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比較喜歡元曲,認為比較親民俗,貼近生活,如論高低,唐詩略勝一籌,我認為它的意境更高些,更遼闊些。你們覺得呢?

回覆列表
  • 1 # 小知識大殿堂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唐詩宋詞元曲如下:

    1、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2、宋詞

    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始於漢,定型於唐、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CROWN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辛棄疾、柳永(婉約派)、李清照。

    元曲又稱夾心。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要論文體,小編認為: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高峰。

    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唐詩宋詞元曲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作為濃縮了唐詩宋詞精華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更被奉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

    而元曲是中國古代詩歌最後的輝煌,被稱為元代最佳之文學,語言自然明快,反映生活圖景鮮明生動,長於刻畫人物,表達情感,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和市井氣息。它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很大的自由度、很強的表現力,很高的藝術性。

    完全也可以與唐詩宋詞媲美。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簡單的圖景,來表現與曲作合拍的意境。這就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2 # 超級進化夫子

    唐詩、宋詞、元曲都是與時俱進的產物,都是一個時代的巔峰。唐詩,如同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美人,誕生於一個美好的,繁榮昌盛的大唐盛世,萬國來朝。這個時代誕生了武則天這樣君臨天下的一代女皇,文化氛圍上自然大氣磅礴,厚重 ,氣象萬千!

    初唐。

    提倡建安風骨,一掃南北朝時期的齊樑之風,家有小女初長成!

    盛唐。

    大詩人紛紛登場,大唐的夜空,群星璀璨!邊塞雄風,高適、岑參;山水田園,王維、孟浩然;積極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帶著盛唐詩歌的雄渾氣魄進入中唐。二八佳人已經成長,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中晚唐。

    初期寫實,反應民間疾苦中期;中期,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這一時期詩人們的創新精神與個性風格異常突出。更有《春江花月夜》這樣的神品誕生!晚期,詩壇上已經缺少了盛、中唐時期的那種盛世卓絕的氣勢。杜牧、李商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詩風朦朧,偏於內心世界的挖掘,注重細節。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宋詞,誕生於一個重文輕武,自由的時代,不殺士大夫!

  • 3 # 雪小浪

    文體沒有高低之分,只有作品質量的對比。

    唐詩寫的是格律,格律源於曹植的禪唱,禪唱源於唐三藏印度揹回來的佛經。這麼一追究,唐詩格律這個大麻煩,是唐僧西天取回來的經呀。我們把印度的佛文化,發揚到了家喻戶曉,傳承千古,真是阿彌陀佛了。

    唐詩之難,難到“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也就是說,唐詩玩的是技術,給你設定許多規則,增加難度,考驗你的智慧。這樣就逼迫你玩文字組合,玩出意境,大家才會喝彩和認同。再加上律詩進入科考,造成唐人從小學私塾裡就要學詩作詩,5-6孩子就能出口成章,神童無數。

    就像現在的乒乓球,全中國人民都會打,人口基數堆出來的高技術高成績。唐詩就是這種情況,全唐人都在寫,從皇帝到兒童,從男到女都把漢語寫絕了,玩出花來了,所以唐詩的成就最高。

    詞也叫詩餘。就是寫詩的下腳料,譜上曲子,茶餘飯後傳唱。因為大部分都是青樓煙花女子歌舞娛樂唱詞,難免靡靡之音。藝術性也不高。直到蘇軾“大江東去”淘盡了靡靡之音,誰敢說蘇軾的《赤壁懷古》就比唐詩差了。誰敢說“揀盡寒枝不肯棲”就比不上“決雌入歸鳥”了?

    雖然詞的格律要求比律詩寬泛了,降低了遊戲難度。但藝術標準沒有降低,只能說什麼時代造就什麼樣的詩人和作品。這和文體沒什麼大關係。

    元代曲子是詞餘了,寬鬆到都談不上格律了。這也是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的後代忽必烈帶著一幫蒙古韃子跑中原搶了漢人江山,化外之民“只識彎弓射大雕”哪玩得了唐詩宋詞呀,就把草原裡的歌舞雜劇民間小調曲子做了文體形式,在北京和杭州推廣,要用本民族的文化佔領漢文化陣地,結果是和漢文化結合了,出來個四不像文體。曲子的本質就是戲詞,自由唱的小曲。聽戲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當然了玩曲子也不是胡人專利,曲子到了漢人筆下也成了強項,關漢卿,馬致遠一出場,全都要傻眼,一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傳唱千古,至今唱起“斷腸人在天涯”還是淚眼朦朧。

