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鋒家電維修

    孩子無節制玩遊戲,這個主要是跟家長教育還有孩子成長環境有關係。

    首先是家長,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去管孩子。孩子貪玩是天性,家長不能陪同孩子,又怕孩子一個人跑出去玩出事。於是有很多家長會主動拿手機或者電腦給孩子玩,好讓他們乖乖的待在家裡,別亂跑。又或者在孩子哭鬧時,用手機吸引他們,好讓他們安靜消停,甚至還教孩子怎麼玩遊戲。

    還有一個就是環境影響,以前我們那時候手機電腦都沒有,平時娛樂都是幾個夥伴一起嬉戲打鬧,討論的都是那些地方好玩,哪裡有鳥窩,哪裡的果子熟了之類。而現在的小孩子,因為父母放縱,讓他們從小就接觸到了手機電腦,學生空閒至於都是討論的手機遊戲。我也是經常在路上遇到小孩幾個在一起邊走邊討論有關遊戲的話題比如吃雞,王者之類的。

    家長想讓孩子不要成迷遊戲,那首先得做到自己不放縱,其次是正確引導,比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 2 # 悠悠道來

    身教勝於言傳,要想讓孩子改變無節制玩遊戲的現狀,首先,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先放下手機,做到一個榜樣的力量!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玩手機遊戲無節制的原因,行為背後有動機嘛!有些孩子愛玩遊戲是因為孤獨,感受不到被關注,沒有存在感,而在遊戲中可以找到些存在感;還有部分孩子生活在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中,甚是壓抑,感受可以在遊戲中得到釋放,更有部分孩子是因為在生活中做什麼事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做對了,覺得應該,做不對就是一頓批評,當你不關注孩子好的時候,孩子就會找一些你關注的事情來做,比如玩遊戲,在遊戲中可以找到些成就感!找出原因以後,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進行適時的引導,而不是強制執行!可以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溝通,如:長期玩遊戲對眼睛的影響?玩遊戲對學習有沒有影響?如果把玩遊戲的時間出去做戶外運動會有什麼好處?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為溝通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接下來,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告訴孩子:你相信他可以遵守這個規則!當孩子做到的時候,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在有就是可以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選出家庭遊戲日,實話實說,郊遊等家庭活動,和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他感受到被關注,被愛護!

  • 3 # 小書蟲瀟瀟

    我在班級群裡經常聽到媽媽們的煩惱:“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玩起來沒夠。”

    為了阻止孩子玩遊戲,還有不少媽媽們嘗試了各種辦法:

    講道理、斷網、封存電腦、收手機等各種辦法,但都無盡於事,畢竟也不能24小時盯著小孩。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遊戲開發過程中,有誰在參與其中。

    遊戲在研發過程中至少有4位心理學專家參與其中,他們把能激發你玩遊戲,而且越來越上癮的所有點都考慮到了。

    獲得歸屬感。

    和遊戲中的好友一起聊天,在網遊中找到了歸屬感,周圍的同學都在玩,不玩沒有共同話題。

    獲得自主感。

    對孩子來說,現實世界裡的生活是被迫的,無從選擇;而在遊戲世界裡,孩子明白了什麼是“自由”。遊戲世界裡,目標是如此地清晰明瞭!更重要的是,這目標是自己認可的。

    獲得成就感。

    玩出一定的等級,可以在遊戲中讓大家認可自己,有時還可以獲得周圍小夥伴的認可。

    因為遊戲設計的就是為了讓你忘記煩惱的。

    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和孩子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通俗點說就是家庭成員以身作則,帶動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們在工作累了會玩會兒手機、在自己都未察覺到自己對電子裝置依賴的情況下,卻對孩子簡單粗暴的限制玩手機時間是不合理的。

    破解方法很簡單:

    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電子裝置使用規則,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看到的是你在管理電子裝置,而不是電子裝置在控制你。

    家長樹立堵不如疏的觀念

    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比如:“孩子非常喜歡這個遊戲,這個遊戲能提供很多新鮮的刺激,也會帶來成就感,而遊戲被打斷可能會讓孩子體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感和失控感,也會擔心自己的得分。

