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官小少爺

    華妃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她愛上了一個帝王,一個一心只有鞏固政權,只有皇位,只有自己的帝王。

    一、最是無情帝王家。

    高處不勝寒,皇帝身處那個位置,會為自己的勢力,形式做出一系列他不想卻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如果他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去考慮他的大臣,妃子的想法,那他這個皇帝怕也是坐不穩的。

    每一個皇帝,在他們決定爭皇位的那一刻,就已經把愛情、親情、友情統統拋之腦後。無情是無奈,也是必須。

    華妃愛皇上,一心一意只有皇上,她以為皇上跟她一樣,愛著她,不然不會賞賜她獨一無二的歡宜香,卻不知那歡宜香點著的最終結果會讓她失去做母親的權利,她高估了皇上對他的愛,也低估了一個帝王籠絡政權的決心。

    甄嬛不一樣。

    甄嬛愛憎分明,一開始雖然也愛上了皇帝,懵懵懂懂的小姑娘也非常歡喜這帝王之情,可她對皇帝的感情在皇帝誤解她,聽信謠言害死了流朱,後又在父親甄遠道得了鼠疫命懸一線還要被髮配寧古塔。

    最後自己又因為一句“宛宛類卿”知道她不過是個替代品,更讓她明白,皇帝看似深情其實絕情,他誰都不愛,那時候已經有了恨意。

    後來果郡王遇難,甄嬛傷心欲絕,對皇帝也恨之入骨,這股恨,激發了她回宮復仇的每一步路。

    在回宮前,槿汐明明白白的告訴她,想要復仇,就一定要捨棄一樣東西,那就是心。

    甄嬛捨棄了,所以她成功了。

    直到果郡王歸來,皇帝賜給他一杯毒酒,讓自己給他喝下,那時候所有的愛意全部消失,只剩下恨。

    她知道皇帝無情,恨皇帝無情。

    因為這恨,她走到了最後。

    二,年羹堯野心龐大,功高蓋主,是皇帝心裡的刺

    華妃的哥哥年羹堯雖然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人,信任是有,可當年羹堯觸碰了他一點逆鱗,便是他想要除掉年羹堯的時候。

    他可以給臣子絕對高的權利,卻必須要臣子完完全全忠於他,可年羹堯不是,他後期野心龐大,讓皇帝感覺到了威脅,年羹堯是他必須要除掉的一個人。而作為年羹堯的妹妹,她的倒臺也是理所當然。

    而且她一開始確實依靠著年羹堯在宮裡橫行霸道惹了皇帝不快。所以兄妹倆相輔相成,皇帝可以為了年羹堯討好華妃,也可以因為年羹堯厭棄華妃。

    甄嬛不一樣。

    她的父親甄遠道一開始地位就不高,也不過是大理寺卿,一個文官沒有多大權利,後來被髮配寧古塔,回來之後身體就壞了,甄嬛很聰明,她瞭解皇帝,所以只求著皇上給了甄遠道一個閒職。

    對皇帝構不成威脅,相對來說,她就是成功的。

    甄嬛雖然初初進宮懵懂,可她實際上非常聰明,因為這聰明,叫她躲過了不少算計,能夠扳倒勢力滔天的華妃,就證明了這一點。更不要說她後來主動算計皇帝,算計祺貴人,算計皇后,每一步都走的很穩。

    華妃,從來都是別人算計她,她總是一副“賤人就是矯情,裝模做樣的勾引皇上。”的模樣,從不主動招惹別人,所以她會被算計會失敗,理所當然。

  • 2 # 玲落疏蘺

    為什麼甄嬛和華妃開始都愛皇上,最後甄嬛贏了而華妃卻這麼慘?

    一、一個愛的感性,一個愛的理性

    《甄嬛傳》中,甄嬛剛入宮時也和其他嬪妃一樣懷著美好的少女之夢,她也曾經愛過皇上,但自小產以後,她沒有得到原本寵愛她的皇上一絲體諒,又受了長街之辱,使她很快就從小女子的情愛中清醒過來,就像她對華妃說的:“我一早就知道他是皇上,他的夜晚從來都不屬於我一個人”,足見甄嬛對皇上的期待要比華妃理智的多。