    所以說文體沒有誰優誰劣,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三足鼎立是中華文學史上的三座里程碑,讓我們的文化傳承不絕。沒有哪個高,也沒有哪個低,有的是風格不同,文體不同,個人成就的大小,技術水平的高低。

  • 4 # 宇文東耳

    現在我們談詩詞歌賦,大多都繞不開唐詩宋詞元曲,但詩詞曲的地位是一樣的、還是各有高低呢?

    首先是唐詩和宋詞的區別,一是結構不同。從句式上看,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從句法上看,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二是聲韻要求不同;三是藝術特徵不同。詩之腔調宜古雅,詞之腔調則在雅俗相和之間;四是題材內容的差異。詩,以社會性的群體情感為主;詞,以作者個體的自我情感為主。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h

    宋詞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學樣式上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 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繼唐朝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 它更有了一點民族風味,但這來源於金。不太被人們所接受,所以竟管它在唐,宋之後卻不太受人喜歡。 沒有誰好,誰不好的。看你偏愛什麼了,我喜歡詞的那種形式,以及它多委婉,而又不失豪放。 如果你對元曲的歷史,人文了解的足夠,也可能會喜歡上。

  • 5 # 滹南故故生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巔峰。它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後世文化的影響,或者說它在中華文化中的佔比,都是無與倫比的。

    當然了,任何文化都不是靜止的,它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才顯現出自己的偉大。唐代詩歌,是繼承了它以前近兩千年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並在強大的經濟基本之上,所綻放出來的璀璨花朵。之所以說它是古代文化的經典與巔峰,一是它的文學成就無與倫比,二是唐代產生的偉大的作家群更非其它朝代所比擬,三是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至今沒有熄滅,四是它對世界文學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唐詩可以說是典雅與通俗相結合的典範,到了宋代,隨著市井生活的活躍,於是產生了以“媚俗”為特點的“曲子詞”,因此宋詞可能更貼近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但它的精神實質確不如唐詩“高貴”了。

    到了元代,漢民族的知識分子通過讀書科舉而上升的通道阻斷了。整個社會從它的頂層統治者,到一般的讀書人,都對傳統的典雅的詩詞歌賦沒有多大的興趣了。於是大量的漢族知識分子們,只能追逐於更下層的百姓生活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元代的文學代表形式“曲”出現了。它基本上都是純民間的東西,所以與宋詞相比,其文化內涵也就更等而下之了。

    因此,無論從哪方面分析,唐詩都是無可逾越的文化巔峰。

  • 6 # 旁頭底

    文體只有各人喜好之別,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由於時代之風氣,各人之學識修養不同,導致創作出來的作品良莠不齊,流傳度各有異同。

    從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的這樣一種轉換,實際上展示了文藝作品逐漸平民化世俗化的發展過程。

    文學作品的生命在於它的認可度。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能夠被世廣泛流傳的作品,往往都是優秀的作品。

    唐代以前,以《詩經》和《楚辭》為代表的先秦詩歌,已經為詩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孔子特別看重詩歌的意義,認為“不學詩,無以言”,親自對《詩經》做了修訂。進入漢代一來,儒家佔據了思想統治地位,統治者自然也十分看中詩歌的現實作用。以《漢樂府》為代表的漢代詩歌,大量使用五言句,豐富了詩歌創作的格式和體裁。南北朝時代,隨著語言的發展和變化,詩人們對詩歌的音律和格式有了更深的要求,因此直接催生了唐代格律詩的出現。

    唐朝時期湧現出大量的偉大的詩人。他們不但大大擴充套件了詩歌的表現範圍,出現了“邊塞詩”“田園詩”“新樂府運動”等等別具一格的詩派,而且將每一派詩歌都推向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峰。而且使唐詩繁榮的,不僅僅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還有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繼的《楓橋夜泊》這樣的流星一閃。

    宋代是中國商品經濟最為繁榮的時代。大城市井噴似的出現,勾欄瓦舍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崛起,文人士大夫階層地位的提升,都大大刺激了宋詞這種世俗文學的發展。

