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透大市
-
2 #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我想知道華為的出路在哪裡?華為的成功率有多大?
答,華為緊急向臺基電定購了一批晶片的定單,但是在今後,華為的路怎麼走?難道天有絕人之路嗎?我認為華為可以按以下路數來走:
(一)在用自己的系統和硬體的同時,走自己的路,不與別的廠家比所謂的跑分,那是美中國人提倡的標準,不是所有人都在乎這個,我就從來對跑分不感興趣
(二)開發手機的更多用途並取得專利,這些功能可以有:
測血壓,測體溫,驅狗,自衛,手搖發電,大底照相機,北斗終端機(可以擺脫手機訊號收發簡訊及導航),衛星電話,收音機(不是網路收音機)夜視,顯微,對講,呼救,超聲波清洗,蓋革幅射計,大音量,高音質,物連網,報警噐,等等功能,創造了一種新的產品。
發展一些專業化的系列,比如健康型,戶外生存型,災難應對型,娛樂型,基本型,兒童型,全能型等。一定會受人喜歡
依靠先進的5G技術,AI、AR、VR、MR等技術,和雲應用,發展出更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功能
華為依舊領先
(三)在以上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軍民兩用產品,甚至軍品,在軍工高精尖領域發揮作用
(四)進入數碼相機領域,把自己先進的AI技術應用到專業相機中
(五)進入無人機,無人車,戰場機器人,無人快艇領域
今後的華為將是更強大的華為
-
3 # 上帝方程
華為還是有很多出路的:
1、立足於國內,自力更生。這條路如果能走下去,真的就是中國雄起的標記。但我覺得這條路太難,幾無可能。
2、華為解體,華為還是有一些產業能夠做到不受美國壓制影響的,解體後這些部分能夠活下來,其他的就只能給別的公司收購,或者就地解散。華為留下的人才對國家建設還是很有用的。這條路意味著中國衝擊高階製造嚴重挫敗,以後也很難再有這樣接近成功的機會了,因為已經被美國盯上。
3、華為被小米收購。這顯然是蛇吞象,但是,雷軍會用外科手術那樣休整華為,避免與美國政府衝突。華為所擁有的設計和硬體製造能力正是小米急需的。兩者有互補優勢,兩者聯合將誕生一個全新的“大米”,在世界有前列的規模。
4、把大部分股權出售給美國資本,由美國資本控股(上次任正非沒接見人家,但機會還在)。有了美中國人控股,美國政府就一百個放心,自然就會撤去對華為的打壓。但是這個風險很大,美國可能對付的不是華為,而是整個中國,只不過先從華為入手,這樣的話,最終華為還是免不了解體命運,而中國其他高科技產業同樣被肢解,包括小米。
5、極端情況下,華為難以經營下去,由中國政府託管,再變為軍工企業。軍工企業不必考慮智慧財產權問題,華為手上的技術可以繼續在中國軍事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好的話,會給國家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
-
4 # 雲上茶友
華為的困難在晶片製造環節,但出路和發展的選擇依然很有空間;
人類的眾多實踐證明:危機對於沒勇氣沒毅力的人和企業是災難,相反則是更大突破的契機……
出路之一:繼續投入研發保持在通訊技術和裝置製造上的核心優勢,構建5G新的標準,如果能有限的向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企業開放專利,則一定能構建起“在通訊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出路之二:借勢萬物互聯的全球未來十年大勢,聯合一切能聯合的力量,構築生態聯盟的市佔率護城河,在未來的更劇烈對抗中能有根據地和勢力圈,就能保障一直持續發展下去……可以在5G應用技術上,繼續整合國內產業和一帶一路沿線產業需求、繼續用價效比優勢首先以國內為主體構建起生態圈,形成“共享共蠃”的產業應用發展模式,保障收支平衡和技術應用落地。
出路之三:在消費者市場,由於晶片上被卡脖子,走依靠國家支援的產業提升為主、適度授權和聯合聯發科等晶片企業推出面向市場敝開供應的高階晶片為輔的路線,一邊去跟美國高通搞競爭,一邊發展提升國內晶片製造產業鏈;在進一步做好中低端手機價效比的同時,用高品質應用技術彌補硬體的可能問題,或實行更好的售後換機服務;
放棄一部分利潤,來形成“授權制造聯盟高階機+中國產中低高性價比+更好的售後和應用生態”,那麼徹底瓦解蘋果和三星市場,“化危為機”就有極大的可能……
總之:一方面在通訊研發和技術上保持核心優勢,做強做硬;另一方面在應用發展和消費者業務上放棄大部分利益與產業分享、構建聯盟、做大規模,並採取置之死地而生的打法,打到三星和蘋果無應用優勢、更沒有價效比優勢……採取不要命的打法往死裡好好幹並幹好!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未來的出路會更寬更廣更堅實!