    而華妃自負美貌,家世又顯赫,自王府開始,她就榮寵不斷,給自己一種皇上離不開自己的感覺,她沒有去分析過皇上對她時而冷淡時而熱情的原因是什麼,她只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哪個妃子又勾了皇上去?是不是菜不合皇上胃口?是不是哥哥又惹皇上不高興了?她沒有正確意識到一個君王所謂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只沉醉在自己愛的小世界裡,愛的太痴,愛的太真,對皇上沒有防備之心,所以才會被皇上算計多年。

    而華妃,在看到曹貴人揭發自己時,一腳就踹了上去,來發洩自己的憤恨,氣極敗壞之際言語不當被皇后抓了把柄,而自己被貶後,依然沒有收斂自己的火暴脾氣,更不想輕意放過與自己敵對的甄嬛,指使肅喜火燒碎玉軒,而甄嬛將計就計,徹底將華妃逼上絕路。

  • 3 # 天蓬菟

    《甄嬛傳》中愛雍正的女人不少,華妃算一個,甄嬛早期也算是其中之一。那麼同樣是深愛雍正的女人,為何結局天差地別,甄嬛弄死了雍正活到了最後,華妃一無所有自殺身亡?

    01華妃的愛太過霸道,傷人又傷己,遠沒有甄嬛會做人

    華妃其實和皇后是一掛的,佔有慾極強加上自視甚高造成了目中無人,在她們眼中其他嬪妃都是棋子。只不過皇后雖然作但她有太后撐腰,有純元皇后的情誼在,輕易不會被撼動。

    而華妃不同,她自己本就囂張跋扈平日裡從不真心待其他嬪妃,年羹堯更是功高蓋主礙了雍正的眼,兄妹二人誰也成為不了誰的助力,反而互相拖累。華妃平日裡樹敵頗多,助力太少,落難時牆倒眾人推,連個幫著說話的人都沒有。

    反觀甄嬛即便是盛寵時也從不盛氣凌人,她懂得把握尺度,尋找盟友。比如華妃和皇后的拈酸吃醋如同一把枷鎖會壓得雍正喘不過氣,甄嬛其實也吃醋,但她的吃醋在雍正眼中更像是小女兒的驕縱,情人間的情趣,非但不會厭煩反而更多了幾分甜蜜。甄嬛也曾幾次三番大起大落,每次低落谷底都會有盟友、心腹助她一臂之力,這就是她和華妃、皇后的不同。

    02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保全自己

    比起皇后和甄嬛華妃真的太不聰明,她從來沒看懂雍正的心,被雍正下藥多年一無所知。她不懂朝廷局勢,一心只想雍正鍾情她一人,因此錯過了很多次挽回局面的機會。

    甄嬛之所以能走到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聰明懂得審時度勢。她其實比皇后、華妃更瞭解雍正的心思和行事作風。因此可以提前佈局,規避一些風險。

    所以華妃的慘30%是因為痴心錯付、30%是因為性格原因、剩下的40%是因為被家族所累。

  • 4 # 薇薇polly愛紅樓

    愛是一個不能在後宮中生存的字眼,誰先學會了不愛,那麼在後宮中便穩贏。比如端妃、敬妃和後來的甄嬛。

    華妃慘,是自己作的!這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

    甄嬛

    不過很快,後宮的鬥爭就打碎了這些女子的美夢。

    最是無情帝王家!所謂的盛寵,所謂的恩愛,不過只是過眼雲煙。

    沈眉莊經歷過一場被陷害的假孕事件。這時甄嬛其實已經看到了皇帝的涼薄。前一日還恩寵不斷,一口一個眉兒。

    剛剛岀點小狀況,皇帝馬上翻臉無情。不但禁足、斥奪封號,連稱呼都變成了沈氏。

    純元故衣事件,則讓甄嬛徹底清醒!她明白,自己處境危險,不能繼續活在寵妃的美夢裡了。

    從甘露寺回來的甄嬛,不再有小女兒之態。這時的她成熟、溫婉、恭謹、謙卑,一切都合乎婦德。

    甄嬛從未濫殺無辜,也從未因為皇帝寵愛其他女子,就妒忌傷害她們。

    比如徐燕宜,比如葉瀾依,後來都是甄嬛黨。

    甄嬛的權力慾也不大,她同皇后完全不一樣。她是真的不想讓她的兒子當皇帝,然後捲入鬥爭中去,她只期望他一世安穩。

    因為甄嬛骨子裡的善良,因為跟著她會有安穩的日子,端妃、敬妃、欣貴人等才會扶持,幫助她、認可她。

    最後,有眾人相護的甄嬛才成功上位,笑到了最後。

    華妃

    但華妃必須明白,也應該明白,皇帝不是她一個人的!

