉤,因為公子小白的師父,管仲好友鮑叔牙的強力推薦,齊桓公不計射鉤之恨,重用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的首位霸主!
樂毅是燕昭王時期的大臣,當時燕國內亂,齊國趁勢侵入燕國,燕昭王築黃金臺招攬人才,得到樂毅為將,樂毅軍令整肅,會合諸侯,統領五國聯軍,打敗齊國,差點把齊國滅掉!最後只剩兩座城池!後來燕昭王死去,兒子不信任樂毅,撤了樂毅的兵權,樂毅為了活命奔逃到趙國!
諸葛亮是劉備的謀臣,制定聯吳抗曹的策略,隆中對一出就制定了佔據荊州益州,聯合孫權抗擊曹操,時勢有變就兩路出兵,攻擊長安和洛陽一統天下的策略,劉備死後,諸葛亮繼承遺志,五次北伐,最後心力耗盡,死於五丈原!
說結論:要說成就,管仲成就更大!因為樂毅滅齊沒成功,諸葛亮北伐也失敗了,嚴格意義上來講都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是個失敗者;
-
5 # 明眼觀世界
管仲
即管敬仲。春秋時齊國潁上人,名夷吾,字仲。與鮑叔牙友善。初事公子糾,奔魯。齊襄公被殺,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即桓公)爭位失敗,以好友鮑叔牙推薦,桓公不念前仇,於魯莊公九年任為卿,尊為仲父。執政期間,因勢制宜,實行改革。實行國野分治,分國都為士鄉十五,工商鄉六;分鄙野為五屬,設五大夫分別治理。並以士鄉鄉里編制與軍隊編制相結合,編制三軍。制訂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可選為上卿之贊。於野則主張按土地肥瘠,分級徵稅。設鹽鐵官,煮鹽制錢。適度徵發力役,無害農時,禁止掠奪家畜。並制定以交納兵器贖罪之刑法等等。齊日益富強,使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名,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卒諡敬。今本《管子》,託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勢》、《權修》、《乘馬》等篇有其遺說,《大匡》、《中匡》、《小匡》等篇述其遺事。
管仲,是一個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齊國擔任相國的時候,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齊國迅速富強起來。管仲最讓後人稱讚的是他與齊桓公開創了後代讀書人的理想境界——明君賢相的格局。《論語》雲:“管仲相桓公,霸諸侯。”
樂毅戰國時中山國靈壽人。魏將樂羊後裔。燕昭王招徠賢者,毅自魏入燕,任為亞卿。燕昭王二十八年,拜上將軍,率趙、楚、韓、魏、燕五國兵攻齊,大破齊軍,入齊都臨淄,下齊七十餘城,以功封昌國君。燕惠王即位,中齊反間計,使騎劫代樂毅為將,毅出奔趙國,趙封毅於觀津,號望諸君。後死於趙國。
樂毅一生的經歷非常豐富,眼界開闊,很有政治遠見。他在戰國激烈兼併的亂世中,先後在趙、魏、燕等國擔任將軍,戰功卓著,在列國間很有威信。樂毅一生中最大的幸運便是遇到了燕昭王,他看出燕國迫切想求賢、圖強,認識到自己展示才華的機遇終於到了。在燕昭王的支援下,他一面北修長城,抵禦北方匈奴的進攻,一面改革燕國弊政,使燕國迅速走上強盛之路。此時樂毅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到來了,他統帥燕、韓、秦、趙、魏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大獲全勝,達到了樂毅一生中的頂峰。在五國之戰中,樂毅的軍事才華得到充分的施展,他根據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靈活制定戰術,終於一舉成名。
諸葛亮隱居隆中,自比管樂,等待明主。在劉備三顧時,隆中獻策,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戰略目標,並致力此目標的實現。後助劉備建立蜀漢,蜀漢成立後也是管理有方,多方改革,在蜀漢比較富足後,多次北伐,力圖中原,可惜沒有實現。
三者成就而言,個人認為:管仲治理能力最強,樂毅軍事能力最好,諸葛亮兼具二者的治理和軍事才能,但單獨治理方面比管仲稍微遜色,軍事才能方面比樂毅又差一些。但在一般人眼裡,諸葛亮是個很牛逼的人,估計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故事把諸葛亮神話了,深入百姓人心。 -
6 # 孤魂視界
按時空順序排列,先說管仲吧,世人尊稱其為管子,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又被後人稱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等。
