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恆子
-
2 # 弓長說事兒
其實,讀書的時候不必要刻意想什麼的。因為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內涵完全是自己讀的過程中,以自己的方式或者說視角逐漸領悟了的。如果你的知識,或者閱歷豐厚的話,像吃飯一樣,你會把書的內容消化掉,吸收更多的精神營養。反之,如果你的知識或者閱歷不夠豐厚的話,就好比你的消化能力比較弱,當然也能讀下來,只是吸收的營養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一定要想些什麼的話,自我認為,讀書一定不要讀死書,死讀書;要讀活書,活讀書。書是人寫的,你要以借鑑的眼光去讀,不要一味相信書中的一切,《孟子.盡心下》中有一句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古有“紙上談兵”、“刻舟求劍”等成語就是諷刺這種現象的。讀書,就要讀出自己的書,首先要相信自己,不要人云亦云。自己是讀書的主人,是人讀書,不是書讀人。抱著這樣的想法去讀書的話,我想,一定可以讀出自己的書,讀出一個豐富燦爛,有修養,知行合一的自己。
讀書的確要想些什麼,否則就成了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了。
第一層次,望文生義。閱讀文章和書籍,最主要的是讀懂它的基礎意思,這個有關中心思想和邏輯脈絡,有利於讀懂與讀通,也有利於強化思想,也有利於提高你的寫作水平。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只是為了讀而讀。
第二層次,觸類旁通。閱讀文章和書籍,一定要有聯想和掛靠的習慣。比如你讀到“深入淺出”這個詞,還能聯想到“通俗易懂”這個詞,把它的近義詞與反義詞都聯想一下,一方面有利於記憶,一方面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與應用。
第三層次,活學活用。閱讀文章和書籍,必須有影象出現在大腦中,而且儘量做到生動和清晰。大腦最喜歡接受的是影象和顏色,尤其是動態的東西。小時候,很多人不喜歡詩詞,等到一定年齡就會喜歡詩詞,因為詩詞不僅言簡意賅,畫面感也強,可以融入到你的血液中,而這就是閱讀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