    北宋時,文人創作的詞更多的是興趣之餘的消遣,是“詩餘”。所以北宋的詞境界開闊,率性天真,獨具風格。但是進入南宋以後,隨著周邦彥姜夔這樣的大音樂家的介入,詞的創作變得更加正式。所以南宋的詞,大多精雕細琢,音律優美,匠心獨具。

    宋詞跟唐詩一樣,也分出了很多不同的風格。但與唐詩以表現內容劃分不同,宋詞則以詞的語言風格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兩大派。北宋時,佔據主導灑脫飄逸的豪放派,南宋以後就逐漸讓位給精緻典雅的婉約派了。

    元代是一個由蒙古族建立的幅員遼闊的大一統朝代。為了維繫自己的統治,蒙古統治者一再打壓漢族知識分子的地位。文人們仕途無望,只能在勾欄瓦舍中謀求生路。這就大大地促進了元曲的發展。也就出現了以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和鄭光祖為代表的元曲四大家。

    這種紮根在市民階層,生長在市民階層的文學形式,自然而然地也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思想需求和情感需要。所以元曲在選材上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在披露社會現實,指責制度弊端,描寫男女愛情方面,都更加直接,更加熱烈,因此也就具有更高的思想性。

    綜上

    綜上所述,無論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文學表達的一種體裁。它們順時而生,應運而起,都是屬於一個時代的印記,都對中國詩歌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7 # 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序》。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的兩座高峰,在清朝以前元曲的地位相對而言比較低,王國維說:“ 元人之曲,為時既近,託體稍卑,故兩朝史志《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而為此學者,大率不學之徒;即有一二學子,以餘力及此,亦未有能觀其會通,窺其奧窔者。遂使一代文獻,鬱堙沈晦者且數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讀元人雜劇而善之;以為能道人情,物態,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蓋古所未有,而後人所不能彷彿也。 ”可見在明清兩朝對於元人之曲是不夠重視的,對之不屑一顧,直到王國維著成《宋元戲曲考》,加之該書在日本的流傳,影響廣泛,才逐漸把元曲的地位抬升,加之元曲通俗易懂的同時也富有文采性,且能唱能演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論及元曲的傳播性,他的受眾是最多的,它不只是文人的專屬,更是普通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如今唐詩、宋詞、元曲的地位是相同的,提及時是並列出現的。

    唐詩、宋詞、元曲,皆是一代之文學,都是中國的寶貴文化,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都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在歷史的大潮和外國文學的衝擊中他們並沒有失色,反而成為中華的經典文學所以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

  • 8 # 王侯有種

    竊以為就文體而言,詩詞曲是無所謂高低的——就如散文、小說、報告文學誰也不比誰高階一樣,唐詩宋詞元曲之間就文體來說不可能有高下之分、而只有合適與否。

    當然沒有高下之分並不是說它們之間就沒有區別。唐詩宋詞元曲之間區別還是很大的,這些區別來自於其各自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們流傳得久遠與否、普及的程度高低及流行的熱度強弱。

    相對而言,宋詞對格律的要求更嚴謹,元曲對音韻的追求最講究,而唐詩則即有格律嚴謹的時候也有自由奔放的時候——因為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是詩歌發展最迅猛的年代,這三百年中唐詩經歷了初創的率真、發展中的升格、絢爛時的講究等時期,風格各異以至於對格律的講究也差異極大。

    比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他的鵝鵝鵝,您覺得它的格律很講究麼?然後到了李白、就他一個人的風格就看得出唐詩在格律講究程度上的演變了——《將進酒》、《行路難》是各句字數不要求一致的,而其他絕大多數則是每句字數一致、但卻有的是嚴格的七律,有的不嚴格。唐詩中格律最讓我佩服的是小李李義山、這時候已經是晚唐了,唐詩進一步發展到嚴格講究格律是其途徑之一,而李商隱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寫出來的名句之所以名揚四海流傳千古,與其嚴謹的格律肯定是分不開的!其他不論、單看對仗即可見一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哪一句經典不是字字珠璣?

