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東經104°20´37"~104°52´56"、北緯30°29´10"~30°57´41"之間。縣境東鄰德陽市的中江縣,西連本市的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南靠資陽市的樂至縣、簡陽市,北接廣漢市、中江縣。縣城距成都市中區28千米、廣漢市20千米、中江縣45千米、青白江區18千米、龍泉驛區36千米。全縣幅員面積1156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和2個省級工業開發區。主要景點有:1.雲頂石城,位於成都西北部的金堂縣九龍鎮境內,距成都市區65公里,原為南宋名將餘芥於公元1243年為抵抗蒙軍而建的防禦城堡。石城雄踞雲頂山頂,南北長2300米,東西寬2100米,周長約7200米,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山城周圍建有8座城門,且都築於懸崖陡峭處。山城絕大部分依山勢、峭壁為城垣,中斷處用石條堆砌成牆,城牆上設有城堞和炮臺。城內開鑿水井18口,水池32個。整個石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現儲存有北城門,長寧門及其它古建築約5000平方米。現今雲頂石城已成為一個風景區,由雲頂山、沱江"小三峽"等景區組成,景區面積46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級風景旅遊區。2.瑞光塔位於金堂縣淮口鎮郊。始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南宋曾進行過培修,仿木樓閣式,通高33米,素磚建造,黃泥、白灰漿砌。塔有2層塔基,素面須彌座,塔身方形13層。底層6.8米見方,四角有半圓磚柱,各層漸次收縮,直至塔頂。底層四方開門。門下設階梯式踏道7級,每層均為四楹三開間。底層有鬥模7朵,角頭鋪作有假昂。以上各層每層斗栱5朵。第六層前後塔銘均已剝落。塔身每層撩簷枋疊澀數磚形成流線型塔簷,塔內9層塔室,與外表11層同高,有右旋式磚砌蹬道可達頂層。在第三至十一層中間,除第六層因有塔銘堵塞外,其餘各層均有券洞假門及券洞假窗。有假門的各層高有佛龕,在第五層的內壁老牆皮上留有"府城孫寄行定祜癸丑仲夏吉日到此遊"的宋代墨書題記。塔原有塔剎,清代被雷電擊落。根據此地行政建置沿革,塔與佛寺的位置、建塔材料、形制以及古籍記載等判斷,此塔應建於南宋嘉定年間或以後。3.沱江小三峽,地處千里沱江第一鎮,四川省金堂縣趙鎮。趙鎮是毗河、北河、中河三江匯合處,是沱江的起始港,歷史上帆舸如林,是四川有名的四大水碼頭之一。從趙鎮乘船東下,穿朝灘橋,過蟠龍山,經星星灘、獅子沱約20餘里水路後,便進入風光綺麗的沱江小三峽了。
金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東經104°20´37"~104°52´56"、北緯30°29´10"~30°57´41"之間。縣境東鄰德陽市的中江縣,西連本市的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南靠資陽市的樂至縣、簡陽市,北接廣漢市、中江縣。縣城距成都市中區28千米、廣漢市20千米、中江縣45千米、青白江區18千米、龍泉驛區36千米。全縣幅員面積1156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和2個省級工業開發區。主要景點有:1.雲頂石城,位於成都西北部的金堂縣九龍鎮境內,距成都市區65公里,原為南宋名將餘芥於公元1243年為抵抗蒙軍而建的防禦城堡。石城雄踞雲頂山頂,南北長2300米,東西寬2100米,周長約7200米,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山城周圍建有8座城門,且都築於懸崖陡峭處。山城絕大部分依山勢、峭壁為城垣,中斷處用石條堆砌成牆,城牆上設有城堞和炮臺。城內開鑿水井18口,水池32個。整個石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現儲存有北城門,長寧門及其它古建築約5000平方米。現今雲頂石城已成為一個風景區,由雲頂山、沱江"小三峽"等景區組成,景區面積46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級風景旅遊區。2.瑞光塔位於金堂縣淮口鎮郊。始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南宋曾進行過培修,仿木樓閣式,通高33米,素磚建造,黃泥、白灰漿砌。塔有2層塔基,素面須彌座,塔身方形13層。底層6.8米見方,四角有半圓磚柱,各層漸次收縮,直至塔頂。底層四方開門。門下設階梯式踏道7級,每層均為四楹三開間。底層有鬥模7朵,角頭鋪作有假昂。以上各層每層斗栱5朵。第六層前後塔銘均已剝落。塔身每層撩簷枋疊澀數磚形成流線型塔簷,塔內9層塔室,與外表11層同高,有右旋式磚砌蹬道可達頂層。在第三至十一層中間,除第六層因有塔銘堵塞外,其餘各層均有券洞假門及券洞假窗。有假門的各層高有佛龕,在第五層的內壁老牆皮上留有"府城孫寄行定祜癸丑仲夏吉日到此遊"的宋代墨書題記。塔原有塔剎,清代被雷電擊落。根據此地行政建置沿革,塔與佛寺的位置、建塔材料、形制以及古籍記載等判斷,此塔應建於南宋嘉定年間或以後。3.沱江小三峽,地處千里沱江第一鎮,四川省金堂縣趙鎮。趙鎮是毗河、北河、中河三江匯合處,是沱江的起始港,歷史上帆舸如林,是四川有名的四大水碼頭之一。從趙鎮乘船東下,穿朝灘橋,過蟠龍山,經星星灘、獅子沱約20餘里水路後,便進入風光綺麗的沱江小三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