    深愛皇帝,根本就是一個錯誤。愛得有多深,最後死得就有多慘。

    因為愛,就會嫉妒,這是正常的。可為什麼其他妃嬪可以控制自己的嫉妒情緒,能正常的與人相處,與人為善,而華妃不行!

    還不是因為華妃自私。她腦子裡家、國、天下的概念統統沒有。有的只是皇帝的恩寵。她的恩寵誰也不能分,哪怕那個人也是皇帝有名有份的嬪妃。誰分走了,她就要發狂,要殺人。

    華妃手上的血太多了!她命人推沈眉莊入水,如果救不上來,沈眉莊就死了。她命人去燒甄嬛的殿閣,如果甄嬛沒有主角光環,也死了。

    福子、淳兒都是實實在在死在華妃手裡的。夏冬春被她打殘送進冷宮;麗嬪被嚇瘋,她把害人的責任全推到麗嬪身上,送麗嬪進冷宮;餘氏之死,同樣是為她頂罪。

  • 5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甄嬛和華妃同樣都愛皇上,但甄嬛遠比華妃聰明,也遠比華妃有手段。

    因為甄嬛明白,要真正走進一個男人的心裡,不是在他最得意,最衝動,最火熱的時候滿足他,這樣男人並不會真正從心裡地愛上一個女人,只是在發洩他的慾望罷了。

    甄嬛選擇在皇帝感情最脆弱,最低谷——幾天之後,皇上送走妹妹朝瑰公主遠嫁異地和親,經歷過生離死別之後,甄嬛主動接受了皇帝。因為這個時候皇帝心裡最需要安慰,他對他妹妹的動情,才會延續到對甄嬛的動真情上來。這個時候皇帝與甄嬛的周公之禮,才不是停留在身體上的滿足,而是深入到感情的觸動上,才會對甄嬛真正動情。所以皇帝愛上甄嬛,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手段終究是手段,用心思和手段能得到的愛,即使甄嬛能做到最好,也是對愛情的褻瀆與不敬。所以後來在凌雲峰上,甄嬛設計回宮,躺在皇帝身邊,也在為自己居然如此對皇帝耍心思手段,感到有點悲哀。

    她果然沒有走長遠。

    華妃在愛情上是個孩子,如果細看她那張長得真“萌”的臉,你會覺得華妃是全劇裡最有真性情的人!就像孩子無論做錯什麼,家長都不會真的責怪自己的孩子,華妃至死都不願意相信皇帝欺騙她,即使心裡明白也不敢承認------她沒有勇氣打碎自己多年的愛情夢。

    皇上用歡宜香控制華妃身體的祕密,隱瞞她至死,從揭示雍正虛偽邪惡本質上說,後宮所有的女人,我認為最能揭示這一點的人,是華妃,而不是甄嬛。

    華妃的隕落,在於她不能控制住她所愛的男人------她不能做到像甄嬛那樣收放自如------要控制一個男人,就不能真的喜歡這個男人。動真情的都沒有好下場! 華妃就是輸在了一個“情”字上。 

    很多人喜歡她的痴情------她每次失寵,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失去權利的落差,而是感傷於君王對她的愛意離去。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她被禁足時那悽絕的表情,從心裡不能控制地滋生出憐憫,雖然有些事情她做出了格,手段是狠了點,但也是被作者刻意醜化了的。

    這時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表現:華妃踏步連連向前,甄嬛移步連連後退,看起來好像是華妃步步進逼,甄嬛難以招架,實際華妃已經是紙老虎,甄嬛即將全勝。

    電視劇對於華妃這個人物的設計採用的是欲擒故縱法,一開始的種種縱容都是為了最後收拾的時候利索一些。後期的華妃隨著年羹堯的倒臺,心腹曹貴人也背叛了她,皇上先降華妃為答應,最後又賜死,連面也不想再見,也是因為華妃自己犯下的事兒實在罄竹難書,兩個人再見,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了。

    借用甄嬛的一句話來形容華妃也是一樣的貼切:這些年的時光和情愛,終究是錯付了!

