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色柚子
-
2 # 粟東破
首先必須感謝張導,陳導對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在長期以來堅持在電影事業的第一線,把中國電影帶上了一個高峰,讓中國電影走進世界,讓世界電影認識中國,這是不可磨滅的貢獻!新的時期應該有新的文化,新的思想,任何事物都要與時俱進,特別是電影行業更應如此,電影不僅僅是娛樂產業,更是歷史使命的風向標,時代需要什麼就應該產出什麼樣的電影,在當前中國崛起之際,中國最需要的是空前的名族大團結,需要有正氣的電影作品,而不是過不去的粉飾作品,任何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必將被淘汰,沒有永恆的美麗,過去的美依舊很美,但年久色衰的思想必將被新生代取締,時代前進的步伐無人能夠阻擋,老的東西必然退出歷史舞臺,新的理念孕育而生,讓我們期待年輕導演給我們廣大的觀眾帶來更有震撼力的作品,讓中國電影事業更上一層樓!謝謝!
-
3 # DSY45933096
應該說他們這一代導演人文情懷氣息還是比較濃的,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總是在自己的影片中抒發某種情愫。在上世紀與華人能找到共鳴,但新世紀以後,隨著電影商業化,他們的電影製作在文藝和商業上顯然不是很適應。想拍商業片但又加雜了文藝片的佐料,最後作品出來大家都不滿意,然而他們還堅持著自己的大導演頭銜,居廟堂之高不肯傾聽新世紀中國百姓的心聲,拍的片子怎麼可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這可能就是電影行業的更新換代吧。
正如馬雲說的那樣:要相信年輕人。現在的年輕的導演中有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也有很多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如韓寒、郭敬明,亦或是從一個演員變成一個導演,如吳京、徐崢、陳思成等。所以給我們呈現出了各種各樣影視風格,這些電影有些獨特的個人風格,自成一派。他們往往能夠拍出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電影,而電影的主要消費人群還是年輕人,所以他們的很多的電影都能大火。
而張藝謀等導演,出名比較早,早已形成了思維慣式,在他們眼裡,電影就應該這麼拍,觀眾才會喜歡,但很多時候其實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導演還是原來那批導演,但觀眾早已不是原來那批觀眾。在張藝謀的那個時代,電影主演的功能是記錄時代影像,所以有很多農村題材的電影,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好片,但放到現在,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近幾年,張藝謀等也拍過幾部迎合市場的片子,比如說《長城》,但有點想當然了,以為只要是特效大片觀眾就會喜歡,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