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功始於勤奮9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秦始皇死後這些子女下落如何,幾千年來,一直沒有人能說清楚,見於史書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子女只有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四人。有史書說秦始皇有12個兒子,史書中還有秦始皇第10個女兒被殺的記載,這樣看來,秦始皇至少有兒女二三十人。據專家考證,秦始皇共有子女33人。秦始皇的33位子女,除胡亥在趙高、李斯合謀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餘32人皆死於非命。長子扶蘇被篡改的遺詔賜死,胡複稱帝后,怕其兄長不滿而殘酷殺戮他們,史書記載的有,將"六公子戮死於杜",將十二公子殺戮於咸陽市。公子高準備逃跑,又恐家屬被族,只好上書,請求為秦始皇殉葬,胡亥準其請求,公子將閭昆弟3人,被迫"拔劍自則,胡亥不僅處死了他所有的哥哥,對其姐妹也不放過,史書記載:胡亥將"十公主戮死於杜"。就這樣,胡亥為保住自己的皇垃,殘酷地殺害了自己眾多的兄長姐妹。

    近年來,秦陵考古的新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線索。1976午10月,在秦陵東側上焦村附近發現了一組陪葬墓群,共17座,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其中8座,8座墓中各有一棺一停;其中7座墓中各有人骨一具,五男二女。一座墓中,棺內只有一把青銅劍,未有人骨。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棺中屍骨非常零亂,有的軀體與四肢相分離,有的頭骨與軀幹相分離,有的頭骨上有箭頭,這些現象表明墓主系非正常死亡。但同時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墓中的隨葬品非常豐富,計有金、銀、銅、鐵、陶、玉、蚌、貝、骨、漆器及絲綢殘片二百餘件,這種規格說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這些有一定身份而又遭到殘酷殺害的墓主都葬在陵園附近,說明他們必然與陵園陪葬有關。這使人聯想到被殘酷殺害的秦始皇子女。在發掘過程中,人們在墓坑裡還發現了挖墓人烤火的遺蹟。這說明當時天氣很冷,這與胡亥誅殺諸公子的時令相吻合。因此,專家分析,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兒女,在發掘中還發現了兩枚私印,一枚“榮祿”,出土於男性墓中;一枚印文為“陽滋”,出土於女姓墓中。如果惟斷正確,則“榮祿”是秦始皇兒子的名字,“陽滋”是秦始皇女兒的名字。隨著挖掘深人,人們將取得更多的證據,到時秦始皇子女下落之謎有可能被徹底解開。

    假如公子扶蘇繼位,秦朝會晚一點滅亡,晚多久?幾年或者幾十年那些年的歷史,可以說被儒家玩爛了,《六國論》,《過秦論》什麼的,可以說,在秦朝滅亡這件事上,儒家把主要責任給了秦始皇。我們一直學的歷史,都會告訴我們是因為秦朝統治者太殘暴了,所以人民反抗。當然這沒有錯,但這隻能解釋秦朝動亂的原因,不能解釋秦朝滅亡的原因。

    其實我一直很納悶,始皇手段那麼的毒,收天下之兵,難道僅憑一幫烏合之眾斬木為兵能打敗我大秦百戰雄獅?中原諸侯逐鹿中原的時候,席捲天下的大秦士兵怎麼都不見了?輪到要用咸陽囚徒來打?

    他們大概不在家,在“...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還在外面打。當時看這段話的時候不覺得,後來再看資治通鑑的時候就明白了。

    司馬光畢竟先是一個政治家,他的觀點比司馬遷的有參考價值。資治通鑑裡流露出這樣的觀點(沒有原文,但是看完那段給我這個感覺),秦朝滅亡的種子從它崛起的時候就埋下了,就在商鞅變法的時候!