管仲的祖上也是當大官的,只不過到父親那代時家道中落,再到管仲時已經很貧苦了。為了謀生,管仲做過商人,又當過兵,去過許多地方,一路坎坷累積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最後,多虧了好友鮑叔牙舉賢推薦給齊恆公,管仲的光輝人生才得己發揮極致。
管仲在齊國的成就有以下幾個:
1.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2.北戰山戎,安定北方,平復戰亂得民心。
3.說服齊恆公以戰略的眼光同意“齊楚聯盟”。
4.治理國家,比如實行行政改革、唯人用事、軍事制度,政治經濟方針等有效的措施,從而穩定了社會,發展了經濟民生。
再看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祖上同樣是做大官的,小時候他就熟讀兵法書籍,人也是特別聰明,長大後幾經周折被燕王收予為下臣,並助燕王成就了一番事業。他的軍事才能特別突出,其成就有:
1.作為最高統帥指揮五國軍隊大敗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戰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2.有效治理攻佔的城池,保護當地文化,優待名流,收服了民心。
最後說說更為人詳知的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散文家,還有書法家。諸葛亮也是出生於望族,自幼聰明能幹,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夢想著幹一番大事業。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與之探討《隆中對》後,便決定出山,自此便追隨主公為漢室江山建功立業。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與“智”的代表人物,其功勞成就可見一斑。他的成就首推《隆中對》,戰略上,諸葛亮未出山便知天下三分,他對當時形勢的分析非常到位,高瞻遠矚善觀大勢,始終堅持聯吳抗曹,致蜀漢得與魏、吳鼎立;其次特別要讚的是軍事能力,他是如此的神一般的存在,神機妙算的地步讓後人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的治軍之法,還有八卦圖,木牛流馬,改良連弩等對後世影響都很大。他還成功的策劃了蜀吳聯盟、草船借箭、赤壁大戰等事件,實打實的為三分天下做足了前提工作。還有對蜀國治理很到位,重視農業民生,興修水利,安撫流亡,輕徭薄賦,發展社會經濟。
諸葛亮的一生充滿了智慧,為中國曆朝歷代所推薦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從一而終報知遇之恩,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為後人所敬仰和傳誦。
綜上所述,諸葛亮是公認的知名度高能力超強,但論成就的話,管仲是助其主公成就了霸業,而諸葛亮卻犧牲在奮鬥的路上,因此,管仲成就應排首,諸葛亮排次,最後是樂毅。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
7 # 瞎說1818
我認為諸葛亮,管仲,樂毅三個人的排名應該是:管仲,諸葛亮,樂毅。
1管仲:管仲生於公元前723年,死於前645年。他和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千古流傳。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了。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黃金無度,最著名的事情就是跟他妹妹玩哥妹戀 。最後沒玩好事兒漏了讓魯桓公發現了最後為了不讓人發現把魯桓公給做了。一國國君讓人給謀殺了,這是讓人不可理喻了。所以說最後道個歉,可是,他這個性格就從此放開了,更加的荒淫無度了,更加的不理朝政了。結果國內就要大亂了。而對於時局政治很敏感的管仲,知道了。於是他很快給他的老朋友鮑同志用的特快專遞。跟他說他去輔佐公子糾老鮑你呢,去輔佐公子小白,咱們兩個分別離開齊國,齊國業務不久肯定會就會大亂了,到時候誰先回到這兒誰就當國君,咱們還可以互相舉薦當官兒,這是雙保險,要快!事情就像管仲所預料的那樣,不久齊國內亂齊襄公被殺。堂弟公孫無知繼位後也被殺了。那麼現在齊國陷入了無國君的境地。所以他們開始了一場爭奪君位的賽跑,最後小白獲勝,成為齊桓公。而管仲因為鮑叔牙的舉薦,當上了齊國的相國。在他當相國的40年間。幫助齊國的經濟復興繁榮,軍事實力強盛。實行尊王攘夷的政策。當時是史無前例的,雖然說這是個一直以來的規定,但是沒有多少諸侯給他貫徹到底,尤其是在公元前706年鄭莊公擊敗周桓王之後就沒人拿周天子當回事兒了。但是管仲這一個政策下來給齊國增加了威望,也給周王增加了威望,你說周王能不高興嗎?並且功績顯著。內合諸侯,北伐山狄,南征楚國,西征西戎。所以在齊桓公的第九次諸侯大會,周襄王派人受送來了祭肉,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徹底完成。但是在他和齊桓公相繼去世以後,齊國霸業衰弱,四位王子先後登上君位。不修內政,只知道提防各位兄弟。給齊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但是就是這樣折騰,齊國在春秋時代還是一個大國。可見管仲給齊國國力。造就了什麼樣的影響。
