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喜淡墨a
-
2 # 影人十四影人
這個也不是怕拍屁的事。只是一張紙沒捅破,給他面子,省的下不了臺。
場面上的客套話,不要全聽,聽1/3,想1/3,信1/3,還有0.1%。那是騙自己。現在的社會這幫人, 最吃香的很,爬的也快,也最小氣。人比人氣死人,還是跟著感覺走,儘量不要去得罪,他是小人,不要跟他計較。做人本分好,只要心好比什麼都好。
-
3 # 江畔漁者
這得就事論事,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是真正的書法家,寫得真心難看,只是因為我們的欣賞水平有問題,或者說欣賞的眼光不一樣。他們的書法自成一派,自有千秋,有待時間去檢驗。就像梵高的畫作,生前無人問津,讓其窮困潦倒,妻離子散,飽嘗人世間的艱辛與痛苦。但是死後,他的作品才大放光芒,好像被稱為“抽象派”的巔峰之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每幅畫作的拍賣價值都在幾個億,且屢屢創造拍賣界的奇蹟。
有的人屬於名人,他的作品自有人吹捧。儘管寫得不怎麼的,還是有人出於種種目的,對其大加讚賞,這就是名人名作。這樣的作品往往成名得早,死得也快。只要這個名人光環不再,他的作品會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變得一文不值。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種調侃的需要,逗逗書寫者和旁觀者開心罷了。
-
4 # 一個老豆
書法作品怎麼樣,你得舉個例子,不管是那朝代或你旁邊鄰居的,否則好看難看只是你個人的看法,你覺得難看的,可能你沒看仔細,你覺得好看的,也可能你只是看了個大概。
為何字寫真心難看,卻有人說有味道,是否是拍馬屁?
的確有這樣的情形,世故是華人中庸之道的畢顯。任何人都有圓滑陋習,明明是事實,而不戳破這層真相。魯迅曾經寫了一篇《立論》雜文對一個出生的孩子,三個回答,必有不同的反應,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還有這個孩子將來會做官,屬於恭維話,最後一個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會要死的”,遭到大家合力痛打。由此分析死是必然的真相,說富貴的許謊,但是虛妄得好報,而說必然的,而遭到打。
以此比喻中國的人情面子,世故圓滑,起著重要的思想內涵,因而書法寫的不怎麼好,而妄言評析有味道。不痛不癢。於己無關了。算是恭維話。或許有鼓勵獎的樣子。因為在一個圈子中,何必傷和氣,這都是生活常識。而對唯技藝切磋,不可取。
書界有這樣的例子,晚清吳讓之與趙之謙為了篆刻,曾經有過這樣的情形,趙之謙擇取一枚篆刻作品讓吳讓之鑑賞,吳讓之第一次,讚譽頗高。於是趙之謙非常高興,於是對前輩吳讓之恭維“吳讓之印篆揚州第一人”爾後,讓其前輩評價一下為何佳妙,吳讓之則有推辭,百般要求,吳讓之不得不評析,雲“讓頭舒足多事”。自此兩人開始互不服了,出現了爭鳴之言。趙之謙對吳讓之的評價由高到低。
足矣證明,藝術的欣賞,中國中庸思想之宿命觀,十分有害處,往往違心而論,或沉默是金,之處事哲學。古今皆有。
當今一些書法藝術良莠不齊,真實情況,個別書人名氣在外,寫的一如皇帝外衣,而同僚會圈子人不會評價由低。都是恭維奉承而已,如此助長了名符不其實。
可能都懂得世故之情,屬於拍馬屁類。
若遇到真心的書法不好,應該樹立批評指正的態度,才是藝術交流的進步的階梯。否則就是掩耳盜鈴,相互欺瞞,虛偽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