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曲傳韻
-
2 # 丹格教育
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為,可能並不是真的想透過“偷”來得到東西,也許是因為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大人不同意,或者批評自己。
在處理孩子小偷小摸的行為時,如果是初犯,可以借鑑一位老奶奶的做法:
孩子因為好奇,偷拿了老奶奶的一串手珠中的一棵珠子,有一天,老奶奶發現後,就把孩子叫來,把那串手珠交給孩子保管,並告訴他上面有多少顆珠子,一定要保管好。當孩子將保管後的手珠再次還給老奶奶時,顆數一顆不差。
所以在生活中,要給留給孩子自我改錯的機會。有時是不聲不響,有時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但是,只要孩子改正後就應當鼓勵,認可,不可讓曾經的小錯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不要再揭孩子的傷疤。
-
3 # 龍傲教育
這說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正確的理念和方法,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家長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沒有讓孩子知道,那麼當孩子一旦錯事後,甚至形成錯誤的行為習慣後,家長髮現再去改變他已經了很困難的事,
很多家長都反應說自己家的孩子懶惰,很多家長都沒有辦法跟孩子溝通了,
李玫瑾教授指出,好吃懶做,不是天性,一定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了錯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辦法去辨別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但是家長可以辨別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如果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性錯誤,那麼說明是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教育做得不到位,當然這裡的保護並不代表把他完全保護起來,這是不對的,
有的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適度的懲罰,懲罰也是一種保護,有時候家長需要狠心一點,孩子的認知能力不到位, 他們根據家長的反應來剋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孩子做錯事,家長給孩子板臉色,孩子就知道自己錯了,家長如果在保護中錯誤的理解保護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壞的行為習慣。
-
4 # 一個蟲蟲的旅行
先不要定性,神馬是小偷小摸行為?你一旦定性孩子的行為,可能在你對孩子行為原因還沒弄明白時就採取了錯誤的方式。
嚴厲教育是一種方法,但在沒有搞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可能對孩子留下陰影,影響到孩子將來人格的發展。
先搞清楚孩子行為動機是什麼?好奇,佔為己有,都是人的潛在本性。我們看到溜狗狗,狗狗時不時要撒泡尿,有必要嗎?其實這是它遺傳的領地意識。人也一樣,有佔有意識,比如兄弟姐妹之間爭東西。
所以,建議千萬先別下定義,先多觀察,然後才是辦法。簡單的,比如多和孩子一起戶外活動,讓外面的世界更美好,起碼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別一下子就孩子小偷小摸。
回覆列表
①和孩子好好談談,瞭解詳情,明確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但別上崗上線。
②告訴孩子可以用正當方式同樣可以過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給孩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