    商鞅變法內容不少,但主要是重新分配利益,利益跟軍功掛鉤,而且不能繼承,所以變法成功後秦國最具侵略性,這是真正的狼入羊群,吃完只看狼有多餓。

    然而這種制度在帝國統一後有嚴重弊病,軍方仍然會不滿足的繼續擴張,自己家打完了就到外面打。打仗才是動亂之源,根本不是儒家渲染的各種大工程。

    這種制度原因是沒法改變的,曾經改變過的商鞅死無全屍,而且他的成功非常依賴當時的環境。秦統一的時候卻並沒有這樣的環境,始皇不說,扶蘇自己不也是軍方的人?他能跟自己的利益群體做對?沒有人會支援休養生息。這跟文官把持的宋朝完全不想打仗一樣難搞。照這個路走下去,秦滅亡不過年。

    而且,這種制度還有一個副作用。你想想,軍方大將各種收人頭立大功,你讓相國怎麼想?再立功相國的位置就該讓出去了。所以相國和大將各種不協調,范雎和白起,李斯和蒙恬,趙高和章邯。

    每次鬧翻秦的壽命就短一截(白起那次延誤了統一進度)。即便是扶蘇不死,即便扶蘇有才,他也只能把問題捂著,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他有解決這種問題的大智慧。

    不過大多數人都會考慮,

    秦朝是扶蘇繼位是怎樣的,或許秦朝會多活幾年。但不會長久,因為當時的秦國主要是秦始皇,用強權來維持的諾大帝國。而始皇帝已死,那些人的心思便活躍起來了。而扶蘇並沒有表現出可以改變帝國的能力,他或許可以維持幾年,但不會長久。

  • 2 # 穎水南岸

    歷史中記載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胡亥,扶蘇,子嬰,等大約34人,幾乎都被胡亥殺死了。

    始皇帝死後,胡亥和趙高還有丞相李斯篡改詔書,令扶蘇自殺。

    子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一個多月後,項羽率軍進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要說始皇帝去世那一刻,胡亥趙高李斯篡改詔書,逼公子扶蘇自殺,扶蘇有蒙恬大將保護帶有30萬軍隊守衛邊疆,扶蘇惹父親不高興,秦始皇很生氣,派他去守邊,扶蘇機智伶俐,把邊境治理的好好的,匈奴不敢來犯,可見扶蘇治理國家能力很出色,秦始皇本來就是打算讓扶蘇繼承大統,讓大將蒙恬護著去歷練去了,等時機成熟扶蘇會被詔回,可是萬萬沒想到是父親讓他自殺,他只恨自己惹父親決絕,絕沒有往別地兒處想,蒙恬阻止了扶蘇自殺,蒙恬感覺事情不妙,很有蹊蹺,扶蘇沒有多想,看詔書字跡跟父親一模一樣,只顧傷心欲絕,哪曾想是李斯多年以來一直模仿秦始皇的字跡。

    接下來秦國悲劇就開始了,胡亥在趙高的慫恿下幾乎殺光了秦始皇子嗣,蒙恬兄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李斯被腰斬,最後趙高指鹿為馬……

    胡亥被趙高弄死,趙高被子嬰弄死,項羽來了,秦國甍。

    扶蘇如果不死,秦國曆史中國歷史都會改寫的,首先他會鞏固父皇打下來的江山,深化改革,實施仁政,徹底固化大一統,使魏趙韓齊楚燕貴族後裔實現大融合,沒準秦始皇想的一世二世到萬世能夠實現了呢!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有些事看著可惜,看似巧合實則是註定,而且是穩穩當當的註定。

  • 3 # 愛無恨35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一生共有子女三十三個,但留下姓名的只有四位,分別是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胡亥。

    扶蘇(?_公元前210年)贏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其母是鄭中國人,因喜歡呤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林枝葉茂密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足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希望。

    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而在政見上經常與秦始皇背道而馳,始皇偏執的認為這是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匈奴,希望藉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性格,以後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的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培養了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不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死前詔令扶蘇即位,中車府令趙高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其不利,於是扶植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以始皇身份賜死扶蘇,扶蘇被逼自盡。

    我個人認為如果扶蘇即位的話,秦朝的天下就要改寫了,以扶蘇的胸懷和韜略,足以使秦朝平穩發展,而他的仁政和謀略足可以讓剛剛統一的秦朝修生養息,百姓安居樂業,使秦朝不至於二世以後就滅亡了,只可惜造化弄人,這可能連始皇也沒有料到秦朝會是這種結局了。

  • 4 # 海上雲煙記

    其實正史明確記載的就只有三個,大公子扶蘇和小兒子胡亥,還有後來的秦三世子嬰。其他的子女都眾說紛紜,具體已很難考證!