    華妃一生沒說過皇帝一個不字,即使皇帝冷待她,即使皇帝滅她的族人,她臨死也只是說皇帝害自己苦,也不肯多說一句皇帝的奸詐、薄情與狠毒。

    演到華妃撞牆這段,華妃的情緒由悲痛、驚怒、徹悟到認命、絕望、瘋狂,層層遞進,甄嬛最後都有點傻眼了------她沒想到華妃會這樣吧?華妃以這樣的方式死去,當真悲涼慘烈,以前的種種惡行都可以一筆勾銷,不值一提了。

    甄嬛自己應該也覺得蒼涼。

  • 6 # 一隻努力的阿澤

    今天來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甄嬛和華妃開始都愛皇上,最後甄嬛贏了而華妃卻這麼慘?

    《甄嬛傳》裡,女性角色如恆河沙數。

    容貌上,讓我覺得最舒服的,是毛曉彤飾演的瑛貴人。

    心性上,最讓人不能輕視的是眉莊,她很像自己喜歡的那種花一樣——菊殘猶有傲霜枝。

    然而,整部劇中,最打動我的角色,是華妃,當年追劇時,因為她下線,我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不願再追劇,直到於日復一日的凡俗生活裡,倒淨了那些百轉千回的情緒後,才去匆匆看完《甄嬛傳》的結局。

    近來,再次重溫《甄嬛傳》,發現自己對華妃仍然意難平,她成為了我心裡的一聲嘆息,久久不能消散。

    華妃算是純良之人嗎?

    恐怕不,她囂張跋扈,心狠手辣,除了不謀害皇室子嗣之外,宮鬥,她鬥得比誰都狠,人,她也沒少殺。

    我憑記憶粗略算了一下,夏冬春是華妃光明正大打殘的(雖然夏冬春是咎由自取),淳兒是華妃弄死的,眉莊失寵是華妃暗害的,端妃失去生育能力從此病痛纏身,雖然箇中情由極為複雜,但說到底也還是華妃下的手。

    就這,還不算上那些死在華妃手裡的丫鬟和太監們。

    因此,縱然我偏愛華妃,我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的確確有她不可原諒之處。

    但,為什麼這個角色還是那麼打動我?

    我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詞——稜角分明,原來我愛的是華妃身上的稜角。

    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看《甄嬛傳》,看的不僅僅是宮鬥,更多時候像是一種對鏡自照,我們所處的世界,就是那個血雨腥風的後宮,我們身邊的人,來來往往也像那些後宮女子,夜半斜倚熏籠,見了人,則心事與心機都掩在言笑晏晏間。

    成年後,我們看人看事都有一種心照不宣——沒有什麼黑白分明,在關於人性的圖畫裡,多的是深深淺淺不同層次的灰色。

    可,華妃這個人,在我們的心照不宣之外。你會發現,她這個人,完全沒試圖把自己的“黑”變成“灰”去迷惑他人。

    華妃是那種,其實挺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她的人,她壞也壞得天經地義,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那有什麼不妥之處,有一種老孃從小就是這樣,你奈我何的無所謂和無所畏。

    我個人認為這和她從前生活的環境有關,她的哥哥可是年羹堯啊,年家整個氏族所擁有的榮耀不是靠計算人心得到的,相反,靠的就是赤裸裸的廝殺,以及,戰場上絕不手軟的狠辣果敢。

    這種鬥爭體系根植在華妃的血液裡,被她一路帶到了後宮裡,華妃宮鬥靠的是什麼,其實她真的沒什麼過人心機,除了倚仗哥哥之外,憑的就是廝殺的本能——狠。

    和華妃相反的是甄嬛。

    甄遠道是文官,日日留在京中,“伴君如伴虎”的危機,讓他早就習慣於察言觀色,洞悉人性。不管是真圓滑也好,又或者外圓內方也好,“圓”是他的生存訣竅。

    這種鬥爭體系同樣存在於甄嬛的基因裡,不信大家可以總結一下甄嬛的宮鬥技巧,就會發現,甄嬛是整個後宮裡把“圓”字用的最爐火純青的一個。

    喜歡甄嬛的先別急著罵我,對這個“圓”字,我並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圓”字,自古以來,在我們心裡都是美好的,不管是“花須終發月終圓”的“圓”,還是“花好月好人團圓”裡的“圓”,都有“成全”的意思。

    甄嬛,厲害就厲害在,最懂“成全”二字。

    甄嬛看得懂人性裡的陰暗面,認可甚至願意成全人人都會有的那點小“私心”,對浣碧如此,對曹貴人如此,對敬妃同樣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甄嬛和她們都有過齟齬,最後還能一起坐下來聊天喝茶打BOSS的原因,甄嬛對人性,其實沒有潔癖。