2諸葛亮:諸葛亮生於181年,死於234年。在我心裡他的排名是要低於管仲一點的。有的人說不對呀,諸葛亮是什麼人呢?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多少個歇後語來讚美諸葛亮啊?但實際上這有點兒過分神話。因為我們這諸葛亮的認知大多數是集中在三國演義上的。實際上有些事情歷史上不是諸葛亮乾的,硬靠他身上的。比如說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乾的。那是孫權去觀看他那邊兒的軍事措施,結果被發現了,所以搞個稻草人什麼的。大張旗鼓的上是,這是草船借箭真實的。那你可能就會提出疑問了,那那些歇後語是怎麼回事兒啊?實際上這是有一些誤解的。你像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傻子都能看得出來,比方說魯肅。在公元200年的時候,他提出了塌下策。步驟是跟隆中對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裡頭的劉備變成了劉表。都是把主要敵人看成曹操,都把吞併荊州和益州交州。看成首要目標。所以說三分天下也有魯肅一份兒。是他還說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臥龍鳳雛是誰?諸葛亮龐統。哪兒人?荊州人。從哪傳出來的?荊州。所以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個天下不是天下十三州而是單指著荊州。所以說最後為什麼劉備只拿到了荊州卻沒拿到點一下,這就是問題所在。並且他並沒有給劉備出什麼太多的計策。當然赤壁之戰的時候出過,但是主要功勞是周瑜的。在伐蜀之戰中劉備用的是法正。之後一直到法正及劉備去世。他才當上了丞相。而他最大的閃光點就是在他當丞相這一時間。短短11年間,蜀國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人才濟濟。但也僅限在這兒。他治國是是一流的,但是他出兵打仗他稱不上好將軍。所以說他五次北伐沒有獲得過什麼酣暢淋漓的大勝。這也就不能跟管仲相比,至少也是要差一個層次的。
3樂毅:樂毅應該是最差的。他除了伐齊取70餘城以外,他還有什麼?那我們記住的點嗎?他會治國嗎?那有人就得說了,他他沒有治國,齊連國是怎麼打敗他的,這不能算,這應該算是他的上司燕昭王的功勞。是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繼位之後一直到284年,經過了30年的治理,才使得燕國強盛富強的。所以說沒有燕昭王就沒有樂毅。這隻能說他打仗厲害,不能說他治國方面的才能厲害,他僅限於打仗厲害,所以說在管仲諸葛亮。這兩個人的對比之下,樂毅是最差的。
從後世記載紀念影響力當中諸葛亮堪稱老大。他自比管仲樂毅,他也確實做到了一定的成績。
-
8 # 真君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管仲春秋時期潁上人(今安徽潁上)。齊桓公即位後,齋戒三日,拜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齊桓公二年,桓公對管仲說:我想加強軍備。管仲說:不行。桓公不聽,果然修治軍備。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齊桓公,桓公怒對管仲說:我想伐宋。管仲說:不可以,我認為內政不修,對外用兵不會成功。桓公不聽,果然起兵伐宋。各諸侯興兵救宋,把齊軍打得大敗。後來齊桓公在國內政治制度,軍事制度,外交主張都聽取管仲的意見,走上了春秋五霸之首。
外交主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齊桓公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山戎攻打刑國,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從此齊國無論在兵力上還是在當時中原各國的威望上,達到了空前的強大。而齊國的強大,大部分都是在管仲的引導下而形成的,而管仲的一個方針將可以影響到整個中原國家的策略。
