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笑的阿翔

    《等著我》是央視一套的一個大型公益尋人欄目,旨在幫助有尋人需求的當事人找到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等著我》從開播到現在將近有5年的時間,在這近5年的時間裡,我們見證了各種各樣的尋人故事,其中最多的就是尋親的故事,或者是孩子尋找親生父母,或者是家人尋找丟失的孩子。無論是哪一種尋親,都承載著對親情的渴望、與家人團聚的夢想。

    每一個求助人的尋親故事,儘管經歷不同、結局各異,但無一例外地都感動著觀眾。許多次,我們因為感動情難自已地熱淚盈眶;無數回,我們為求助人的坎坷經歷而心緒難平。我們雖然是旁觀者,沒有求助人的類似經歷,但我們卻可以感同身受,體會到他們的心酸和痛苦,感受到他們的牽掛和思念。

    《等著我》的每一個尋親故事都不乏淚點,都有讓人感動和難忘的地方。然而,沒有任何一個故事能像劉愛琴尋找父母的故事那樣讓所有人動容,當劉愛琴和老父親團聚的時候,舒冬哭了,李七月哭了,就連嘉賓席上最冷靜的陳士渠也哭了,這大概是他唯一一次摘掉眼鏡抹眼淚。

    那麼,劉愛琴的故事為什麼感動了所有人呢?我想不外乎下面這三點。

    首先,劉愛琴和父母分離的時間太久太久了,這漫長的58年裡一家人天各一方,你思念著我,我掛念著你。《等著我》的舞臺上尋找親生父母的案例很多,但大多數求助人都是年紀稍輕一些的人,其中二三十歲的青年人居多。而劉愛琴是一位年逾花甲的64歲老人,這個年紀本是頤養天年的年齡,然而她卻飽受著思念父母的痛苦,這個痛苦折磨了她整整58年。58年,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太長太長的一段時間。誰能體會用58年的時間來等待與父母團聚的那種絕望的滋味?誰又能想象生生離散的一家人度過了怎樣的半個多世紀的時光?

    其次,很慶幸劉愛琴的父母依然健在,當父女相見的那一刻,老父親的一聲呼喚、女兒的一聲叫喊把58年的思念化作了一個擁抱和兩行熱淚。當尋人團團長李七月攙扶著老父親出現在希望之門的時候,主持人舒冬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而底下的觀眾也是眼泛淚光。特別是父親的那聲“蘭兒啊”和女兒的那句“爹啊,我好想你啊”,讓許許多多的人禁不住潸然淚下。而鬱鈞劍發自肺腑的一番感言,更是讓陳士渠忍不住摘下眼鏡抹眼淚,舒冬也低著頭用手帕拭去眼中的淚水。

    最後,當團聚來臨的時候,女兒已從天真的兒童變成了花甲的老人,父母則由健碩的青年變作了老態龍鍾的耄耋老人。父母不曾見證女兒的成長,女兒也無緣看著父母老去,他們的大半生對於彼此來說是一片

  • 2 # 張建明160681737

    這個欄目,等著我,真辦得好。為咱們老百姓辦了大好事,大感恩,大感動。大愛心。更是大快人心的事。每當看到電視的畫面,就是找到親人見面的一瞬間,他們淚水滿面。所有的人跟著也流下了眼淚。中央臺這個欄目,既要出人力,出財力。精力!還要東跑西跑,還有志願者,公安部門的人也參與。在這裡,我們所有的人要感恩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要嚴厲打擊人販子。是他們讓美好的家庭破碎了!骨肉分離了!誠摯的祝福中央電視臺越辦越好!

  • 3 # 天天好車汽車網

    《等著我》欄目承載的是尋人者之間的感情,是人們對親情、友情、及其它情感的寄託,這個欄目更是給予了人們愛的傳遞與希望,當然也是對不法分子的教訓及懲罰。

  • 4 # 汪怡8

    《等著我》是央視一檔尋親節目,這個節目之所以能夠引起很多人感情上的共鳴,是因為主人翁不是演員在演戲,他們的故事都以悲劇開場,以驚喜結束。人是感性動物,中國之所以發生了這麼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地廣人多,不確定因素機率高;二方面華人的法律意識淡薄,不法之徒不顧別人的感受,昧著良心,唯利是圖;三方面出現販賣嬰兒現象的猖獗也源於上世紀6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一些無法生育的家庭希望透過販賣渠道輕易地得到嬰兒,尤其是男孩用以傳宗接代。種種原因疊加一起就出現了中國這種非常特殊的怪現象。回到正題:為什麼這個節目能引起共鳴?是因為悲與喜的交叉加之主人翁現場的情感表露,所以有這個效果是必然的。

  • 5 # 新月有緣分

    從倪萍主持就一直關注這個節目。現在這倆也主持的不錯,很有人情味兒。眼淚說明親情。說明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感受就是大家都有一份愛心。

  • 6 # 遊記作家柯青

    央視公益欄目【等著我】節目的淚點有三,一是妹妹找哥淚花流,二是夢想成真嘩嘩流,三是團圓幸福淚滿臉。還有一些淚點外的“淚點”就是,1、情節有點雷同,故意製造懸念,眼淚打轉轉,2、村裡的孩子拐和丟的多,家庭條件所致,天天抹淚,3、被拐的男孩比女孩多,有無後為大的怪影,發瘋一樣的流淚。這些天長日久,欲哭無淚了,只能咽在肚子裡,有機會含著淚講給大家聽,是看不到的淚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那些自戀傾向嚴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