-
5 # 瘋評科技
華為的出路在於國內各相關企業間的團結協作,自強不息。外力你很難去改變它,只有多用內功了。華為的這次困境歸根結底是為以前中國產的不作為買單,特別是哪些貿工技以及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各種短期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導致了現在的惡果,被人卡住了脖子。要求生存,自力更生是必需的,華為只要保持住旺盛的鬥志,無非就是要多花時間而已,絕不像大眾所認為的那麼悲觀,我對中國產非常有信心。
有果必有因,華為今日之困境就是為昔日的貿工技,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短視行為買單要解決華為以及其它中國產企業的困境,就有必要根據結果來分析其原因。
華為被卡脖子,原因大家都很明白,就是在晶片的幾個環節中,華為只具有設計能力,就一個設計能力就可能隨時被卡死,比如處理器架構,晶片設計工具這些中國產都不具備,或者說滿足不了高層次的設計需求,設計之後得很環節,光刻機,晶片製造也都沒有或者有但不具備高要求的實力。
貿工技的危害,以短期利益毀了長期基礎當倪光南院士堅持的技工貿路線被柳傳志的貿工技替代後,就註定了我們現在的諸多惡果。
倘若倪光南院士堅持的技工貿路線得到貫徹,我們的晶片研發和作業系統研發都將提早將近30年,到現在肯定不是這樣的結局。如果當時堅持晶片研發,帶動更多的晶片市場,那麼對應的晶片設計工具也會提早研發,到今天還會因為一個EDA而受制於人嗎?
如果當時就開始研發作業系統,到現在還建立不起生態系統嗎?
其實,我們從來不缺人才,缺的是沒有長遠的眼光。
柳傳志的貿工技是成功了,但看看前幾天聯想的財報,營收3500億,利潤才46億,2%的利潤都不到,這就是貿工技的結果,沒有技術,利潤大頭全部人家有技術的賺走了,費了一大把力氣,還是幫別人打工了。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極端短視行為,造成關鍵技術被壟斷的結局當各個企業都在向錢看,而不是向前看的時候,覺得先研究技術,再去變現,太慢了,那不如買別人的技術授權,去租別人的技術來用,這樣可以賺快錢,但殊不知,長久下來,自己完全沒有技術積累,到最後就是沒有議價能力,任人宰割。
看看小米,OV,還有早期的華為被高通這樣的公司搜刮了多少,好在華為研發出了SoC,打破其壟斷市場,讓所有同行都直接或間接受益。
今日,華為就算能設計頂尖晶片,連一個能代工的中國產企業都沒有,著實令人汗顏。在臺積電和三星都可能受限的情況下,華為空有一身本領,只能做無用功。
如果早先我們有企業去研發光刻機,做nm製程工藝研發,也不會像如今的上海微電子和中芯國際一樣,有就跟沒有一樣,這些東西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你起步晚了就是晚了,沒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齊心協力是關鍵既然知道了原因,亡羊補牢就是了,當下就開始去準備,去做就是了。當然基礎缺的太多,齊心協力才是關鍵,如果任何事情都靠華為去解決,那效果勢必也會大打折扣。要走的 路線其實也是多元的。
沿著別人走過的路,克服一個個困難,也能追趕站在前人走過的路上,至少會知道此路是可以走得通的,那就克服其中的困難吧,什麼光刻機,nm製程工藝,EDA工具,架構都一個個踏實去做吧,這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不做,就永遠不會有,這是一個幹在今朝,功在後代的工程,造福無窮。
