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渣男電影說
-
2 # 艾琪說電影
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經歷了蓬勃發展的輝煌時期,各類電影百花齊放,誕生了一大批的巨星雲,以雙週一稱為代表,撐起香港電影黃金十年的半壁江山,即使到今天,這些電影依舊是觀眾點播回看最多的電影。
其中,在喜劇片領域,以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成龍的功夫喜劇、周潤發的賭系列電影為代表,將香港的喜劇題材電影推向高峰。
武俠電影領域,成龍、李連杰等伴隨著這股春風,將武俠和功夫再一次定義。
香港黑幫片由來已久,植根於本地的黑幫環境,這樣的大時代,成為香港黑幫片吸取養分的天堂。取材真實黑幫人物的佳作頻出,《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等都成為傳世佳作。
香港恐怖片早期主要以殭屍片和鬼片為主演型別,結合靈異元素和功夫,當時林正英的殭屍電影火爆程度幾何?可以說幾乎每一個80或者90後的觀眾都看過。而那部《山村老屍》也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2000年之後,香港電影的沒落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從影片的產量還是質量,都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如今的香港電影繁華落盡,昔日的輝煌也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看才可以從中找到些許慰藉。因此,香港電影從輝煌期和沒落期的時間分割點應該是在2000年。
-
3 # 抓啥啥都不會的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型別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衝擊的問題等。
故設此題目,大家共同探討。 1.腦殘電影導演的增多
2.老導演不思轉型
3.由於香港的迴歸 幕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被才大氣粗又xx不堪的大陸電影製片廠的挖掘
4.南韓電影的崛起 ,其實不算崛起,只是這年頭觀眾也開始腦殘了。
其實正是香港電影製作的"明星制"造成的不光是電影明星
也包括導演明星一直注重用明星大導演來吸引人
不注重培養新人
結果
明星會老的,導演的才華也會盡頭的於是
終於衰敗了...............這還用說嗎
迴歸了 創作 環境 不自由了
並不是說香港 採取 了什麼 具體 措施 限制 創作
而是 整個 潛意識 的影響其實香港不光是電影衰落,電視、音樂全面下滑。貌似香港娛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風光不再了。跟風太多
沒有內涵
粗製爛做
經濟蕭條別的不說,喜劇片都成兒童片了,那些弱智的玩笑,根本不能讓我笑,只能讓我覺的看這樣的電影很丟人,我都不知道他們怎麼敢拍出來?很久不碰香港喜劇片了,太傻了,低階趣味。如果片子的成敗是由少數人掌握而不是所有觀眾的話,那麼,衰落就是必然的。
香港電影就是因為那種權力太集中了,電影就不是電影了,它是權力的工具,是騙錢的工具。觀眾不重要了,導演,演員也不用打拼——只要收拾好某有權的人就行了。
於是香港電影就這樣了。
香港電影的市場在哪?當然是內地。九十年代內地網際網路剛起步,我們啥也不懂。為迴歸和討好香港,政府加大兩地交流,免費引進港劇港片,這樣才給香港電影大力發展空間,我們由於視野狹小,瘋狂地愛上他們的“時尚”,更促使港片的發展。所以他們允許“良莠不齊”可以大膽創新。
而現在香港已經迴歸了,政府就不需要額外“照顧”了,自然沒了優惠政策,且網路的發展,我們可以接觸到更時尚的好萊塢,也沒有必要死磕港片。(以前很喜歡香港武俠劇裡的配樂,現在才知道全是國外的)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總之,現在除了大導演拍港片,想發展就要依靠內地的金錢,也就受限制,不是純粹的了。 沒有人發現香港似乎到陳可辛之後幾乎就沒有新的成功導演誕生了嗎? 當然現在可能游乃海等出來了。 我認為本來香港電影就是一個東方的奇蹟,一個彈丸之地的香港理論上也不應該有如此發達的電影工業,他自己根本支援不來。中國的崛起開放,讓外中國人能直接地瞭解中國不用通過香港這座橋樑,香港面對的市場已經改變了,再上90年代的香港經濟開始走下坡,投資商銳減。爛透的商業電影工業又阻礙電影的轉型,這麼一折騰,把一大批不成熟的年輕的新銳力量都淘汰了,只剩下那幫老傢伙。越是老一套固步自封,電影的寒冬就越寒冷,不停的惡性迴圈最終導致香港電影的衰落。
我認為是香港的迴歸,使一大部分有才華的演員導演通通移民了
新一代的演員很多都是我們不怎麼接受的,這樣就給電影造成了一種真空狀態,加上內地市場的擠壓,很多香港演員把目標描上了內地這塊黃金地。在內地政府的統治下,很多人也不敢說話 跟拍現實的片子了,於是大家就失去了興趣,繁華下流著的是跟我們一樣的沉寂,還有香港一直在沿用90的年代的思路拍片,無法取悅現在觀眾的口味,我相信只要香港電影可以重新進行定位以及轉型的話,內地電影是是沒有多大競爭力的。 1、盜版VCD、網際網路BT摧毀了香港電影工業最關鍵的外銷市場(臺灣、東南亞)。
