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燃永亮
-
2 # wangyizuog
我看別人的小說怎麼看怎麼順眼。那個規整的鉛字,精美的插圖。整潔的釘裝成冊。某某某出版社。在看我的小說。那厚厚的,雜亂的。稿紙。凌亂的手寫體。雖然我覺得內容和,寫作的方法還能看得過去。但是人要衣裳,馬要鞍呢。我總看他不順眼。一個吃閒飯的,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我這做父母的還要白搭進多少錢財?d
-
3 # 長安野望
作為寫作者,用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小說,是進行外部審視的一種常用方法。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把自己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寫作者,一個是批評者。
寫作者的身份在寫作的時候,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發揮,切勿懷疑自己。
盡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作,儘可能的投入進去,達到心流體驗。
寫完之後,擱置幾天之後。
換上批評者的身份來看,大聲朗讀出來,看看自己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覺得尷尬,不現實,用批評者的角度客觀看待這篇文章。
這時候切記自戀,切記要用一切能夠批評的方式去挑剔文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然後,寫一篇短篇的書評,評價一下自己的文章。
就像一個編輯,要跟總編推薦一樣,把文中的優劣好壞一一評判。
從寫作立意、故事情節、人物性格、人物對話、情景描寫,逐一分析。
做完之後,你會發現
“我寫都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啊!”
哈哈!
一千個小說家,就會有一千種小說風格。
如果小說家離開了他的風格,他的小說就會味同嚼蠟,平淡無奇。
我們在看自己的文章時,要在腦海裡類比其他優秀的學說,以發現自身的不足。
《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文學修養,文化知識的獲得不分早晚,【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等等掌故,讓我們悟出一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學之道,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宋人朱熹說:“為學之道,莫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先讀書。”
總之,要有一鳴驚人,鶴立雞群的文學筆觸,必先要有學富五車的文學知識底蘊,要有宏觀的唯物主義辯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