別人早走了幾十年的路,你現在沿著原路,短時間追不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闢蹊徑,走不同的路,需要沉得下心我們都說光刻機難,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繞過這一方式,以別的方式來實現光刻機的功能呢?這當然是可以想象,可以去做的。其它的技術難關也一樣。
道路千萬條,不一定非得走別人走過的路,另闢蹊徑,也許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我們建國後,那麼落後的時代,原子彈不是一樣造出來了嗎?這個就在於你願不願意乾的問題上了,有沒有這個決心和態度去做了。
華為的成功率取決於周圍的隊友,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華為靠自身當然也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時不我待,華為真沒有精力再從頭再來,從零開始搞光刻機,納米制程工藝這些了。
因此能一起合作的隊友就尤為重要了。
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中芯國際身上,我個人覺得這個不太靠譜。
即使中芯國際最近融資了好多錢,但其本身能力真的遠遠配不上華為,真有可能成為豬隊友的。
隨時其宣稱能夠量產14nm晶片,但據說良率並不高,7nm的量產不知道何年何月,而7nm在市場已不是高端了,很快就有5nm工藝出來,至多三年臺積電會出3nm工藝,這樣的差距真的沒法彌補。
華為的未來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國家意志,覆巢之下無完卵華為這樣的企業對國家彌足珍貴,應該珍惜。當今中國早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隱忍的姿態發展了幾十年,現在忍都不管用了。
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國家必須出手來解決,哪怕用利益交換爭取發展時間,或用任何非常手段,比如反制脅迫來談判,都是可行的考慮方式。
當華為這樣的自力更生的企業都保不住時,中國科技又還有什麼未來呢?
華為的出路需要在內外同時進行,對內主要靠隊友來助攻,但未必靠得住,對外主要還是由國家意志來斡旋。應該說,華為的未來是不用過於擔心的。即使兩條路都行不通,一個團結起來的民族的戰鬥力將更加可怕。
-
6 # 琅琊榜首張大仙
華為沒有退路。只能夠勝利!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美國是一定會打壓華為的,並且繼續無底線的製造問題,來給華為施壓。
要知道。
在華為5G技術沒有做到世界領先之前,美國一直是技術霸主。
就好比我們看到的2G/3G/4G通訊,都是西方國家為主,中國為輔,甚至沒有參與的。
導致的結果就是,西方國家可以以技術優勢從我們身上獲得許多財富收割!
甚至!!
最可怕的是,西方國家可以利用這些資訊科技優勢,獲取我們更多的資料和資訊,這是最可怕的地方!
但是如今,華為的5G領先美國3年的時間,是世界第一,也是中國第一次真正在資訊科技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
一旦未來大家啟用了華為的5G,其實也就宣佈了美國全面監控的時代結束。
美國自然慌了。
這個時代,資訊就是一切啊!!
所以,美國一定會竭盡全力阻止華為。
但是!!
中國也會給華為製造堅強的後盾。大家想想,如果連華為都無法戰勝美國,都無法以此次的成就做到世界第一,那麼未來還會期待有什麼樣的企業可以超過華為,甚至敢於去爭奪一個世界第一嗎?
因此,華為是我們的榜樣,更是我們必須勝利的理由!
只有華為勝利了,未來才會有第二個華為,第二個世界第一,第二個優質企業,甚至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陸續出來!