    家長可以選擇等待孩子完成眼前的一局。

    家長也可以表達一些自己的感受。

    比如“爸爸媽媽一整天都沒有見到你,很想你呀,很想和你一起聊聊天,”,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促進親子關係,這是一種平等和開放的交流。

    此外,對於遊戲和學習的關係,有句話值得家長銘記在心。

    ——不玩遊戲≠愛學習≠學習好

    ——他不學習,不是因為他把學習的時間拿去打遊戲了,僅僅是因為,他不想學習!

    學習缺少一種及時反饋機制,如果在學習的時候,一直會有反饋出來, 會得到一定的獎勵, 孩子們的興趣也會大大提升。

    我們不妨向遊戲學習學習,也制訂一個計劃如何抓住孩子的心。

  • 4 # 貓三老師喵

    首先,我認為,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力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覺得您需要關注的是兩個矛盾,1是無節制玩遊戲和孩子本應該有的自制力之間的矛盾,2是遊戲本身與孩子自身發展不匹配之間的矛盾。所以與其說您要想一些辦法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不如說如何解決這兩個矛盾。如何解決第一個矛盾,我這裡不展開贅述了,請您具體參考其他老師的優秀回答,這裡我想針對第二個矛盾和您談談我的看法。

    我們城市有一所眾所周知的名校,這所學校通過高強度的學習和培訓培養出了無數個優秀學府的學生,但學校做了一個統計,發現等這些畢業學子進入到社會中,很多學生都出現了創造力不夠,想象力不足,太呆板,不夠靈活等等問題。相反另一所學校,學校倡導學習遊戲化,給了學生們更多的空間去探索趣味的世界。可想而知,這個學校的高等學府入學率遠不如第一所學校,但同樣,他們的畢業生在進入社會後的綜合素質也是要優於剛才那所學校的。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您,現在的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學習力強,適應性強,應變能力強的孩子,而玩遊戲恰恰是可以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關鍵在於,孩子應該玩什麼遊戲,以及怎麼玩遊戲。

    我認為這裡有兩個關鍵點:

    1.要選擇益智的,對於孩子發展有利的遊戲

    其實網路上這些遊戲有很多,我在這裡著重推薦兩個,第一個是Prodigy(小神童),這是一個美國和歐洲很多學校都在廣泛使用的數學遊戲,目前全球有1萬所學校、100萬老師和5000萬的學生都在用它,遊戲通過“吃雞”遊戲的方式去練習知識點,只有做對題目,才能增加“生命值”,KO對手。第二個是pagamo,這是一個把知識點套在遊戲中,學生們需要不斷的闖關去開疆擴土的遊戲,這兩個遊戲我認為都具備讓孩子喜歡的潛質,也對孩子的發展有幫助。

    2.給孩子更好的遊戲力環境需要家校一起合力創造

    遊戲可以說是一個虛擬的群體世界,學生愛玩遊戲不僅是因為遊戲的本身,更多是因為身邊的朋友都在玩,不玩遊戲都顯得不合群了。所以哪怕找到了好的遊戲也不足夠,家長需要和老師一起配合起來,在校園裡就開始滲透遊戲化學習的環境,班級的同學都參與到這些遊戲的比賽中,只要群體培養起好的遊戲習慣,孩子也能慢慢的走向正軌。

    當然,一件事情發生和調整都是受多重因素影響的,同樣,您的方法也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個性來制定。

    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 5 # 鄒智明微課堂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手機、玩遊戲?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答案。

    首先,我說說大家最常用的,也是沒有效果的一種方法。

    那就是給孩子講道理。你說玩手機對眼睛不好,影響學習什麼的,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能聽進去的孩子也不需要你苦口婆心的講道理。

    現在多少大人一天到晚拿著手機玩遊戲、看視訊,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不對嗎?知道,但是還是忍不住要玩。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無事。

    大家可以想想,你一旦閒下來是不是就自覺的拿起手機,然後玩著玩著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小孩子也一樣,一旦他無聊的時候他最先想到那個最吸引他的東西——手機。玩著玩著,他發現手機裡的世界真是太精彩了,超過了他對學習的興趣,他就只顧玩手機了。

    那怎麼辦呢?

