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穎姐說說VLOG

    小時候我家後院是個不大的菜園子,園子裡有兩棵櫻桃樹,我們都會在園子裡種些蔬菜,有韭菜,花生,豆角,小白菜什麼的,雨水不足時,我們就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給園子澆水,爸爸負責從屋裡端水到後院的窗臺上,媽媽和我在院子裡負責澆地,下面兩個妹妹就在園子玩,他們有時也會搶著拿舀子像模像樣的澆地,結果是把鞋子都給澆溼了也不敢吱聲,大人幹完活了才能看見,還得幫妹妹收拾。

  • 2 # 朵朵er

    溫馨的瞬間總是轉瞬即逝,

    從記事開始,我便很少體驗過家庭的和和睦睦,我是留守兒童,小的時候對父母沒有印象,那時候還沒流行影片電話,所以,和父母的溝通就全靠家裡的座機。那時候對於我來說父母只是個聲音,並不是確切的一個人。

    爺爺和奶奶脾氣都不好,經常吵架,而且乾的農活挺多,我經常要幫他們,看見別的孩子都可以開開心的一起玩遊戲我就覺的很溫馨,那時候羨慕地要死。我不喜歡放寒暑假,只要一放假,就經常和他們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免不了要吵架,他們吵架是比誰的聲音大,所以大老遠的別人就能聽見他們的聲音。在家裡也是,坐在一起吃飯也動不動就吵架,小事一回兒就過去了,遇到稍微大點兒的事,兩個人經常冷戰好幾天,誰都不理誰。父母經常性地幾年回來一次,記得過年都要穿新衣,有爸爸媽媽陪著去趕場,去趕場的人都能在我家那兒看見,而我只能摸摸地關注他們。那時就在幻想,等我爸爸媽媽回來我也能這樣,後來,爸爸媽媽也回來了,也帶我去趕場買衣服,或許是由於心理的增長,已經沒有當初和自己所幻想的那樣溫馨。

  • 3 # 遊藝港灣

    年夜飯的晚上。

    每年我覺得年夜飯的晚上是最幸福的時候。在我的記憶裡,家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農活,不是在幹農活,就是準備幹農活,大體力的勞動,讓在土地裡摸爬滾打一輩子的父母,衰老的很快,一輩子本本分分勞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入卻很低微。再加上繁重的人情往來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還有什麼事情比貧窮更可怕,還有什麼事情比辛苦勞作卻收效甚微更絕望?生活不會同情弱者,上天之中明明好像自有安排,永遠讓你不聽的充滿幻想,再不失時機的潑一冷水。

  • 4 # 鳴翠柳959

    我記得我們帶著孩子去農村看爺爺!爺爺當時八十多歲了!扛著鋤頭!去起地瓜!爺爺刨出幾個地瓜,重孫子重孫女當時五六歲吧!圍著太爺爺玩耍,把地瓜撿起來放到筐裡!那個場景永遠忘不了!也永遠回不去了!如今爺爺不在了!孩子也長大了!說說眼睛紅了

  • 5 # 三月水1

    三十中午吃過團圓飯,一家人開始準備晚上的餃子。和麵、剁餡,炕上放好面板,圍成一圈包餃子。伸不上手的,喝茶嗑瓜子聊天。孩子們盡情玩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情令》最後在蓮花塢魏嬰是怎麼被氣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