加油華為!!
加油中國!!
在我眼裡,華為沒有退路,成功概率只有100%和0%兩個選擇!!
-
7 # 馮YG
讓我告訴你:美國限制晶片給華為,就是限制了華為即將上市的5G手機超脫競爭對手的步伐,這幾款手機,將是徹底樹立中國產品牌5G領先的里程碑。
如何救華為?在5G手機方面,暫時救不了,不過,國外的5G手機也要1~1.5年才可能出品,即使號稱5G手機,在中國用不了,因為國內的5G網路是華為和中興的天下,在國外更用不了,因為還沒有(除了南韓)。就是說國外的5G手機即使做出來,也只能賣給中中國人才有機會做大做強,否則很難。
如何救華為?大量採購華為的網路通訊裝置是解決之路,比如在國內大面積替換在網的美國裝置,就能給華為至少3000億的收入,還能幫國家完成安全性改造,不再受制於人。在軌道交通、銀行、學校、政府機關、航空、機場、碼頭、網咖、居民小區、汽車等等,都可以使用華為的裝置。
如何救華為?國家隊有限入股華為,幫華為改制,成為集體所有企業,再由持股人引導借殼華為在英國已有的投資去英國上市,把華為這顆明珠插進資本主義的心臟,讓歐洲那些擁有華為網路裝置的國家購買華為股票,比如荷蘭,讓華為真正成為讓利直接客戶的企業,開放性得吸引非美國資本投資,更可以發行基於華為業務的國債,或者允許華為自己發行企業債券。
靠老百姓買華為手機來救華為,比較難,也比較慢。華為更大的優勢是網路裝置。所以,要幫華為就幫網路裝置,也是幫國家。
-
8 # 617167992202
民族榮耀,華為智造。
華為不會倒,哪怕手機業務不做,強大的研發能力和以前積累,靠專利也能至少吃10年,這方面參考諾基亞就知道了。當然這是中國人乃至中國政府都不願也不可能接受的結果。
拋卻政治因素,美國為什麼要制裁華為,參考釣魚島為什麼前幾年日本要頻頻挑戰中國底線,原因就兩字,害怕,中國強大了,再不在這時候尋釁挑事,怕再過十幾二十年就沒資格沒底氣了,就如印度一樣,現在雖然老想所謂雪恥62年慘敗,但實力不允許了,被甩開太多了。美國的基礎研究專利太多,而華為在4g開始就爆發出強大的研發能力,超車之勢讓美國紅眼病患了,怕了,因為2g3g專利大多在歐美日韓手中,坐等專利收費都盆滿缽滿。突然有一天老美驚呼,什麼?以後5g乃至6G優質專利要向華為交錢了。坐不住了,打壓就必然到來,我們要感謝華為讓這天這麼早到了,說明華為讓老美坐不住了,說明我們強大了。迎難而上,戰勝困難,打破壟斷,未來可期
-
9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的出路,可能在於國家層面的反制,更在於國內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自主研發,後者意義更重大。
現在華為的確是需要外購零件,美國限制升級對華為的影響非常大。現在華為的裝置,包括終端,還是需要採購大量的國外的企業的零配件,也需要一些位於大陸之外的企業代工。現在科技企業也都是全球產業鏈,很難拋開任何一環。對於華為而言,美國的限制升級,這些路可能也就斷開了。現在很難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100%的不使用美國的技術和零配件。
現在對於華為來說,也只能考慮等待外力介入了。華為的產品線涵蓋通訊業的各個領域,現在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主要是手機、家庭路由器等裝置,由於出貨量太大,囤貨很難滿足長期的使用。
現在華為被美國限制,按照環球時報透漏的訊息,中國可能會對蘋果、高通、思科等美國企業開展對等的限制,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看誰受傷更嚴重了,相對的華為還能好一些。
其實現在之所以國內很多方面不夠強,更多的是因為沒有市場,沒有資金投入的原因。而如果真的要下定決心的話,有了龐大的國內市場,也就有了資金和研發的動力,咬咬牙也未必不能給中國的半導體相關產業帶來一個騰飛的機會。而如果美國看到限制不住中國,也就放開部分限制了。
華為是否可以渡劫成功,還要看得到多大的支援。國內運營商市場是不用說了,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裝置採購肯定是傾向華為的,現在華為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接近了60%,已經支援力度足夠大了。
