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疲才

    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歷史悠久,據考證,中國西漢時就已開始了紙的製造,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廣泛流傳,而我後熟悉的蔡倫則是東漢時期由他對紙的製作改良以減少製造成本。

    1957年陝西省博物館在西安東郊灞橋附近的一座西漢墓中,發搖出了一批被稱之為"灞橋紙"的實物,據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說紙的壽命遠遠超過了一千年。但是我們常聽說某某老人把一生的積儲埋在某地幾年後需要用時已腐爛不能辨認了。這就說明,紙的壽命與儲存的環境有重系。存放的環境溫度溼度適宜均衡,儲存的時間越長,反之變質腐爛得越快。大多歷史悠久的紙質文物都是在帝王將相的古陵墓中發掘出來的,而古代的達官貴人們的陵墓對防潮防蟲等防護措施都很好,對紙質文物的長期儲存起到關健作用。

    但凡是書法愛好者甚至書法家都對王羲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鍾愛有加。雖然《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真跡,現存的十多幅《蘭亭》都是"山寨版"的摹本,其中以唐代馮承素在貞觀十年(636年)的神龍本《蘭亭》摹本最接近書聖王羲之原作風格,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此說來,現儲存完好的紙本神龍本《蘭亭集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了,而且作為國寶級文物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永久珍藏,永久是多久你說呢?

    所以紙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的壽命將與人類文明一樣延綿不絕!

  • 2 # 正正設計

    紙的壽命千年,是完全可能的,紙的構成植物纖維碳元素,本身穩定性很強。

    自古就有絹保八百,紙壽千年的說法。

    絹出現的年代比較久遠,紙在東漢公元105年蔡倫總前人經驗,生產推廣也有一千多年曆史。目前儲存比較久遠的有洛神賦圖,已經1600多年的歷史,而且它的材質是絹,紙比絹壽命更長。下為洛神賦圖區域性唐宋時期造紙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尤其是生宣,穩定性更好,畫作儲存下來也比較多。所以沒有必要質疑紙的壽命,千年完全有可能。看下唐朝侍女古畫,儲存的很多。

    紙的千年壽命是有,但保管不善肯定早早就壞掉了。

    紙的儲存條件

    1. 防氧化

    氧化後紙張變脆,發黃發黑。儘量封閉空間儲存。

    2. 防蛀蟲

    為什麼生宣比熟宣儲存的時間長,就是因為熟宣含有米糊成分,更容易生蛀蟲。一旦發現蟲眼,儘快清理消毒。

    3. 防潮

    紙製品存放的最佳溫度是18℃至20℃,最佳溼度是50%至60%。紙張受潮容易黴變,所以經常要曬書,儘量選擇乾燥環境儲存。

    4. 防汙染

    專家看古都要戴手套,就是為了防止汙染古書,手上汗液或汙漬都會加快紙張腐化。

    5. 防火

    紙張燃點低,遇火就完了。

    總的來說,不管是理論的推測還是唐宋紙質畫作實際存下來的結果,都可以說明紙的壽命是完全可以達到千年,這個沒有必要再爭論了,如果要讓你的紙質作品儲存千年,學會保養就可以了。

  • 3 # 藝曲成名趙新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複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紙發明源於中國。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複製紙、板紙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座車和7座車幾年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