    要知道秦朝是非常短暫的,秦二世而亡,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4年!

    扶蘇如果沒死,繼位能不能改變秦朝滅亡的命運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扶蘇自己的性格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司馬遷《史記》就評“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簡單說來就是扶蘇就是太善良,為人又很衝動,後來扶蘇自殺也可見一斑!

    作為一個普通人這是好品質,可身在帝王家,當時的局勢又是波雲謐詭,各方勢力湧動,需要雄韜偉略,隱忍卓識,彈壓各方面勢力這樣的品質才能成事!

    所以扶蘇鬥不過陰險狡詐的胡亥,還有一點是,扶蘇身邊也沒有得力的謀士和支援他的勢力。不像胡亥有趙高和李斯支援!

    而大環境的原因,始皇帝暴政,焚書坑儒不說,這的確加劇了秦朝滅亡的步伐!但更重要的是,統一六國的秦朝,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國力早已衰弱不堪,積貧積弱的,再加上六中國人心不齊,後來秦始皇的暴政,基本就走向滅亡了!

    綜上,所以說秦朝的滅亡是有其必然性的,即使扶蘇在也無力迴天!

  • 5 # 阿寶聊歷史趣事

    古制:一王死,一王立。

    也就是說,上古時期,君王都是終身制的職業,老君王龍馭賓天之後,才能輪到新君王繼位。而新君王繼位之後,第二年才會改元建制。

    從這個層面講,子嬰是不能稱之為秦三世的,他登基不過46天,當時,秦始皇一手開創的大秦帝國已經大為縮水,從地盤上講,天下已不復大秦所有,他們擁有的,也只是函谷關之內的一小塊地盤;從制度上來講呢,子嬰根本沒來得及改元建制,登基伊始,趙高便逼著他改號為王,沒當皇帝,只當了一個諸侯王。

    有人將秦分做三個階段,小秦、大秦、小秦,其中小秦指的是秦王國,大秦才是秦始皇一手開創的大秦帝國。子嬰已經成了秦王,進入了秦的第三個階段,這時候,還能叫他秦三世嗎?所以,大秦是二世而亡,亡在二世祖胡亥手裡,則是毋庸置疑的。

    眾所周知,胡亥登基,完全是趙高、李斯等篡改遺詔的結果,而長子扶蘇,根據“傳位以長”的制度來看,本身就是帝位的繼承者,更何況,秦始皇也是很欣賞扶蘇的,否則,就不會讓大秦後期唯一的一個重要將領蒙恬去輔佐他,將軍權交給扶蘇,還不讓扶蘇當皇帝,秦始皇是經歷過成嶠之亂的,他能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倘若是,那他就不是一個優秀的君王。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趙高、李斯橫插一槓子,扶蘇繼位順理成章,那麼,這裡的問題就是,秦始皇死後,如果由長子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埋下的隱患講起了。

    一:秦始皇埋下的隱患

    大秦為何二世而亡,日本學者有個說法,講的很有道理,什麼說法?即:

    “秦突然從諸侯國發展成帝國時,他所承擔的任務太多,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因此,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承擔了哪些任務?