    任何形式的嚴謹都會導致內容的束縛,寫詩也不例外。唐詩往格律嚴謹方向上的發展和深入帶來的形式束縛如何打破?答案是:字數——各句字數不再完全一致,這種長短的變化一方面帶來了節奏的多樣性、同時也解放了格律嚴謹對內容的束縛,這種長短句就是詞。我們雖然總是說宋詞,但詞的創作其實在唐詩中就可以看見蹤跡了:比如李白的行路難,其句式變化在倒數第二句上由七個字變成六個字,與《鷓鴣天》是不是很相似?同樣的道理我們看《浣溪沙》——它的每句都是七個字,只不過全詞的句子不再是七絕的四句也不是七律的八句而是六句,這六句分成了上下闋各三句,單數不對稱的變化形成了另外一種美。

    不幸染病新冠病危、脫險後為朋友所攝黃鶴樓題照

    詩詞之間的關係親如兄弟、或曰父子,是難以分割的,所以宋詞出現後並非詞人只知填詞而不寫詩,大眾熟知的詩人詞人往往是詩詞俱佳的大家。詞出現初期據說是不登大雅的,但好的東西其生命力必強、是擋不住的。也正因為如此,唐詩並不專屬於唐人,宋人也寫;而宋詞也絕不僅僅只限於宋人,宋之後的詞作大家也大有因詞而流傳後世為人景仰者,比如清朝的這位:

    從宋詞到元曲的演變姜夔是不可少的環節,篇幅所限就不展開了。僅從句式上看元曲顯然變得比宋詞更靈活了,增加了一些語氣詞顯得更口語化、更俏皮的同時也少了很多嚴肅——適宜於大庭廣眾之下引人捧腹大笑;另外一方面其對音韻更加追求,原因不言自明:元曲是要唱的,音韻不美怎麼容易唱的好聽?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就是因為唱的曲子音韻太不講究了耶。

    詩詞曲中毫無疑問詩是最普及的,詩人詞人和曲人中大家認識的詩人肯定是最多的,是個人只要認得幾個字、只要自己想就可以自稱為詩人,曲人則最少——就是現今的作曲(詞)家。其實真的要把詩寫好,沒有相當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很多時候在一些詩詞圈裡我看見非常多的大作都會忍不住發笑,嗯,是的,我還要修煉!

    至於我本人,因為不識譜所以最喜歡的是宋詞,對那種句式長短變化及蘊含於其中的節奏韻律的美麗——那種對靈魂的敲擊常常沉迷、難以自拔,以至於性子都因為喜歡宋詞而發生了一些我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改變:從根本上說詞是婉約的,因此詞人多數都見風落淚對月傷情,搞不好就抑鬱了,讓人怕怕。

    可是怕怕也擋不住喜歡,誰讓它那麼美呢!

    2018年元旦新年獻詞、雞犬相交之際,背景是武當山。

  • 9 # 商界詩人高曉君

    當然是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不僅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中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主要有以下幾個:

    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

    相思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詩 、五絕、五律。

    代表作:

    王維:《山居秋暝》、《西施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孟浩然:《過故人莊》等

    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王之渙、李頎。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

    代表作:

    高適:《燕歌行》、《別董大》、《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王昌齡:《出塞》

    李益:《從軍北征》

    王之渙:《涼州詞》

    李頎:《古意》

    浪漫詩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巨集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現實詩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李白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春思》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關山月》

    昔日橫波目, 今作流淚泉。 《長相思》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長幹行》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一》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二》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謝月(左)兆樓餞別校書叔雲》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望嶽》杜甫

    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佳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春望》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草》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無題》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渡頭餘落日, 墟里上孤煙。《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曲》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孟浩然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春曉》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落葉滿空山, 何處尋行跡。 《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孟郊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何滿子》張祜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賈島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回鄉偶書》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出塞》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從軍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涼州曲》王翰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韓翃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劉禹錫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棹歌》戴叔倫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衣》杜秋娘

  • 10 # 片尾曲121

    唐詩宋詞元曲都是經典,但因為歷史時代背景的不同風格迥異,每個時代的代表人物都是當時的大咖名仕,影響深遠且能傳承至今,依舊讓當代人讚不絕口,各有千秋。僅代表個人更喜歡唐詩,盛唐氣象不僅對中華文明有所發揚亦對世界有更多影響,更加簡單明瞭普及度相對更高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大戰電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