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小學,舉辦了《我有一個夢想》演講比賽,一學生上臺演講“人各有志,我的夢想就是發財”,引發臺下爆笑,隨後“金句”不斷,“每天做著同樣的事,生活一點意義都沒有”“任何有錢的人,工作從來不會太忙”引發網友關注和討論。
回覆列表
-
1 # 盛漢將軍
-
2 # 聶鵬23
沒有仔細去研讀這個事,就嘮嗑一下。
我70後,記得四五歲的年紀吧,大人會逗我問長大了想幹啥?我好像回答的做官,大人是一片歡笑,我其實哪裡會知道做官是個啥意思啊?不過看大人的反應,感覺做官蠻好的。
40年過去了,當小學生們在演講時說出發財的夢想時,感觸是,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環境使然,沒毛病。
很清楚記得敬愛的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震撼了年幼的我,感覺我也要為國奉獻,等進去社會了,才發現報國無門,養活自己竟然成了最最重要的事情,原來,還是自己不夠格為國奉獻,養活自己,不給國家添負擔已經是很愛國了。
發言的小學生應該是07年前後出生的吧,父母基本奔四,80後承受了更多的生存壓力,能夠減緩壓力的最簡單途徑,自然就是財富增長,潛移默化下,財富觀自然傳導到了下一代。孩子夢想發財,沒有什麼值得大批特批的,正確引導孩子們實現自己的發財夢,才是教育界和家長需要思考和行動的。
另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是比較現實的,就是看上去更高大上的夢想,比如科學家,數學家,音樂家,藝術家,老師,醫生,等等等等,如果發言小學生家庭的朋友圈子中有這些職業的帶有光環的人物現身說法,並且經濟優裕,富有人格魅力,則孩子自然會有一個學習的榜樣,人生之路有了方向。
我想表達的是普通家庭,實際很難有以上人脈,孩子的夢想出現偏差,或者說當夢想是一個必答題時,選擇自己所能接觸的更有優越地位的人作為榜樣時,發財成了一個可悲的唯一答案。
誰能夠否認,做個有錢人,在現今社會,是一件多麼榮耀的事情?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小朋友說得沒錯啊,這也是許多大人們的夢想,只是你這麼小就想來搶大人的飯碗可不行,所以啊你的演講影片註定會被大人們刪掉。
有家長說活的太明白,什麼是活的明白?就是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僅此而已。想要有錢並沒錯,難道非要我們假大空的跟小時候似的,一個個嘴裡都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傢什麼的,長大了有幾個堅持了?誰不是在為“利”奮鬥呢?
只是這話從一個小學生口裡說出,讓我們大人心裡不是滋味。我在想這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這個社會本就如此?書上教你視金錢如糞土,現實中卻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書上說不為五斗米折腰,現實中卻是馬屁精橫行,主流媒體宣揚要舍小家為大家,現實卻是大多人自掃門前雪,社會如此冷漠、現實,小時候的理想已成奢望。價值觀在不知不覺中和金錢劃上了等號。就像某些真人秀節目,一些明星一邊吃喝玩樂著就把錢給賺了,這是不是助長了不正之風?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可以爭名奪利但請不要利益燻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