齊愍王自尊自大很是驕橫,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認為攻打齊國的機會來了,就向樂毅詢問有關攻打齊國的事情。樂毅建議聯合趙國、楚國、魏國一起攻打,於是燕昭王派樂毅去與趙惠文王結盟立約,另派別人去聯合楚國、魏國,又讓趙國以攻打齊國的好處去誘勸秦國。由於諸侯們認為齊愍王驕橫暴虐對各國也是個禍害,都爭著跟燕國聯合共同討伐齊國。後來樂毅帶領燕國全部兵力與韓、趙、魏、楚四國匯合作為總指揮攻打齊國,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齊愍王大敗,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樂毅遣還各諸侯軍隊,要親率燕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謀士劇辛認為燕軍不能獨立滅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毅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燕弱齊強形勢已經逆轉,堅持率燕軍乘勝追擊。 率軍追擊,果然令齊國大亂失度,齊愍王敗逃。
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後來燕昭王死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燕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回樂毅。樂毅心裡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寵藉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騎劫被齊國田單大敗,並喪失佔領的齊國土地,燕惠王很後悔,就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又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樂毅死於趙國。
最後小編認為他們在自己時代的歷史地位上,管仲排第一,管仲從治國、治軍到齊國稱霸都做出來偉大的貢獻;諸葛亮排第二,諸葛亮雖然鞠躬盡瘁,為蜀漢奉獻了一生,但六出岐山,九伐中原,雖然轉移了國內矛盾,但勞民傷財,加速了蜀漢的滅亡;樂毅排第三,是因為當時樂毅攻打齊國時,齊愍王自尊自大,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所以有運氣的成分。
-
9 # 超哥說成語
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自比管仲樂毅,可見諸葛亮對這兩個人還是很崇拜的,是以他們為榜樣的,希望自己能像他們兩個一樣建功立業。
雖然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從功勞上來說,應該是管仲的功勞最大,諸葛亮遠遠沒達到管仲的功績。
管仲為齊桓公制訂“尊王攘夷”的政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孔子曾說過“微管仲,吾披髮左衽矣!”。可見管仲的影響之大。管仲的治國思想和經濟思想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樂毅輔佐燕昭王攻下了齊國七十座城池,功勞也是很大。諸葛亮內不能培養人才,壓制小人,外不能攻城略地擴大疆土,功績是比不上管仲樂毅的。
-
10 # 胡瑞嵐298
成就大者是管仲,經濟治國、齊國富強、尊王攘夷、桓公稱霸!再次是樂毅,率聯軍伐齊,連破七十餘城,燕國大振!諸葛亮居第三,輔佐劉備,聯吳抗曹、功蓋三分、威服南蠻、六伐中原!
回覆列表
管仲、樂毅、諸葛亮三位同為亂世分裂時期的名臣,都輔佐自己的君主成就了一番大業,若要從名氣看,諸葛亮要比另外兩人大的多,而要說誰的成就更高,我覺得三人中諸葛亮和管仲可以並列第一,樂毅比他們則要稍遜一籌。
管仲輔佐齊桓公雖然沒有到達一統天下的成就,但功績卻並不遜於張良、劉伯溫等人。在春秋初期,周天子權威一落千丈,各諸侯不遵王命互相明爭暗鬥,天下禮崩樂壞;而北方的遊牧民族也時常進犯欺凌中原各諸侯,中原文明可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這時管仲輔佐齊桓公,扶持正統,尊王攘夷,真正做到了匡扶天下。
諸葛亮在未輔佐劉備前,便自比管仲樂毅,後來他的事紀我們也都耳熟能詳,他為劉備獻隆中對,制定三分天下的戰略目標,聯合孫權達成孫劉聯盟赤壁破曹,後接受劉備託孤,南征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成就,比起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成就稍遜,但他的文學成就如:“《出師表》、《誡子書》等卻都是千古名篇,另外諸葛亮的諸多發明創造也是非常偉大的成就。所以綜合而論,諸葛亮完全可以比肩管仲。
相比管仲和諸葛亮,樂毅的成就就要差的多了。樂毅最大的成就就是為燕國復仇,連續攻克齊國七十座城池,使得齊國僅剩兩城,幾乎亡國。而齊國之所以慘敗,更大原因是因為齊閔王得罪各國,招致五國伐齊使得精銳盡喪,所以才會被燕國撿了便宜。而樂毅雖然短暫為燕國攻佔齊地,卻並未使得燕國真正統治齊國,反而在他離開後燕國遭到齊國反攻,使得燕國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