    我那天寫《甄嬛傳》的劇評,有讀者留言說,她個人很偏愛甄嬛,但細細想來,覺得甄嬛其實誰都不愛,說甄嬛愛十七吧,但似乎遠不如浣碧和寧嬪那麼執著,說她對四郎有情吧,但更不及華妃那樣熱烈真誠。

    甄嬛只是為了成全自己。

    比起以上所有,甄嬛要的是活下來,她最愛的是生命本身。這也是為什麼,全劇只有甄嬛生命力最旺盛,始終給人一種蓬勃盛放的感覺。

    是的,甄嬛的“圓”,就在於成全,既成全別人,又成全自己。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哪怕是做錯了決定,哪怕是發現離開果郡王很可惜,甄嬛也從來沒有和自己過不去,你可以說她自私,但我覺得,這種懂得放過自己,與自己和解的能力很值得稱讚。

    也正是因為這種“圓”,甄嬛才能在後宮裡收穫好人緣,畢竟後宮艱難,其實大家都在某種程度上尋求和解。

    華妃,對人性卻是有潔癖的。

    對,你沒看錯,華妃也許不算個好人,但是她是一個不鑽人性空隙的人,她的愛也好,恨也好,都是極其熱烈的。

    她愛四郎,就要愛的人盡皆知,毫不掩飾,那句“本宮就是看不得皇上著急”,曾經無比打動我,她是真的動了心用了情啊。

    她恨端妃,那也是明晃晃地恨,恨不得告訴全天下人,她就是要弄得端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華妃這個人,對人性的潔癖在於——她從不逢場作戲,那種“我明明看不慣你,卻要假裝對你示好,接著利用這種示好,搞死你”的戲碼在華妃這裡是永遠不會上演的。

    華妃對“虛情假意”“裝腔作勢”是很不屑的。她的價值觀裡沒有什麼“灰色地帶”,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討厭就是討厭。

    她不喜歡甄嬛,除了爭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欣賞不來甄嬛的“圓”,因為華妃自己是一個處處都是稜角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她總是把“賤人就是矯情”掛在嘴邊,因為在她看來,太“圓”是一種討好、示弱,而這些都是矯情的。

    華妃從頭至尾,都沒打算站在灰色地帶,成為一個人性評價標準裡的既得利益者。她只想用自己所有的稜,去真實地觸碰這個世界,擁抱自己的所愛。

    我想,這是華妃令人著迷之處。

    因為,在我們現如今這個世界裡,在那個暗潮洶湧的後宮裡,目光所及,多的是“圓”,大家都活得面目模糊,難得有一個人,她是具體的,清晰的,真實的,有溫度的。

    可是,華妃輸也輸在這裡,事情重來一百遍,不管有沒有曹貴人倒戈,華妃都鬥不過甄嬛的。

    因為,“圓”可以無所不至,而鋒芒太過的“稜角”,終有一日,會被折斷。

    華妃的愛和恨,都太銳利,別人躲得開,避得及,唯獨她自己,會被那些閃躲,弄得遍體鱗傷。

    或許,華妃唯一的贏面是,她能遇到一個無懼鋒芒,真心擁抱她的人。

    只可惜,那個人最不可能出現在紫禁城,而她,偏偏入了宮,遇到了那個一心只想折斷她稜角的男人,從此,再也沒機會走出來。

  • 7 # 董檀聊劇

    華妃的慘敗和她的出身有關

    華妃嫁給皇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年羹堯。年羹堯是皇上的得力助手,為實現強強聯合,兩家結親也是正常的。年羹堯的勢力越來越大,他的心也就不安分了,這讓皇上越來越忌憚他們兄妹兩個,其實華妃對皇上是一心一意的,但是她哥哥的行為影響了她的命運。年羹堯被貶自殺,華妃被一擼到底,這都是正常現象。只是皇上對華妃還有情,要不是華妃讓人燒甄嬛的寢殿,皇上也不會殺她。

    華妃的性格導致她的慘敗

    華妃的性格太耿直了,再加上孃家的勢力,她在宮裡一直囂張跋扈,連皇后都不放在眼裡。最致命的是她多年來幹了不少壞事,多是曹貴人慫恿的。華妃心性單純,只是一味地蠻幹,到頭來被曹貴人反咬一口。而甄嬛不一樣,她凡事都動腦子,根本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也不會恃寵而驕,她聰明懂得又多,皇上非常願意和她談古論今,兩個人不僅有共同語言,還有很多共同愛好。