至於手機等終端,其實如果中國開始對等限制的話,國內手機企業也都差距不會很大,這塊倒是可能不會有什麼影響,國內還是很認華為這個牌子的。海外的終端銷售,影響面要大很多,無法獲得高階晶片,是競爭力的嚴重下降。
通訊裝置使用的晶片,暫時來看華為還可以領先1年左右時間,不過後續可能會無法同步歐洲的裝置商。不過通訊裝置這東西,搶下來的地盤,想要再被其他的企業搶走,其實也不是很容易的,裝置替代也是要錢的,歐洲的裝置商也不願意免費送,估計會受到影響,但是這個影響還是相對比較緩慢的。
如果真是無法談判的話,華為依靠國內市場,以及現在的海外運營商市場,咬牙挺5-10年,成功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會比較難受。
總而言之,現在來看,如果國家支援對等限制的話,華為渡劫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當年華為也是主要業務在國內,國內市場也足夠養活華為了,難受倒是一定的。
-
10 # 木春山談天下
還是挺感慨的。
這張飛機的圖片配文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這確實很符合華為目前的狀態和心境。
所以華為的出路在哪裡?不能單打獨鬥,就是出路。對美國而言,華為的相關技術與產品,威脅到了美國的全球戰略與發展安全。
在本國沒有相關企業可以與之正面競爭的背景下,只能白宮“參戰”了。
所以,各位應該意識到,目前的情況不只是華為的事情,中國政府也會出臺一些政策來支援華為,反擊美方的行為。
那麼華為目前有沒有能力完全不用美國的晶片?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
只要熟悉華為產業鏈,或者熟悉中美晶片產業差距的人,都能得出這個客觀的結論。
如果華為現在就具有這個能力的話,就不用過去多年一直用美國的晶片了;
更不會在2018年美國對其收緊封鎖之後,華為還在大量購買和囤積美國晶片,以防止美國“斷炊”。
華為“知恥而後勇”,過去一段一直在研發自己專利技術的晶片產品,儘量減少美國技術和美中國產品的含量。
因此,華為未來大概率會有一段艱難時期。畢竟自身晶片的軟肋大部分還是被美國拿捏。但是臥薪嚐膽之後過了這段,崎嶇之路或許就會變得更通途。
但對美國也不可掉以輕心。
木叔看到最新的訊息是,5月20日,美國一些官員暗示還要繼續收緊對華為的禁令。
此前一些美國專家表示,針對華為的最新禁令存在明顯漏洞。
美國商務部上週公佈的新規定擴大了美國政府的許可權,要求華為的海外供應商知曉產品將發往華為及其關聯公司;或者知曉相關晶片的設計用到美國技術時,需要向商務部申請許可證。此舉旨在切斷華為與一些非美國公司之間的聯絡。
但一些仔細研究了該規則的美國專家表示,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中間環節眾多,供應商可以這麼說——他們不知道相關產品最終對華為有利,從而會設法繞開限制。
同時,該規定只包括由華為設計的晶片,不包括直接發給華為客戶的產品。這讓一些美中國人覺得不爽。
5月20日,當被問及是否將進一步對華為進行封鎖監管時,美國國務院官員福特表示,商務相關的機構將予以關注,並“肯定會做出我們認為必要的任何改變”。
美國商務部官員胡爾在與福特的簡報會上表示,該機構的執法部門“將研究規避這些規則的努力”。
因此可以說,華為自身研發一定要給力才行,美國未來會繼續加大封鎖,這是板上釘釘的。華為獨立研發的趨勢是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不過只要堅持,前途就會光明。
在此背景下,國家應該加大對華為等中國產晶片企業的支援力度,用戰略行為來佈局晶片產業,實現國家和企業的雙贏。
-
11 # 流口水的柯基
保守估計華為的生存期會持續三年,長期來看要看晶片投入和研發的進度,當然國際形勢變化也有可能,不過在這裡我們就極端情形來分析。
具體如下:
背景:
“515”事件已經一個月過去了,面對美國欲置華為於死地的極限打壓,華為以一個企業應對一個超級大國確實顯得很疲憊,似乎用盡渾身解數在見招拆招。我們為華為操碎了心,不希望中國科技的標誌在最高光時刻迅速沉寂。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能夠幫上什麼,只是想讓大家能夠清楚的理性的瞭解這些情況,本文針對華為的一些分析和預測。成長是一筆交易,而生意的外在表現是一筆賬,我們來梳理一下,看看華為會面臨什麼?又該怎麼做呢?
