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踐之樹長青
-
2 # 海道世界
當然不需要了。太陽核聚變是長期穩定的、自持式的核反應,產生的能量除了向外輻射,還能夠維持自身核反應繼續進行,不需要外部能源或助燃劑參與。而人類目前在實驗裝置中只是能夠實現短暫的聚變反應,還不能持續、穩定地實現能量輸出。
-
3 # 藍月亮192596508
太陽核聚變不必要氧氣,太陽核聚變產生變化氦氫氧碳鐵,聚變最終產生的重元素為鐵,當產生鐵元素的情況下,鐵元素不會產生變化,太陽會變成紅巨星,
-
4 # 非理不從有情亦動
我百度了一下,您所說的廣島核爆吸走氧氣令人窒息這個情況我並沒有查到。廣島核爆有直接高溫氣化死人的,有衝擊波把人拍進牆裡死人的,也有各種射線輻射導致死人的,吸走氧氣的說法我沒有聽說,覺得也沒有任何道理。
無論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都是原子層面的反應,而燃燒則是分子間重組的反應,兩者沒有必然聯絡。
我猜想您所謂的窒息可能是高溫氣體對呼吸道的灼傷,進而導致窒息,或者高溫導致氣體密度驟降,氧含量降低也有可能,但也僅僅是推測。但無論如何,核聚變和核裂變都不是燃燒的直接導因,更不會和氧氣有必然關聯。
-
5 # 心成
太陽核聚變是物理變化,它不是化學反應,所以不需要氧。核聚變是指由質量輕的原子(主要是指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在超高溫條件下,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較重的原子核(氦),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1千克氘全部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11000噸煤炭。因為核聚變的原材料都是輕質量的原子,聚變後產生的氦原子子也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原子,都不會有放射性,所以如果能控制好聚變的時間,是非常理想的能源,而且海水裡含有大量的氘,據測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只需要透過精餾法取得重水,然後再電解重水就能得到氘。所以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後釋放出的能量。人類的大陽計劃(ITER計劃)就是要模仿太陽的核聚變,讓其產生清潔的能源為人類利用。
其實,利用輕核聚變原理,人類早已實現了氘氚核聚變---氫彈爆炸。氫彈爆炸是透過核裂變來獲得聚變所需要的高溫,從而產生聚變。氫彈爆炸的過程其實是先裂變後聚變的過程。
這裡也順便介紹下核裂變。核裂變原理是由一個質量較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鈽核)裂變成兩個較輕的原子核。因為核裂變的材料都是極其不穩定且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所以我們平時所說的核幅射就是核裂變來的。原子彈爆炸就是核裂變的過程,其實我們今天的所有核電站都是利用核裂變來獲得能量的。
所以相比核裂變,核聚變的放射性是很少的,如果我們能控制好核聚變,將會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回覆列表
單純核聚變不需要氧氣,高中物理課本核反應那一章講過!
至於有核反應引起的其他的變化,如燃燒,區域性形成真空等,那是特定地區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