    政治上的舉措不用多說,無非推行郡縣,施行中央集權,從軍事和經濟兩點來看,統一天下不久,即針對南方百越以及北方匈奴兩線作戰,出動軍馬不下於80萬,為了取得這兩場戰爭的勝利,還開始了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南方修建靈渠,人數不少於30萬,北方修建長城,人數不少於50萬,以及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北、東北、東和東南的馳道,構建全國性的公路網。

    而構建全國性的公路網,則是個不亞於萬里長城的大工程,秦國的公路網,據後人統計,總長達到6800餘公里,6800餘公里當然不是直線,而是“塹山堙谷”,地形複雜,這又需要多少人,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

    大一點的軍事行動以及工程就是如此,小一點的,更是無法計算,以上林林總總,足以說明,無論打仗還是施工,都需要人,都需要大量的人,可大秦帝國有多少人呢?

    按照六中國人口累計下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全中國人口在兩千萬左右,古時計算勞務輸出,正常情況下是按照10:1的比例算,這種情況下,秦國只能有200餘萬精壯勞力從事這些工作,已經是滿打滿算,當然,緊急關頭能達到5:1,這便是竭澤而漁,為歷代君王所忌諱,可即便按這個比例算,秦國也只能有400餘萬勞力,就這些人,又要打仗,又要服勞役,秦國老百姓是怎麼疲憊不堪,已經不用多說了。

    秦始皇就這樣因性子太急,給大秦帝國埋下滅亡的隱患,本來就走到崩潰的邊緣,急需有人拉秦國一把,可他的繼任者胡亥是怎麼幹的呢。

    二:胡亥如何敗家

    前210年9月,秦始皇死,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以900人起家,一個月之內,連克數縣,建立張楚,兵馬發展到數十萬之眾,而且,這還只是他的主力部隊,其餘偏師,即六國故地,響應陳勝吳廣起義者,所謂“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多的數都數不過來,天下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大秦帝國岌岌可危。

    可問題是,秦始皇死掉還不到一年,大秦帝國怎麼就糟糕成了這個樣子?

    老百姓在秦始皇手裡,已經疲憊不堪,也到了該收攬民心的時候,可胡亥呢?

    傳說中胡亥小的時候到朝堂玩耍,一時無聊,將大臣們放在外邊的鞋子踢得亂七八糟,因此,有人斷言,這小子以後一定要禍害大秦江山,說這話的人不知是誰,然而,不得不說的是,他說的真準啊,胡亥真像他的名字一樣,胡亂禍害,禍害的還不輕。

    秦始皇不管怎麼濫用民力,總歸還給天下辦了些好事,因此,有些過錯也能大度的原諒,但胡亥,沒有他老爹的本事,卻學會了他老爹的享受,繼位之後,為了窮奢極欲的享受,賦稅加倍,勞役加倍,都到了“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的地步。

    什麼意思?

    泰半,一多半,一多半是多少?依據《漢書》推斷,秦始皇時期,還依據商鞅古制,收什一之稅,算賦和口賦加起來,佔百姓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勞役兵役呢,最嚴重也就佔到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可胡亥,收稅佔到了三分之二,勞役呢,何謂閭左?

    秦制,二十五戶為一閭,富者居於閭右,貧者居於閭左,而閭左的貧者,多是些生活極端困苦的貧僱農,秦始皇徵發勞役,一般是不會徵發到閭左的,可胡亥,就不管這些了,連閭左之人也徵發勞役,已經足以說明,他是打算把大秦家底折騰乾淨了。

    秦始皇給天下埋下禍患的種子,胡亥再雪上加霜一把,如果秦始皇時期,老百姓還有點活路,還能忍,胡亥之後,可就真是一點活路都沒有了,這種情況下,老百姓不反,還等著過年嗎?

    胡亥就是這麼混蛋,因此,大秦二世而亡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扶蘇繼承了秦始皇的江山,這些問題能夠避免嗎?

    三:如果扶蘇繼承了秦始皇的江山

    陳勝、吳廣,貧僱農出身,沒錢沒勢沒地位,可就這樣的人,能振臂一呼,從者雲集 ,所謂“一夫作難而七廟毀”,為什麼?

