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夢同行939702071
-
2 # 李以恆金融觀點
白酒行業分析報告—參考光大報告
白酒行業將穩定增長。
現狀:
自2002到2018年,上證指數上漲51%,白酒指數上漲1700%,在17個年度裡,一直是牛短熊長,12個年度上漲,5個年度下跌,這裡還包含了三公消費嚴管的年度。
個股來看,前十大白酒股年複合增長率均在10%以上,其中茅臺30%,瀘州21.9%,五糧液17.4%。
行業
白酒行業商業化自1988年開始,時間30多年較短
目前白酒消費佔比最高,67.2%,啤酒29.1%,紅酒3.1%。
白酒年產量871.2噸,增長3.1%,13年以來一直保持個位數增長。
以茅臺為例,白酒營收增長26%,利潤增長33%。
趨勢
第一,2016年中國酒精消費量7.2升,自2005年4.1升大幅提高,相較歐美14升還有一定空間。
第二,白酒不僅有使用屬性,還有社交屬性和身份屬性,這也就和宏觀經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相關。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需求領域穩定增長。
第三,人口結構變化的確是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是個逐步的過程,2010年—2016年
人均戒酒從59.9下降到42.1。
第四,高階白酒具有收藏價值,年費茅臺價格穩定增長。
結論,白酒行業依然處於成長期,5年內持續增長機率較大,隨著消費升級,價格會持續提升。
收入增長放緩,物價指數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名酒逆勢而動,既是市場購買力一定程度上畸型增長的反映,又有人為因素炒作促銷影響的結果。
絕大多數理性的消費者,更多的是看重酒品的內在質量和價效比,而作出購買的選擇。追求名牌的情況,只限於十分富有的消費群體,以及請客送禮圖體面的一些人們。
中低端市場,佔據了人口數量的絕對部分。市場決定需求。普通民眾的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始終可以拉動相當部分的消費市場。
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華人無酒不成席的風俗習慣,以及酒文化的廣泛深入傳播,又助推了白酒的消費增長。
雖然紅酒取代白酒的說法由來已久,卻無法撼動白酒在華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當然白酒行業和市場莨莠不齊,以次充好以及假冒偽劣亂象,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酒企如不強化質量的源頭把關,市場監管機構力度不夠,打擊假冒偽劣行為人懲處措施不再強化,損失消費者利益的同時,又會對酒企利益造成嚴重的衝擊。
由此看來,具有晴雨表意義的消費市場,決定了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生存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