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通遼人
-
2 # 胡蘭英
六零後的我,小時候過元宵節時,就愛吃葷菜再加上一些青菜。
如果到了正月十五,沒有臘肉的話,即使是因為困難,母親也會買點新鮮的豬肉,家裡有雞就殺一隻。
有了雞和肉菜,就像過節了。至於其它零食,過年時如果做有糯米餅,也會拿點吃。年糕可能已吃完了,
以前不愛吃湯圓,因為以前做湯圓就是把溼的糯米粉揉好,搓成一個個小小的圓球。放在糖水裡煮熟。
以前生產隊會分一些糯谷,分田到戶後,家家都會種一些糯谷,用糯米做的食物有好幾樣。如粽子,年糕,糯米粑粑等等。
離開家鄉多年,沒想到我竟會想念家鄉的糯米做的食物了,那種沒有餡的湯圓,也會覺得好吃,因為我在這裡買的元宵,裡面的糖太多了,甜到膩了。
想吃家鄉的湯圓,也許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吧。
小時候,在正月十五的那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出來走百病,這走百病就是要出門走,即使平常身體不好的老年人,也都會在這一天,強打精神,被人扶著也要走出去,而且走還有講究,必須要到100步,走的越多,身上的毛病就會越來越少。
這個類似於如今全民健身的活動,各家各戶的人都會出來,其中意思就是,在這一天出來溜達,會把以前的病全部走出去,回到家,病就丟在了外面。
爸爸每一次看到漂亮燈籠,還是會買來放在陽臺,和我一起把它掛起來,這個習慣已經多年,在傳統的節日中,我們彼此之間形成了默契。
有些大公司也會放些禮炮,當煙花在天空綻放的時候,吸引著眾多的目光,孩子們也在開學之前,實行最後的瘋狂,聚在一起,晚上把過年期間留下的鞭炮一股腦的都放了。
元宵節要猜燈謎,在小時候,沒有各種搜尋功能的網路時,一群孩子圍在一起,一人出一個謎語,誰的謎語大家都猜不出來,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大王了,雖然這種時光已經遠去,但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回想當時的情景。
回到家中,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元宵,吃元宵,是團圓節的固定食物,它代表著家的團圓,在未來的日子裡,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工作多忙,過年的時候回家,是離家在外的人永遠的嚮往。
吃完這頓元宵,路途遙遠在外工作的人即將動身出發了,在離別之際,話團聚之時,華人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相傳下去,成為歷史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