    華妃的一生也是不容易,痴情女子讓人心疼,因為她因為哥哥而受寵,因為哥哥而敗落。

  • 8 # 清風草地剪輯

    甄嬛和華妃最開始都愛著皇上,但甄嬛中途醒悟了,華妃是愛到最後,愛的越深、失望就越大,抵不住失望,一氣之下撞死了

    甄嬛和華妃最開始入宮都是小女兒家,情竇初開的年紀,輕易對皇上動情,理所應當,不同就在於甄嬛的經歷讓她很早就認清現實,而華妃的經歷讓她懵逼了雙眼;

    甄嬛經歷了受寵、被陷害、被冷落、流產、失去流朱、被當成純元替身,讓甄嬛看清了花無百日紅,皇上是自己的枕邊人,也可以是別人的枕邊人,所以甄嬛及時醒悟,不再期待兒女情長,看清皇宮的現實和生存之道;其次,甄嬛身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槿汐

    她是甄嬛的軍師,槿汐指出甄嬛的弱點:“小主貧乏的地方,就在於心腸太柔滑,為人顧忌太多”,槿汐告訴甄嬛在後宮的生存之道:“在這個宮中娘娘、小主多得很,要去爭寵,要狠下心來,不能有仁慈之心”,關鍵時刻槿汐總能幫甄嬛分析利弊,最後因為槿汐,甄嬛還得到了皇上貼身太監蘇培盛的支援,羽翼更加豐滿,自身力量更強大,可以說甄嬛的成功離不開槿汐;

    最後甄嬛贏了嗎?要看贏了什麼

    甄嬛贏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地位和尊貴,卻失去了自己最想要的:一定要嫁於這世間上最好的男兒,對甄嬛來說那個最好的男兒應該是果郡王吧,僅僅有數月在一起,剩下的就是兩兩相望和陰陽兩隔,因為果郡王的死,還失去了親妹妹浣碧;入宮的日子裡,失去了從小一起長大的流朱,失去了和女兒朧月相守的日子;

  • 9 # 娛楽現代人

    甄嬛先後兩次被人恨不得置於死地,就連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端莊威儀的皇后都曾對甄嬛起過殺心。因為甄嬛不僅挑戰了皇后的底線,還冒犯了皇后的尊嚴。

    第二個要揚言要“殺甄嬛”的人便是華妃,華妃當即咬牙切齒地說道:“殺了她!”

    後宮嬪妃爭寵,原本是極其正常的事,為何這兩個身份尊貴、高高在上的女人都對甄嬛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呢?到底是甄嬛行為欠妥,還是這兩個女人嫉妒心過重?

    細細想來,還真是甄嬛太“矯情”惹的禍。雖然皇帝的心意不是她說了算的,但至少她可以像漢成帝的賢妃班婕妤那樣,主動勸諫皇帝“顧全大局”。

    甄嬛為何會接連引發皇后與華妃的憤怒與怨恨呢?這還要從後宮侍寢的“既定法則”談起。

    1、後宮有兩個法定侍寢日,已經形成“規矩”,第一個是皇后。

    第一個是每月的陰曆十五日,這天的法定侍寢人是景仁宮的皇后宜修。不管有沒有愛情,人家宜修總是皇帝名正言順的“老婆”,初一十五在景仁宮安寢也在是給皇后撐腰立威;以示皇后的地位無人可及、不可替代。

    別的嬪妃再怎麼得寵,也不敢在十五這天越過規矩與皇后爭寵。每個月的十五日,皇帝去景仁宮安寢是雷打不動的。除非後宮裡出了什麼非處理不可的大事,導致皇帝一時抽不出身。

    畢竟,皇后才是正妻。所以,正月十五這天是帝后同心、增進感情的好日子。也寓意“花好月圓人長久”,畢竟十五日的月亮是滿月麼。帝后為天下夫妻之楷模,也理應做此姿態——以示“國泰家安”。

    華妃那麼得寵,也從來不敢妄想會在十五日這天留宿皇上。然而,這種既定平衡卻被後來進宮的甄嬛給徹底打破了。

    皇帝寵愛甄嬛,情難自禁,竟為了陪伴“懷孕的”甄嬛而與皇后爽約。在當月的十五日,皇上沒去景仁宮團聚。

    一向城府高深、面不更色的皇后,卻驟然神色黯淡起來,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嗔怨話,還表示得了體諒與理解。但宜修此時的內心卻早已波濤洶湧,怒火中燒了。

    正因為如此憎恨,所以才對甄嬛腹中的孩子起了殺心:既然你借孕爭寵,那我就讓你的“禍根孽胎”胎死腹中,命喪血流!

