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地的秀才
-
2 # 經典守望者
感謝邀請。從西周到春秋,春秋到戰國,孔子謂之曰“禮崩樂壞”。為什麼這麼說呢,從西周開始確立了包括嫡長子繼承製在內的各項禮制。其中,“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是當中的核心。西周時期也是這麼執行的。但是由於蠻族入侵,平王東遷,秦國始為諸侯,春秋時期正式開始。可以說,春秋的歷史就是晉楚爭霸的歷史,是以晉國為首的北方諸侯聯合抵禦楚國北侵的歷史。那麼,這個時間段就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各國之間可戰可和,時戰時和,幾乎沒有周天子的身影。但是,雖然如此,交戰的各方還是周天子先後進行冊封的各路諸侯,從血統上還是純粹的。但是,也是在這一時期,嫡長子繼承製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一樣,受到了挑戰和轉變。各國的國君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進行政治操作,不必顧忌禮制的束縛與天子的態度。晉獻公就是明顯的廢長立幼。但是,晉獻公在操作的過程中還沒有明目張膽,而是默許驪姬和寺人披等奸佞逼迫兒子自殺或出走。
隨著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原本的卿大夫篡奪了諸侯的權威,又逼迫周天子冊封他們作為諸侯,之後又嫌不足,紛紛效法楚國稱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禮制徹底崩塌。嫡長子繼承製也變成了國君可以隨意更改的廢紙。比如秦孝成王贏柱在當太子時就聽從寵姬華陽夫人的話將庶出的兒子異人封為世子,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嫡長子繼承製徹底改變。
但到了西周末期,周天子權威旁落,各地諸侯已不效忠皇室,開始大肆掠奪領地兼併弱小,這些倫理觀念開始發生動搖。春秋戰國時期,正是封建制的生產代替奴隸制時代的時期,那些不斷形成起來代替奴隸制時代的新的東西對當時封建制基礎的建立、鞏固產生著積極作用,但由於封建財產製和長子承繼制的內在矛盾的發展,便不斷髮生子弒父、弟篡兄、骨肉相殘等反常現象。
以繼承周公制禮的孔子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對政治原則、社會制度、倫理道德給予了系統的闡明,並提到原則的高度,便產生了孔子學。他從“仁”的基點上解釋初期封建制存在的根據,認為社會、政治、倫理的種種東西都是由人類內在的“仁”所提出的要求而創造的,而那些反常現象的發生也應當由“仁”去匡救。孔子建立的這套思想體系支配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