    我的方法是給孩子把每天的任務都安排好。科學的制定學習計劃、運動計劃、娛樂活動。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沒學習就大發雷霆,孩子肯定不樂意,誰不想放鬆一下呢?當他把作業做完沒事幹那就很容易玩手機。所以,聰明的家長應該把孩子的一天安排好,並且要求他完成每日任務,及時給與他獎勵。在這種“蘿蔔加大棒”的教育下孩子會慢慢的養成習慣,提高自律性,慢慢的遠離手機。

    在每天的任務中不能只有學習,還要讓他玩。只不過少玩手機,多在運動中玩,在親子游戲中玩,勞逸結合。

  • 6 # 源之歲小月

    您所說的“遊戲”是指電子遊戲吧。孩子們過分沉迷電子產品有以下危害:

    1、浪費光陰。

    2、運動不足。

    3、使人焦躁。電子產品所釋放的貝塔波會將孩子置於壓力中,而且會干擾大腦正常思維。

    4、傷害眼睛。由於兒童的視力沒有發育完全,因而極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

    我的兒子也出現過無節制玩遊戲的情況,通過總結,發現都是因為他比較無聊,才會對電子遊戲上癮。我對應的辦法是:多花時間陪孩子。陪他讀繪本,教他做飯,跟他玩“打擂比武”、“擘腕子”、變魔術、下棋甚至打撲克;疫情好轉的地區,還可以鼓勵孩子多去大自然裡吸氧、晒太陽(前提是需要遵守當地政府的規定哦)……其實孩子是很樂意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事情的,只要父母拿出足夠的耐心,陪他玩那些大人眼裡很“小兒科”的遊戲,他會收穫滿足和快樂。電子產品就漸漸淡忘了。

  • 7 # 育嬰師小妮

    孩子無節制地玩遊戲主要是孩子的生活太單一了,孩子除了能玩遊戲不知道還能幹什麼。我是從以下幾點和兒子規定玩遊戲的。

    在玩遊戲之前規定好時間

    一次玩多長時間或者打幾局遊戲,時間一到立馬關掉,不能拖延,否則就用下次的時間彌補。我從兒子上小學開始就告訴他,放學後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及時完成,他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要是看電視或玩遊戲最多不能超過兩小時。兒子從開始上學到現在小學六年級從來都是自己完成作業,而且做作業速度還挺快,從不拖拉。每次看電視或玩遊戲到時間自己就不看了。

    二、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

    現在孩子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沒有玩伴,家長有時候光忙著做自己的事情,沒時間陪伴孩子,很多時候小孩子都是自己獨自在家除了玩玩具,就是看電視、打遊戲了。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或者培養一些體育愛好,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尤其是爸爸有些運動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樣既增進了親子關係,又鍛鍊了身體,比把孩子一個人關在屋裡要好多了。

    三、家長要做好榜樣

    現在家長都是手機不離手,孩子看到家長都是這種狀態,都會跟著學。家裡製造出讀書的氛圍,家長做榜樣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讀讀書,學學習,並且和孩子經常討論,有事情做的話,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老想著打遊戲了。

    家長不要老想著控制孩子,有的時候孩子很叛逆,家長管的越多,孩子就越要對著幹。從自身做起,不要多說,只要多行動。

  • 8 # 鄂東教育人

    筆者是教師,經常給家長提供幫助。孩子無節制玩遊戲,要先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多事家長認為孩子無節制玩遊戲是孩子自控能力差,其實不光孩子,成年人都對遊戲沒有免疫力,這不是真正原因

    真正原因是兩條:

    一、從家庭內部找原因。

    筆者經驗,孩子沉迷遊戲,九成是家長不能滿足孩子成長需要的陪伴需求:1、孩子小時候糾纏父母,其實只需抱抱孩子,說說話就行;家長圖省事,扔個手機陪伴孩子;2、父母因為工作忙,對孩子關注不夠,父母不能滿足孩子陪伴需求,孩子就找手機陪伴;3、父母自己回家就玩手機,錯誤示範。

    二、從孩子身上找原因。

    孩子學習吃力,從學習上找不到快樂,只有遊戲能提供快樂,這個就很嚴重了。

    您自己對照分析,找到原因後就可以對症下藥:

    一、家長率先示範,多關注孩子,陪伴孩子

    1、家長回家不玩手機,禁止孩子玩遊戲,一定要堅持,孩子無論如何哭鬧都不能讓步;

    2、讓家庭生活豐富多彩,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分擔家務,親子閱讀,飯桌上讓孩子講學校趣事,週末帶孩子出去玩,暑假寒假帶孩子參加夏令營冬令營,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公益活動等。父母關注孩子舉動能滿足孩子成長必須的陪伴要求,各種活動會刺激孩子,減輕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孩子玩遊戲的“病根”沒有了,自然就正常了。

    3、管理孩子的時間。把孩子每天時間作個規劃,到什麼點做什麼事,養成習慣。

    二、孩子學習吃力。要和老師溝通一下,孩子學習吃力,是課堂上聽講不專注還是其他原因。按照老師的建議,有意識培養孩子專注聽講的習慣。

    三、還有足夠的耐心,給足孩子戒斷遊戲癮的時間,還要防止反覆,養成一個壞習慣只需幾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得起碼15天時間

  • 9 # 潛秋葉

    分享一下我朋友對孩子玩遊戲的制止方法給你借鑑一下,

    朋友之所以一直不玩遊戲就是因為他的兒子也是玩遊戲上癮,有一天朋友把兒子叫到跟前說:我給你三天的時間去玩遊戲,可以盡情的玩,不用回家,然後回來給我說一下你的感受即可。

    兒子很高興,興沖沖跑進遊戲廳,盡情享受遊戲,在遊戲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無拘無束,不再擔心家長髮現,於是通宵達旦的玩,餓了在遊戲廳隨便吃點,渴了,遊戲廳隨便喝點,兒子感到從未有過的自由,原來是如此的愜意。

    第一天特別興奮,興奮的沒有一點睏意。第二天有點困,但是還能支撐住。第三天開始發現這種自由怎麼這麼累呢,累又困,那種滋味很難受,只想倒地就睡。可是三天已到,得回家彙報。

    朋友見到兒子的狼狽樣,不急不緩,“兒子,三天的遊戲你有什麼收穫,你的感受是什麼”?

    兒子只回答了一句“就是累和困,沒有什麼收穫”

    從此朋友兒子不再打遊戲。

    與之必先欲之,讓他不能只體會到快樂,凡事都有利有弊,讓他體會到弊端,他自然不再那麼上癮。

  • 10 # 淘金微課

    孩子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相信你每次看到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肯定嘮叨的次數比較多,但是又發現,你說禁止的語句越多,孩子越不聽,甚至,態度強硬的話還免不了撕破臉皮。

    其實我倒覺得針對不同年齡,應該有不同辦法,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你可以轉移下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出去玩或者親子游戲等。

    對於3-7歲的孩子,那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可以規定玩多久,玩的時候設定一個鬧鐘,鬧鐘一響讓他自己關掉電腦或者手機。好的習慣都是可以培養的。

    對於學齡孩子,那就需要指定小規則了,畢竟孩子大了,你說什麼他都明白了,你也沒有必要重複N遍不許玩遊戲,時間到了你可以關掉。告訴他已經提前告訴好規則了,不遵守是不行的,或者下次孩子喊你的時候你可以假裝沒聽見,並告訴他我跟你說話你也是這樣不理我的,這樣你知道什麼感受了吧。制定好屬於你們的策略,切記不可強硬,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家長也是第一次當家長,都在慢慢不斷地摸索中,希望幫得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為什麼久咳不愈?家長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