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蓮媽媽
-
2 # 邢兄小伊犂
和孩子爭論絕不能以大欺小、持強凌弱,一定要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否則孩子就會混淆是非,腦子轉不過來,就會出現你說的現象,後果很嚴重。
-
3 # 遙媽育兒
可以想像孩子應該是被暴力壓制住了,幹不過你,我不理你!
這是很危險的!
一個什麼都想管,一個什麼都不想被管
一個想要改變別人的人生 一個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望子成龍的你,可是龍母龍父?
孩子通常把父母當成榜樣,所以請保持榜樣的形象,而不是意見不合就惡語相向口不擇言。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可能有各種荒唐奇怪的想法,需要引導、開導,粗暴簡單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加重逆反心理,越走越遠。以朋友的姿態充分的尊重,你才可能瞭解孩子在想什麼。
-
4 # 雄心純情
我和兒子已經半年不說話了,一說話就來氣,我做的菜他不吃,我叫他了他也不吃,他那麼有骨氣就讓他餓著吧,雖然心有點不忍,但我也想挫挫他的銳氣,不能慣壞他這種脾氣。
-
5 # 大小胖紙成長記
這個原因有很多,需要大人關注和溝通。可能是孩子生大人的氣,這說明小孩氣性大,愛鑽牛角尖,也可能是孩子覺得吵架後沒法面對大人,說明孩子心思細膩,感情脆弱,當然可能性很多,但是不論怎樣,跟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多引導、多鍛鍊孩子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境。而家長也需要換位思考,如果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幼小的心靈會是怎麼個感受,換個思路,嘗試以平等的態度,朋友的口氣,這樣的溝通往往比一味地說教來得更加有效且直擊心靈。
-
6 # 笑朵姐
半年了,不和你說話,要換做是我,我可憋不住,早找孩子聊了。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你也沒有釋懷或者說你不能放下自己是長輩的架子。
孩子和大人沒有什麼調和不了的矛盾,只要彼此放下架子,開誠佈公的把自己真實想法交流一下,相信很多時候都是誤會一場。咱們何必讓不必要的誤會耽誤我們彼此之間的親情呢!
建議家長跟孩子好好聊一聊,相信孩子會明事理的,也相信你們又會回到以前相處的美好日子的。
-
7 # 小娥的快樂時光
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總是表現得太過強勢,無論孩子說出什麼樣的想法,都會被壓制,甚至想去完全操控孩子的人生,讓孩子不願意也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遭到父母的反駁和壓迫。
有些父母,可能是因為生活上不太順意,看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會有問題,就不停地去挑刺,然後指責孩子,孩子自然不願意和父母講話,甚至從內心也會反駁父母,和父母抵抗,從而表現為吵架的形式
兩代人之間總是有一定的代溝,父母總是不願意去學習新鮮的知識,深入孩子的心底去了解,而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思想也會跟上時代的潮流。兩者之間一旦無法通過思想上面的契合,自然聊天也聊不到一塊兒去。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應該再也父母的姿態和孩子相處,更多的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孩子會更容易去接受,彼此也能更好地相處。
-
8 # 我是獸醫媳婦
小孩這樣做,一方面可能是想讓爸爸媽媽自己反思一下,他們這樣做,孩子很反感,給他會造成抑鬱、不愛說話!
另一方面是小孩破罐子破摔,已自行隔離了與家長的交流。
不管哪一種,小孩都是盼著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其實大家大人這樣做,對小孩兒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有個這樣的調查:一個富裕的家庭,但是家庭不和睦,或是一個家庭條件一般,但是一家人卻很有愛,最後大部分小孩都會選擇第二種。
我們將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也許給不了好的物質條件,給不了好的教育環境,但有一樣,不需要我們花錢就能給到的:去愛他!
“愛他”是一個動詞,需要我們行動~
-
9 # 豆豆不喝奶
心理記恨,無法釋懷。一個大人和孩子吵什麼架,是欺辱,還是管教?還是發洩情緒?如果他和你是一樣的人,就不要欺弱,因為他會長大。如果管教,就讓他清楚,未成年人應該具備的家庭社會規範是什麼
回覆列表
還記得小時候因為和妹妹搶東西爭執起來了,因為我大,我媽肯定是教訓我,然後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意,我也選擇了和大人置氣,不和我媽說話,這個時間持續了多久呢?一天半。
你不能說我是忘性大,因為我現在還清清楚楚的記得那天我倆搶的是一個塑料手錶。你也不能說我記性好,反正睡了兩覺我就全忘了。
佩服這個孩子有如此毅力,畢竟日常生活中哪可能不需要與父母交流?可怕的是此時親子關係恐怕已經降到冰點。孩子天生對父母有依賴,當時的矛盾衝突把孩子傷得很深才有此舉動。
孩子本來是期盼父母能服軟的,這半年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煎熬,然而一天天過去,孩子從驚惶不安到麻木絕望,此時父母才想著來問問怎麼做,是不是太遲了?
當孩子置氣不說話來表達不滿父母應如何應對?
1)放下父母的身段
這個現象父親比母親更嚴重些,總覺得為了保持權威,自己必須凌駕於孩子之上,即使自己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會落了氣勢。其實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尊敬,越是這樣僵持,越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2)聽一聽孩子的意願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替孩子做決定,對孩子的訴求一味否定,這才引發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路終歸是要自己走的,即使他的選擇真的欠考慮,年輕人吃點苦未嘗不是好事。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不愛言語的性格,這種置氣的反應很可能加重孩子的內向性格,時間長了情緒鬱結在心裡,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容易出問題。
父母低一次頭也無妨,但要和孩子說明,你這種方式讓我們很傷心,這一次置氣的經歷讓大家都很不愉快,告訴孩子以後不能再用,約定以後有問題要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