2、電影人才流失,好萊塢、大陸挖走了許多電影香港電影專才(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吳宇森、袁和平、程小東、關錦鵬等)。
-
4 # 厄難當頭
上個世紀8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為輝煌的時期,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不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還是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據統計在1980年前後,香港的電影輸出數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位。對周邊的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產業產生極大的影響。當時中國大陸、臺灣地區、以及周邊的額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都在積極學習香港電影的拍攝手法,敘事技巧,以及電影的製作工藝等。
進入新的世紀之後,香港電影,卻開始走了下坡路,曾經的輝煌成為了過眼雲煙。好的電影離不開好的導演、編劇和演員。香港電影在上個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輝煌其實很多是得益於當時大陸電影工作者的大批進港。導演胡金銓、張徹、楚原、張鑫炎等都是那個年代先後到達香港的,還有熟悉的電影演員周星馳、劉德華、成龍等都是小時候隨父母到的香港。到了90年代的時候很多香港優秀導演、演員選擇去美國發展。還有就是優秀幕後人員的離開,更是使香港電影損失巨大。
當然還有就是香港電影市場的本身原因。香港電影在80年代以及90年代,還能銷往周邊國家和地區,當時周邊國家電影市場還未發展成型,對外來影片的引進也較為寬鬆,可是90年代後期隨著周邊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同質化電影的增多,香港電影銷往周邊的數量明顯下滑。後期香港電影人也認識到了問題,想辦法拯救香港電影,並拍攝了“無間道”,當時確實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定的起色,可是本質上也未能改變香港電影的下滑態勢。
-
5 # 思維總裁迪師兄
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並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開始衰落。除了《無間道》等電影中偶爾出現的火花,香港影視業的整體趨勢正在下降。
也許我們都有同樣的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以“雙週一龍”為代表的香港電影席捲了臺灣,日本,南韓和東南亞,更不用說大陸電影了。我仍然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上海海灘的時候,我非常興奮。現在我老了,我忍不住會偶爾多看幾部老港電影。
香港電影的繁榮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經濟在上世紀末開始騰飛。大量資金湧入電影和電視行業。正是在金家父輩們的強大推動下,一大批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包括幕前演員、幕後導演、編劇等相繼湧現。那時,武俠電影、文學電影、動作電影等等都達到了高潮。
隨著亞洲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和大陸改革開放的進展,影響是香港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大量資金逃離香港,香港市民沒有多餘的錢去看電影,南韓,臺灣和大陸都出臺了保護本地電影和限制香港電影發行的政策。
許多香港的傑出人才都把目光投向了大陸。大陸一些有遠見的商人和影視工作者已經開始牽線搭橋。許多香港大導演、電影明星和電影皇后已經開始在北方拍攝。《英雄》《投名狀》《功夫》等主要作品已經開始上映,大陸的賀歲片大戰也開始了。許多大陸電影也邀請了許多香港電影製作人。
不過,也應該注意到,香港電影人在內地的發展,除了要迎合內地觀眾的口味外,還要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適當地加入內地元素。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許多導演和演員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一些導演和演員選擇返回香港,而其他人繼續在大陸掙扎。
期待香港電影越來越好!
