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文線上

     洞察號主要用於研究火星內部,而2008年的鳳凰號主要用於研究火星的極地環境,不過洞察號使用開發了鳳凰號的技術,這將可降低任務風險及成本。好奇號主要任務是探索火星的蓋爾撞擊坑。勇氣號和機遇號雙胞胎組合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

      洞察號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火星的內部,如火星的地震以及內部的活動以及測量3-5米深的溫度。之前的探測器,如鳳凰號,雖然洞察號利用了鳳凰號在2008年成功登陸火星時的技術,但是它們2個的任務截然不同。鳳凰號主要任務是尋找火星北極土壤中是否存在生命的跡象,並對淺層地下的水冰以及火星極地的氣候進行研究。好奇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氣候及地質,探測蓋爾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曾經能夠支援生命的存在,探測火星上水的成分。機遇號的任務是執行大量對火星岩石的地質分析和地表的描繪。勇氣號的任務是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並分析其物質成分,評估火星上的環境是否有利於生命。火星探路者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火星大氣層、氣候、地質和岩石與土壤的組成。

      洞察號

      洞察號是一個機器人著陸器,設計用於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任務於北京時間的2018年5月5日19:05發射。在北京時間的2018年11月27日03:52:59,洞察號穿越了將近3億英里(4.58億公里)的太空旅程,著陸器終於成功地著陸在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 的火星表面,在那裡它將部署地震儀並開始地熱探針的挖掘。它還將進行一系列無線電科學實驗,以補充對火星內部結構和自轉的研究。

      

      儀器環境相機的開光(首個火星圖片),圖:NASA/JPL-Caltech

      

      儀器部署相機開光,圖:NASA/JPL-Caltech

      該任務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管理。著陸器是由洛克希德馬丁空間系統公司製造的。這個名字是運用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量傳送之內部探索的首字母縮寫的(InSight)。

      洞察號的目標是放置了一個裝有法國航天局CNES(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生產的被稱為SEIS地震儀的固定著陸器,並用德國航天局DLR(德國航空太空中心)生產的HP3熱探測器測量熱傳遞,以研究行星的早期地質演化。這也許會帶來對太陽系類地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以及月亮的新認識。在2012年最終的提案中,通過重新利用2008年鳳凰號登陸器成功登陸火星時的技術,將洞察號的成本和風險降到了最低。

      著陸器最初計劃在2016年3月發射。然而,在發射之前SEIS儀器出現了持續真空失效的現象,錯過了2016年的3月發射視窗,因此洞察號被送回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廠進行了儲存。美國宇航局官員在2016年3月決定花費大約1.5億美元,將洞察號的發射推遲到2018年5月。這樣多餘的時間也解決了地震計的一些問題,但是其總共的費用從以前的6.75億美元增加到了8.3億美元。

      

      藝術家繪製的鳳凰號 登陸器登陸時的圖片, 其與洞察號的登陸有所相似。圖:NASA/JPL/Corby Waste

      設計

      這次任務基於了2008年鳳凰號火星登陸器的設計。因為洞察號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它會降落在火星的赤道附近,以實現最大功率,預計壽命可達到兩年(1個火星年)。任務還包括了兩個名為Mars Cube One(MarCO)的繼電器微型衛星,它與洞察號一起發射並和洞察號一起飛向火星。

      

      洞察號團隊在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團體照,圖:NASA/JPL-CALTECH

      歷史

      洞察號最初被稱為GEMS(地球物理監測站),但其名稱在美國宇航局的要求下於2012年初更改了。在2010年的28項提案中,它是2011年5月獲得300萬美元用於開發詳細概念研究的三項探索計劃入圍者之一。 2012年8月,洞察號被選中,並用於進行開發和發射。洞察號正式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管理,並且有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該任務的成本上限為4.25億美元,但是這裡面並不包括運載火箭的經費。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2014年5月19日開始建造著陸器,並於2015年5月27日開始進行全面測試。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提供的地震儀稱為內部結構抗震試驗(SEIS),因為SEIS的持續真空洩漏,所以導致了美國宇航局將計劃發射日期推遲到了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當洞察號被推遲時,其餘航天器都已經被送回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科羅拉多州的工廠用於儲存,而用於發射該航天器的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Atlas V)被重新分配到WorldView-4的發射任務中。

      2016年3月9日,美國宇航局官員宣佈,洞察號的發射視窗將推遲到2018年,估計耗資為1.5億美元。該航天器的發射時間重新更改為2018年5月5日,並計劃於北京時間的2018年11月27日凌晨3時許進入火星大氣層並著陸於火星表面。使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發射後,其飛行計劃將保持不變。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任務是為SEIS儀器重新設計和建造一個新的真空外殼,而CNES則進行儀器整合和測試。

      2017年11月22日,洞察號完成了熱真空測試,也稱為TVAC測試,其中航天器會被置於壓力降低和各種熱負荷的模擬空間條件下。2018年1月23日,經過長期存放後,其太陽能電池板再次進行了展開和測試,另外還有一塊含有160萬名公眾名字的矽晶片也被新增到了著陸器上。

      

      攜帶有160萬個簽名的第二輪徵集簽名的晶片於2018年1月23日被安裝到探測器上。圖:NASA/JPL-Caltech/Lockheed Martin

      2018年2月28日,洞察號通過C-17貨機從丹佛的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的大樓運送到加利福尼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以便與運載火箭一體化。著陸器於2018年5月5日發射,於北京時間的2018年11月27日03:52左右抵達火星並著陸於火星表面。

  • 2 # 北緯已北2020

    洞察號是一個機器人著陸器,設計用於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結構。2018年5月5日發射。在北京時間的2018年11月27日,洞察號穿越了將近3億英里(4.58億公里)的太空旅程,成功著陸在埃律西昂平原 的火星表面,在那裡它將部署地震儀並開始地熱探針的挖掘,並進行一系列無線電科學實驗,以補充對火星內部結構和自轉的研究。

    洞察號與美國之前發射的鳳凰好,好奇號,勇氣號最大的不同在於執行的任務不同,搭載的科研儀器不同。洞察號主要用於研究火星內部,鳳凰號主要用於研究火星的極地環境,好奇號主要任務是探索火星的蓋爾撞擊坑。勇氣號和機遇號雙胞胎組合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

    洞察號的主要任務是火星物理環境及內部構造,形象點說洞察號就是一個地球物理學家,而之前的好奇號可以說是一個地球地質化學家(這樣說夠形象吧),洞察號使用的平臺和之前的鳳凰號基本上是一樣的,主要搭載了兩種科研儀器,一是火星地震儀、二是地下熱流探測儀,地震儀可以敏感的察覺到火星表面的震動,而地下熱流探測儀先進之處就在於他可以深入火星土層以下,來感知火星內部熱流的流動、傳導。

    在世界其他國家對火星探測還在躍躍欲試的時候,NASA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奠定了美國火星探測的主導地位!

  • 3 # 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洞察號於2018年5月5日登陸火星,其設計和技術與2008年登陸火星的鳳凰號是一樣的。機載的有效科學儀器主要有兩個,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SEIS)和熱感測物理特性箱(HP3)。洞察號原計劃2016年發射,但因為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發生故障,推遲了發射日期。這也導致原來的6億美元預算增加到8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型號紅米手機有O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