    當然,能夠一屍兩命更好,若不能,就只是除去這個孽胎也是好的。因此皇后才策劃了一出借刀殺人。先讓安陵容用舒痕膠暗算甄嬛,又借華妃之手讓甄嬛在烈日下罰跪。自己卻乾乾淨淨地躲了出去。

    2、第二個“法定侍寢日”是每個月的十六,此人是華妃。

    估計皇帝原本定這個日子的說辭是想撫慰華妃:“你的地位僅次於皇后。皇后是十五日,你略居其後,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這不僅是做給華妃看,更是想讓華妃“解釋給年羹堯”聽。

    皇帝雖然在十五日為了甄嬛冷落了皇后,卻又在十六日那天乖乖跑去了華妃那裡過夜。華妃試探地問:皇上要不要留宿?皇上沒抬頭,直接說“今兒本來就是十六,月圓追月之夜,朕今晚會陪你的。”

    看來,每月的十六日就成為了“華妃的法定侍寢日”。不巧的是,當天卻忽然下起了大雨,還打起了雷,甄嬛十分害怕打雷,正在自己宮裡各種矯情地抱頭驚叫。皇帝卻隨著一道閃電出現在甄嬛面前。

    皇上知道甄嬛怕打雷,所以,趕緊從華妃的床上爬起來,帶著華妃的餘香華妃的體溫冒雨來到了碎玉軒,轉而陪伴甄嬛。華妃羞憤交加,當即切齒罵道:“殺了她!”

    或許華妃不知道:其實,從一開始就錯了。皇帝給她定製的“侍寢之日”早已經暗示了她的悲慘結局。

    雖然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然而,卻也正應了那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盛極必衰,登高必跌重”的讖語。從十六日起,月亮會逐漸殘缺、與日遞增它的頹勢與黯淡,最後成為月牙兒,若有若無地掛在黑暗的蒼穹。

  • 10 # 無心浪味仙

    華妃的結局,並非皇上之意,而是迫於碎玉軒那場大火,讓皇上不得不處置華妃。

    華妃亦是不甘心,皇上會如此對她。

    直到甄嬛告訴華妃,那獨賜的歡宜香裡有極重的麝香,這宮裡卻無人敢告訴她。

    因為,這是皇上的意思。還有端妃給的那碗藥,也是皇上的意思,端妃不過是背鍋的人罷了。

    聽到這裡,華妃心痛欲絕,原來這一輩子自己都怪錯了人。

    原來她如此愛皇上,可惜皇上卻因顧及她母族的勢力,竟然算計了她一輩子。

    後來,甄嬛請封六宮,皇上馬上就追封了華妃,可見皇上心裡還是有華妃的。

    至於甄嬛,她是成為了太后,也成功的報了仇。

    然而甄嬛又真的贏了嗎?

    未必吧!

    甄嬛這輩子算計了多少人,又被多少算計過。吃了多少苦,走了多少難走的路,可能她自己也記不清了。

    只是到頭來,她有什麼呢?

    權力,地位,真的是她想要的嗎?不一定,甄嬛想歲月靜好,想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這些終究只是願望罷了。

    當甄嬛復仇成功,做了太后時,眉姐姐不能復生,流朱也不能復生,果郡王也不會!

    這些人,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她真的贏了嗎?

    在別人眼中她的贏來的一切,對甄嬛來講,並沒有那麼重要。

    不過要說結局,甄嬛也算贏吧!

    只是,過著自己不願意的人生,大概也是被逼無奈。

    所以,其實甄嬛看似人生贏家,卻沒有多少是她的初心,她所想得。

    華妃和甄嬛,甚至皇后,端妃都曾愛過皇上,可惜他是皇上!

    他的愛從來都不是單純的,也不是唯一的。

    誠如甄嬛所說,他的夜晚從來不屬於我一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演員邊程就直播中亂說話一事向任敏道歉,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