一、肉眼可見:3年為生存期,需要度過2座大山,最困難期來臨。雖然2019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但是對華為的影響是有限的,華為在逆境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同比增長5.6%)。今年的“515”是真正的轉折點,是掐斷命脈的,不顧臉面的,違逆經濟學規律的決定,即便當時還有120天的緩衝期。
華為首先需要面臨的就是“斷芯”這個大問題。未來的3年是華為的生存年,這是業界的共識,一項新的生存模式需要驗證、調整,更何況還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變動,3年是一個相對靠譜的數字,找到新的支撐點和自身的發展節奏對於華為這樣的龐然大物企業也並不容易。
我說華為需要爬過兩座大山,主要是指斷芯對內部主要業務影響方面來看,因為晶片的複雜性和精密程度以及需要的資源想要在120天內找出替代方案是幾乎不可能的(這個我在之前關於晶片的文章中有分析),因為斷芯對華為的影響是必然的。那麼基於此,這坐大山一個是2021年的消費者業務,另一個就是2022年的運營商業務。
1、消費者業務
全球基站百萬級的出貨量,是遠遠無法和十幾億出貨量的智慧手機市場相提並論的,當前還沒過120天的緩衝期,臺積電還可以為華為生產,但是120天之後呢?華為能堅持多久?
先來估計兩個事實:
1)有訊息稱,在美國515釋出當天華為緊急向臺積電下了7億美元的晶片的訂單,而在美國的禁令中,當天的下單是可以打擦邊球的。我們姑且認為幾乎是智慧手機高階旗艦晶片(基站晶片數量較少暫時不計)我們按照均價50美元一個晶片的費用來計算,大約有1400萬個晶片,這還是新訂單,不算之前的訂單或囤貨。
2)根據訂單數量估算,臺積電只要在120天內生產出2.5萬片12英寸晶圓,就能夠保證華為以上的訂單,而臺積電2019年每月可以實現84萬片,考慮到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臺積電的產能是沒問題的。
考慮到下一代旗艦手機Mate40系列預計在10月上市,參考上一代P30的銷量來看,半年銷售了1650萬臺,新增的數量夠華為旗艦機銷售半年,再加上之前的訂單或囤貨,大概能銷售8-10個月。也就是說在2021年下半年消費者業務會受到很致命的影響,當然這個影響是可以看得見的。
2、運營商業務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資訊,在2020年5G基站預計建成55萬個,即便全球的水平也就在100萬左右。可見總體數量基數並不大,和智慧手機千萬級的需求量相差太遠,所以在華為這個核心業務上,能夠堅持的更為長久。且在這幾年5G大範圍鋪開建設的時候,華為可以成為第一批將自己的裝置佈局到合作伙伴中,這也是不幸中的天時吧。日經中文網5月28日的報道,也從自己的渠道獲知華為囤積了1.5-2年的美國晶片來供給自己的基站和伺服器使用,所以華為在兩年核心心業務中的基站業務也是可以應對的,也就是到2022年,如果華為在之前有囤貨,那也可能延續堅持到2023年。
而與上述工藝對應的是200多種關鍵製造裝備,包括光刻機,刻蝕機,清洗機,切割減薄裝置,分選機以及其他工具所需要的擴散,氧化清洗裝置等。每種裝備的製造技術要求都很高,製造難度大且價格高昂。
