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葉看人間
-
2 # 本科中藥師日記
書中的內容與現實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書只是現實世界的一個側面反映,要真正瞭解世界,還是需要理論聯絡實際。
盡信書,則成了不會變通、只知道生搬硬套的“書呆子”、“書蟲子”,書是固定的,現實卻是豐富多彩、瞬息萬變的。
為了適應社會、跟上時代地步伐,人不僅要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多讀好的新書,多多接受新鮮事物。
讀書的時候,不能人云亦云、不假思索,應理論聯絡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這樣你所學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更進一步的說,應該能總結、提煉、昇華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提高、成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有價值的東西。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當然有道理,錯就錯在“盡”子上,任何事情,不可全信,不可不信。說起這句話,我想起一個比如,說得恰當。有人讀書,就是全盤接受,於是自己的大腦就成了一個跑馬場,甲的書,他讀了,就好比馬跑了一遍;乙的書他讀了,又一匹馬跑了一遍,丙的書他讀了,又一匹馬……於是他的那個跑馬場就寸草不生了,他一無所獲。
記得,小時候讀書,也聽老師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要抓緊時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窮的知識中去。意思是要抓緊時間好好讀書。後來我長大了,在書中發現這話是莊子說的,原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那太危險了。因為人不要及時行樂(這裡的及時行樂不是貶義,而是追求內心的快樂,不是物慾的享受。)我才明白,小時候的讀書,老師的規勸,都是騙人。莊子的話被他閹割了。再比如,愛因斯坦說的,一個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書上說,老師也說,還要補充,人和人差不多,百分之一的天才誰都有,就看誰流的汗水多。從小我就把它視為圭臬,長大後,我再讀書才明白,根本就是斷章取義,舍了後半句,“而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那百分之一的天才。”是的,我們普通人,再怎麼努力,也沒法跑得劉翔那麼快;你再怎麼刻苦,想成為愛因斯坦也是機會渺茫。
所以,我們每個人讀書,一定要採用批判性的眼光,敢於懷疑,不要把自己的大腦變成了跑馬場,到時候被踐踏得寸草不生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