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曾園

    十三行是清朝康熙年間就已經開始的一種對外貿易制度,有人稱為特許經營,梁嘉彬先生稱為“獨攬制”。凡是外國商人來廣州貿易(當時中國大多數時候只有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只能與十三行商人交易茶葉與瓷器。十三行行商有一定的定價權,因此初期獲利頗豐。

    在乾隆年間,清朝GDP躍居全球第一,這顯然與十三行有關。這應該算是歷史作用吧。

    十三行的中外研究資料很多,因為外國商人都有貿易賬,當時外國商人之間還辦有媒體,所以大量資料被保留下來。

    表面上我們認為十三行生意不難,因為是壟斷貿易,茶葉也是中國獨有的商品。其實不然,朝廷對稅收當然滿意,但對外華人非常提防,對一切外交糾紛非常敏感,但處理手段又比較落後。十三行商人比較難做。

    表面上他們一方面要做生意,一方面有行政權,可以查封外國商船,還擁有外交權。但是朝廷與洋商之間的矛盾,未必一直可以調和下去。經過百餘年的輝煌之後,十三行行商大多倒閉,就是明證。原因在於腐敗、國外的貿易情況變化(英國東印度公司倒閉)、鴉片……等等新情況最後導致了鴉片戰爭,行商對此無能為力。

    不過,我們會發現,十八世紀全球首富是十三行的潘啟官,十九世紀全球首富是十三行的伍秉鑑,二十世紀全球首富是比爾蓋茨。對比爾蓋茨我們很熟悉了,我們也都想學習。但我們為什麼從來沒有想過去學習近在身邊的十八世紀全球首富與十九世紀全球首富呢?他們的壓力更大、空間更小,但我們知道他們發揮的智慧也更多。

  • 2 # 看遍山川

    所謂“十三行”只是一個統稱,其實不止13家,只是當年康熙皇帝放寬海禁,為了和來華貿易的洋商做生意,廣東當地政府招募了13家比較有實力的行商,也就是中間商,多時有幾十家,指定他們和海上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征稅。

    到了乾隆時期,清政府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全國僅僅保留廣州一處對外通商口岸,廣州“十三行”成了大清唯一合法的對外視窗,在商業流通中形成商品交易渠道壟斷,自然誕生了壟斷的利潤,此後的百多年裡,它向清政府提供了近一半的關稅收入。

    由此“十三行”造就了一批商賈鉅富,比如怡和行的伍秉鑑,經營涉及地產,茶園,店鋪,在美國都進行鐵路投資,證券交易和保險行業。怡和行的茶葉被公認為最好的茶葉,茶葉只要有怡和行的標籤,在國際市場上就能賣最高價格。怡和行成為廣州“十三行”的領袖,伍家更是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伍秉鑑被當時西方稱作天下第一大富豪。

    但是在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大量的鴉片走私和貿易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參與鴉片商業活動的“十三行”遭到了林則徐多次申飭而一蹶不振。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五口通商的施行,更是對“十三行”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廣東“十三行”非但在清政府的逼迫下償還因戰爭造成的外商鉅額債務,成了清政府的提款機,導致許多行商紛紛破產,關鍵還喪失了對外貿易視窗的壟斷地位,五口通商後,“十三行”的特權也隨之宣告結束,從而由極盛最終走向沒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變焦鏡頭是人像攝影“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