-
6 # 無面者影視
1、談到香港電影衰退的原因肯定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97港歸這時間段前後香港社會內部和外部所經歷的劇變。
2、香港位居東方的焦點,八九十年代的英轄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騰飛,當之無愧的亞洲金融中心,絕不是現在的上海所能比擬。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香港對外開放程度極高,中西方文化碰撞以及相互融合,湧現了不少有才華的編劇導演以及演員。
3、再說當時的內地,雖然改革開放已經實行了幾年,但是卻到92才正式確立市場經濟,在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跟香港差距巨大。相應的人民的思維創造力也比較落後,造成電影題材的單一。
4、 港歸後,一些經典港片題材基本沒希望復興。比如古惑仔,賭神,英雄本色之類。其男主角不是小混混就是黑社會或者大賭徒,不太符合當前主流價值觀取向,更成不了勵志的典範,雖然小馬哥的臺詞很燃。所以到澳門風雲中發哥飾演的男主角已經再不是玉樹臨風叱吒風雲的賭場高手,而是協助警方破案的大魔術師了。
5、套用現在的一句話:無論什麼時代,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但是風口過後呢?沒有進步只會從空中摔下,這是不變的真理。
-
7 # 笑傾天
80年代初到90年代接近末的時候 由於迴歸之後被大陸限制了很多 質量下降了
97迴歸後,香港電影開始走向沒
回覆列表
香港電影在70年代到21世紀初可謂是最輝煌時期,由70年代的鼎盛時期到80年代的全盛時期再到90年代的平穩發展期,都給了我們70後與80後還有90後太多的印象。
70年代初,李小龍橫空出世,他的功夫電影名揚全世界,打破了票房各種記錄,開創了獨特風格的功夫電影新時代,他對功夫電影的製作要求特別高,所以電影在質量上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70年代中期以許冠文為代表的許氏三兄弟為代表的許氏風格的喜劇電影迅速成為了香港最主流的喜劇電影,也讓許冠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第一代“喜劇之王”。70年代末,隨著李小龍英年早逝,功夫電影出現了“斷層”局面,以洪金寶、成龍、元彪、李連杰等功夫明星開創了功夫電影新模式。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到了80年代,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是最輝煌的時代,電影明星燦若星河,電影也是百花齊放,每年上映的電影像繁星一樣的多,不計其數。還有一大批新人出道,比如梁朝偉、邱淑貞、劉德華、張敏等新人為香港電影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憑藉他們精湛的演技,香港電影紅遍了全世界,成為了全世界第二大電影製作基地,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80年代還有以林正英為代表的殭屍系列電影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尤其是小孩子特別喜歡看這種題材的電影。
到了90年代,香港電影出現了平穩期,成龍、洪金寶、周潤發等國際巨星去了好萊塢發展。在這一時期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崛起,取代了許冠文的喜劇之王地位,成為了第二代“喜劇之王”。90年代的香港電影可以說是周星馳的一個人的天下,他的無厘頭搞笑風格成為了票房神話,與吳孟達搭檔的一系列電影堪稱無厘頭喜劇中的經典。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2010年以後,內地與香港在電影合作上非常頻繁,有很大優秀的香港電影再次上演,其實無論是香港電影還是我們內地電影都是華語電影的一部分,現在已經早已合為一體了,相信未來的香港電影一定會再次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