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不甘的編編

    民族矛盾尖銳,土地矛盾突出。孝文帝改革主要是緩和民族間的矛盾,將胡人漢化,學習漢人的先進文化。為了得到國內漢族貴族地主的支援,改漢姓穿漢服。之後又遷都洛陽鎮壓國內頑固派。在土地問題上頒佈均田令,開荒土地,緩和統治危機。

  • 2 # 我沒忘記home

    北魏孝文帝改革應該說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有名的少數民族漢化改革。

    任何一次改革都有著複雜的社會政治背景,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也是如此;只不過北魏的前幾任皇帝在任期間一直在進行統一北方的戰爭,改革並不迫切,直到統一北方之後,之前掩藏的社會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集中爆發出來。所以漢化改革在魏獻文帝時期就已經開始進行,到馮太后(漢族人)時期更是全面進行漢化運動,魏孝文帝只不過是繼承了前任的意志。

    附圖,魏孝文帝。

    那是什麼原因使得北魏數代帝王進行持續的漢化改革呢?那就和北魏所面臨的複雜局面說不開。

    1.尖銳的民族矛盾

    大家都知道,北魏的建立者是鮮卑族的一支拓跋氏;拓跋氏的北魏憑藉強大的武力先後擊敗了後燕、胡夏、北涼等割據政權了實現北方的統一,但是鮮卑與包括漢族在內的其他各民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漢、氐、羌、屠各以及所謂“雜虜”、“雜人”的各族暴亂非常頻繁,例如在魏太武帝時期盧水胡蓋吳發動的民族起義以及“國史之獄”(鮮卑統治者同北方漢族世家之間的矛盾)等事件。這些都促使鮮卑統治者進行改革,而鮮卑民族本身又沒有先進的文化、經濟、藝術等,所以依照漢族文化進行改革成了必然。

    2.社會(土地)矛盾

    鮮卑民族是草原上興起的遊牧民族,他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著根本上的差別。自“五胡亂華”以後,中原連年征戰,人口大幅減少,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待到北魏重新統一北方之後,社會安定人口大幅增長,這時候遊牧民族的鮮卑同農耕民族的漢族之間就有了根本性的矛盾。所以為了緩解矛盾,先後實行了“立三長法”,實行均田制等措施。

    3.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

    北魏在統一北方之後,為了鞏固統治便接納了漢族的世家大族,不僅這些世家大族同鮮卑貴族之間爭權奪利,而且意圖漢化的改革派鮮卑貴族同保守的鮮卑武人之間也是矛盾重重。魏孝文帝在推動漢化改革時就遭遇了強大的阻力,為此甚至處死了太子等人;在遷都洛陽之後,漢化的鮮卑貴族同留守在北方的鮮卑軍人集團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劇烈,直接導致了“六鎮之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道的說說西餐餐具怎麼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