有了這些裝置還不夠,開生產線,建廠,制定經營計劃,而且建廠和裝置的安裝和除錯就需要2-3年的時間。在瞭解了這一切華為還能押寶在中國產晶片製造這上面嗎?顯然是不現實的。
三、那麼華為該如何做?1、調整晶片戰略
對待核心的晶片問題上面,做三點嘗試和佈局:
1)聯合三星制定對賭協議,嘗試三星代工的可行性(相比臺積電用的美國的關鍵技術,三星用的是歐洲的);
2)建立EDA研發產業聯盟,聚集國內資源,在短期內進行EDA工具的開發來將其替代;
3)採購其他非美國品牌晶片,提升非麒麟晶片的銷售佔比以使消費者業務可以堅持下去。
2、聯合上下游和社會資源,不單打獨鬥
1)建立未來發展風險清單,制定深入上下游的產業計劃,發揮華為強大的技術優勢帶動上下游的技術進步和發展;
2)推動供應商的關鍵物料採購,實現通路,降低風險。
3、內部管理繼續“專注田疇看稻菽”,修煉內功
1)去除內部浮躁,保持戰略耐心,補齊能力短板;
2)繼續 增加土地肥力,構建格局;
3)管理業務邊界,持續聚焦:聚焦大國,市場端努力打造核心網路客戶;
4)堅持用“圍棋”的思維,加強產業協同,構建雲網協同的戰略縱深,利用線上線下結合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5)優化組織運作,提升能力,以“牛人+強人”為核心,投入到關鍵崗位上,針對目標下達一線,突破城牆口。
4、用其5G強大的技術專利優勢,利用正當的手段堅決向美國企業收取專利費。
利用合法正當的手段收取專利費,將專利變現,對關鍵技術停止授權,為自己爭取市場時間窗。
畢竟,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不能摧毀我的,終將使我強大。即便3年生存期,需要翻越2座大山,但卻唯有1心向前。
-
12 # LeoGo科技
然而,我們看到的也不僅僅是這些,隨著美國採取了多種行動,特別是美國商務部的行為,要求給華為晶片代工的企業必須要通過美國的批准,才能夠給華為進行代工,可以說這一種禁止行為,確實非常不利於華為的發展,也甚至會對華為的晶片發展造成影響。
當然不僅僅是晶片問題,實際上美國將華為列為實體清單,它集中涉及到多種美國技術,華為如果想打破這方面的束縛,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華為為何會被美國進行多方面的牽制?就像任正非所說,華為在5G技術發展上超過世界最先進技術1~2年,我們找到的根源是華為技術發展太快,讓美國感到了害怕,所以他們採用各種手段來限制華為的發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採取實體清單這種政治手段,這種政治手段所帶來的效果自然是給華為比較大的壓力。
華為想要突破這方面的束縛,一方面是我們自己必須在光刻機等領域有所突破,能夠打破國際社會對於華為或者是中國晶片方面的束縛;另外一方面是華為必須要頂住壓力,面對美國等國家採取的種種措施,能夠真正做到皮糙肉厚,解決困難。
華為事件給我們的啟示: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主,過度的依賴於外國技術,很可能會導致我們科技技術的缺失,甚至會導致中國技術發展的滯後。
回覆列表
