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屈原剛正不阿,但卻以投江身死作為結局。是悲劇還是千古絕唱?
11
回覆列表
  • 1 # 風雲散士

    讀先秦故事得出個結論,可能古代賢人最不珍惜的就是命。

    尾聲與女子相約,女子不來,尾聲活活抱著柱子被淹死。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別人說這薇也是周薇了,兩人就活活餓死。

    介子推不願作晉重耳的官,寧被燒死在綿山。後人以寒食節紀念他。

    屈平仲不願與世同醉,自沉汨羅。後人以端午節紀念他。

    我覺得這些故事的偉大之處就是放在任何世代給任何人看見,都只能豎大拇指,說真爺們。要問我有什麼看法?壯哉,屈夫子。悲哉,屈夫子。

    以前作的一首詩回答了一個差不多的問題,忝列於下。

    賦得同病相憐項籍屈平雜言。

    吾不知烏江闊,吾不知汨羅深。

    吾不知三戶之國何得大夫與將軍。

    吾嘗恨虞姬與漁父,不留青簡有別音。

    君不見座中娥眉誠堪妒,帳外楚歌詎可聞?

    未必包羞不丈夫,想應順勢屬凡人。

    盛也矣,汨羅之汶汶,

    世濁勿怨國無人,自有中華代代狂歌吊醒魂。

    壯也矣,烏江之沉沉,

    百戰功垂笑傲死,曾埋大運葬強秦。

    提到同病相憐就想到今年下半年中美文體兩開花,不對,就想到了賈長沙的吊屈原賦了,然而賈誼已經寫盡了他們是如何同病相憐的。我試寫下項羽和屈原吧,他們一個自刎烏江,一個自沉汨羅,相同的病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細細想來他們都可以不死的,包羞忍恥過烏江,或者隨波逐流(順勢)作外臣,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屈原死則說“眾人皆醉我獨醒”,而漁父的問話簡直是逼死屈原的最後一根稻草。項籍死則說“此天亡我非戰之罪”,若虞姬不死,霸王的死志又怎會那麼強烈。然而正是這一文一武一前一後的不為瓦全之病,或許可以讓我們明白三戶之國(楚雖三戶能亡秦)必能亡秦的因由,看在他們那傻了吧唧的王的面子上。

  • 2 # 木易觀察

    屈原用投江的極端方式,表達了他對當時楚國統治者的失望和不滿。同時,他留下的大批詩歌,對喚醒華人的愛國意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多少年來,人們把這種作用侷限於給楚華人民報仇雪恥、恢復祖國的決心以極大的鼓舞是狹隘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屈原這些愛國詩歌,在國家受到外來侵略的時候,對人民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7個國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聯合發起“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並於1953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理事會上,決定將屈原列為世界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紀念他。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為了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決定,爭取國際地位,國家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遊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出版發行,這些工作都附合歷史的真實和發展趨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魂之刃中你最不會玩的英雄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