    西漢賈誼說的好: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說白了,秦國缺少寬厚愛民的政策,秦始皇統一天下不久,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延續了六國的博士制度,招攬了不少儒生,接受了一些他們的學說,並且,還讓長子扶蘇,跟這些儒生學習。

    秦始皇巡行天下時,留下包含“聖智仁義”、“義誅信行”等內容的碑文就是明證,長子扶蘇呢? 居然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可以說明,他的儒家學說有一定基礎。更何況,扶蘇本性善良,以仁義為本,當年就是為了幾個違禁的儒生,向秦始皇進言,才逢君之怒,被髮配到邊疆學習改造的。

    正因為如此,他的仁義之名都傳到陳勝、吳廣這等人耳中,所以,陳勝吳廣起義,起初是打出扶蘇旗號的,為什麼?“百姓多聞其賢”而已。

    足以說明,扶蘇在老百姓當中很有威望,大家希望他當皇帝,這種情況下,扶蘇繼位,老百姓很容易接受,接受之後,他再實施一些寬仁愛民的政策,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程,注意與民休息,稍微做點姿態,給點好處,老百姓還會造反嗎?

    更何況,扶蘇繼位,意味著將由蒙恬執掌軍權,蒙恬的才能,以及他麾下精銳的北方軍團,即便有人造反,又能拿大秦帝國怎麼地,如此雙劍合璧,大秦必定安如泰山。

    綜上所述,秦始皇改革需要,他必須嚴,就如後世朱元璋一樣,希圖所有問題都在他一任內解決,所有矛盾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為此,他留下了挽救的方法,冊立扶蘇為太子,打算百年之後傳位給他,再讓他收攬人心,糾正自己的過失。

    為政之道,在於寬嚴相濟,秦始皇自認為已經嚴到極點,因此,扶蘇繼位後只要稍做點仁的姿態,就可以天下歸心,從而讓大秦江山二世三世乃至千秋萬世的傳下去。

    可誰能料到,關鍵時刻,最信任的李斯、趙高背叛了他,就為一己富貴,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逼死扶蘇,扶持胡作非為的胡亥登基,大秦至此二世而亡,讓秦始皇的一片苦心付於流水,實在可惜的很那。

  • 6 # 山谷吹風

    秦始皇有兒子二十多位,女兒十多位。

    第二問,如果扶蘇做皇帝歷史會有什麼變化?我只能回答:“歷史沒有如果!”

  • 7 # 使用者46401212138824大

    秦始皇子女三十餘人。有姓名者有以下幾人,公子將侶,公子高,公子扶蘇,孑嬰,胡亥等。胡亥稱帝后,將兄弟姐妹盡皆殺死。

  • 8 # 華哥說史

    正史中記載秦始皇有四個兒子,其中扶蘇、胡亥比較有名。據其他史書記載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子女,在胡亥上位後都被殺掉了。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史書上說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

    扶蘇在督軍時,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深得官兵的擁戴,由於扶蘇在老百姓中很有賢名,後來陳勝、吳廣就是打著扶蘇的旗號發動起義。

  • 9 # 親一

    按照《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二世繼位後和趙高商議:大臣不服,官吏尚強、及諸公子與我爭,為之奈何?......及行誅大臣及公子,......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於內宮....後昆弟三人拔劍自殺

    可以看到秦二世殺了六個公子,囚了三個,總共九個,但是這個九個不止是秦始皇的後代,也可能有扶蘇的後代,總共九個,而且扶蘇的生年不詳,也沒辦法猜測其後代的數量,而且那個年代一夫一妻多妾,也辦法猜測,但是這裡面,肯定還有秦始皇的後代,所以秦始皇的兒子肯定不止兩個

    子嬰是誰的兒子還沒有蓋棺定論,所以不能直接認為是秦始皇的三子

  • 10 # DL阿貴

    關於秦朝的滅亡,很多人歸咎於秦末期胡亥上位後的執政,特別是在秦始皇駕崩以後,胡亥與宦官趙高將整個王朝推入了深淵,由此來看秦朝的敗局也是註定了的。所以有很多後人由此分說,如若不是胡亥即位,秦二世是扶蘇會不會結局不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蓮步凌波分外妍”的古詩意境如何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