目前華為現狀確實讓人揪心。美國最新修改產品規則,只要使用美國技術,半導體裝置和設計軟體,為華為提供晶片製造和產品服務時,必須經美國批准。無論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都無法為華為晶片進行代工。
僅針對華為新產品規則,郭平華為輪值主席說,華為業務會受到嚴重影響,但有信心找到解決辦法。
華為業務主要有5G基站通訊裝置,消費電子手機,生態領域有華為雲,鴻蒙作業系統,華為5G智慧駕駛系統,物聯網等,主要盈利通訊和手機,其他需要培育市場、
美國為何鐵了心要打壓華為最初,美國一直以安全理由,遊說歐盟德國,英國,法國等,不要使用華為通訊裝置,但英法德卻不在意,不用華為裝置,5G通訊至少要等兩年,愛立信,思科等產品不成熟,太落後。華為產品在4G時代已經經受市場考驗,物美價廉,沒有產品可以競爭。所以盟國拒絕美國大哥的請求。
5G通訊是國家資訊基礎設施,是工業網際網路,萬物互聯基礎,底層基礎架構。,如果5G通訊設施由華為建造,美國在海外軍事活動,資訊共享時將不得不接入盟國通訊裝置。美國擔心,華為是有能力蒐集,並切斷這些資訊,美國不能容忍。
華為海思在高階晶片上,發展勢頭很足。高階晶片產品豐富,5G晶片有麒麟990、麒麟985、麒麟820三款,伺服器晶片鯤鵬系列、AI晶片昇騰系列、基站晶片天罡系列、電視顯示晶片鴻鵠系列、可穿戴產品晶片麒麟A1、用在路由器產品上的凌霄系列等。
在作業系統方面,對標谷歌GMS系統,華為自研了鴻蒙系統,不僅手機可使用,可連線電視,平板,PC,家用電器,如冰箱,彩電,音箱。
華為出現已經讓曾經通訊老牌霸主思科,徹底敗陣來,市場上已看不到其產品。現在進軍晶片領域,讓高通,博通害怕。在手機制造端,讓蘋果真正有對手,作業系統讓谷歌感到競爭一絲寒意。
對華為實力和前景,美國內心真正害怕,未戰先怯,還沒展開正面交鋒,公平競爭,就出此下策,敗下陣來,讓華為自廢武功。勝之不武。
華為5G基站出路5G晶片通訊設施,是美國打壓的本意。不允許華為在全世界特別盟國處建5G基礎設施。所以有關5G基站設施,就算與美國談判或申請批准,不會得到批准的。
華為消費電子類晶片出路美國政府是華為繞不過去的坎,互相試探,進行談判必要的。
消費電子晶片,設計與製造組裝,找臺積電代工,美國有可能會批准。消費電子領域,如手機,電視,可穿戴產品,路由器等民用晶片,美國相對壓力小些。人工智慧類晶片被禁止可能性也大。
即使美國不批准消費類晶片,華為也可以通過客戶,讓客戶下單給臺積電代工,不以華為名義。
智慧手機晶片如果用高通,三星,聯發科,業務還可以繼續經營。但不知華為願不願意用,美國批准可能性也大。
華為最重要,要活下去華為最主要生存問題,可以縮小規模。精簡人員,5G通訊裝置暫時做不了,保留少量技術精英。消費電子可以繼續做下去。
華為不是全能型公司,需要國家,科研機構,公司集中攻關支援華為手機去美國化,拆解開,零配件用美國不到1%,確實做得不錯。華為5G通訊裝置,發貨中有8%完全沒有美中國產品。
但美國發現去年對華為制裁沒有效果,改變遊戲規則,無限擴大美國裝置和軟體使用規則,無視華為正常發展和生存。
相信國家層面,會大力推動專業細分公司,進行科研在基礎研究聯合攻關。克服在半導體裝置和EDA軟體上短板,時間也許很長,美國這一鬧,客觀上推動半導體中國產替代進度。所以未必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