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匠工坊
-
2 # 野釣分享
餌料作為垂釣過程中直接與目標魚接觸的關鍵物,餌料的味型、狀態,魚是否接受、喜歡,能否積極攝食,關係最終的漁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回到釣友的問題“釣魚餌料,是味型重要,還是狀態重要”為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餌料的味型、狀態,在魚的攝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不同情況下,魚的攝食對餌料味型、狀態的要求、側重點不同
餌料的味型,包括腥、香、谷香、腥臭等等,氣味分子在水體擴散、傳播。魚的嗅覺敏銳,鼻孔內有鼻囊,鼻囊裡分佈大量的嗅覺細胞、神經。當餌料的微小氣味分子隨水流從一個鼻孔流進,另一個鼻孔流出,過程中不斷刺激嗅覺細胞、神經,這些訊號均被反饋給魚的下丘腦,下丘腦根據味型的興趣度、濃度大小,初步判斷餌料是否可食及大致的位置。不難看出餌料味型的作用,是吸引魚的注意,通過氣味的吸引,讓魚判斷餌料的位置,最終將其吞食。
綜上所述,餌料的味型和狀態,在魚的攝食過程中,分佈起到不同的作用,前者偏向吸引魚的注意,後者利於魚的攝食,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完成魚的整個攝食過程。
1、小體型魚對餌料的味型、狀態都有足夠的要求
不同於大體型魚,小體型魚特別是幼魚,攝食器官不成熟、不完善,對餌料適口性要求高,否則難以吞食、消化。同樣小體型嗅覺、味型敏銳,對食物味型較為挑剔,比如腥味、奶香、甜味更受小魚的喜歡。垂釣這些小魚時,不僅要求餌料軟黏適中,儘量做到蓬鬆、霧化,味型腥甜適當,釣小魚更快。
-
3 # 野釣幫
前言導讀:相信很多臺釣愛好者在野外垂釣時,在選擇餌料方面都比較重視味型,往往不怎麼重視餌料狀態,認為餌料狀態並不是特別重要,但是我覺得餌料狀態和味型同樣的重要,怎麼開好一款餌料對於野釣有沒有一個好的魚獲是很重要的,下面請跟隨本文來詳細的瞭解一下二者的重要性!
腥味餌料:
蝦腥:蝦腥的餌料是由餌料中新增蝦粉而製作成的,主要針對喜腥的鯽魚,和針對氣溫低與魚口不活躍時使用。
魚粉、骨粉腥:魚粉、骨粉多用來製作養魚的顆粒飼料,所以魚粉腥多適合用來釣養殖魚,特別是針對大個體養殖鯽魚、鯉魚,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藻腥:這裡的藻腥多為海藻提取物,誘釣鯽魚、草魚效果明顯。
螺肉腥:螺肉腥的餌料多為螺肉膨化製成,對於誘釣野生青魚、鯉魚有極強效果,對於黑坑鯉魚也同樣具有強大誘惑力。
穀物香:穀物香是最接近自然味型的餌料,是誘釣大個體野生魚必備的餌料。
奶香:奶香多與穀物香型混合,是釣中小型鯽魚常用餌料。
果香:果香味型的餌料包括很多種,其中有草莓香(多用來釣鯽、鰱、草)果酸香(刺激魚開口或釣滑魚)及其他果味香精等等,多數果味香精都可以用來誘釣草魚。
青草香:這種味型針對性非常強,基本上都是用來誘釣草魚,例如“野釣草”內就含有青草發酵物,是誘釣草魚的絕佳餌品。
酒香:酒香在餌料中用的比較多,所針對的範偉也比較廣泛,其味型誘釣鯽魚、鯉魚、鯿魚、草魚、青魚都可以。
以上有說到腥香、香腥味型的餌料,並沒有詳細說明,主要是因為香和腥是可以彼此搭配的,以上各種味型之間都可以互相搭配,只是在開餌之前針對釣點魚情和做釣物件魚種,在根據以上的介紹相互搭配。
比如我現在要釣水庫的野生大鯉魚,我可以選擇穀物香的基礎餌搭配螺肉腥的餌料做搓餌,再根據手上的餌料和魚情加狀態餌。在比如而在開春釣鯽魚的時候,我會用草莓香的鯽魚餌作為基礎餌再新增蝦粉和拉絲粉做一款拉餌。
餌料狀態什麼是餌料狀態?就是我們開好一款餌料後掛鉤入水後的狀態,就是指餌料沉水後,是霧化還是渣狀或者是絮狀,霧化是快,還是慢,付鉤性持不持久等,餌料狀態包括以下幾種。
霧化:霧化是餌料的入水後,根據水比不同,餌料吸水後,飽和度的不同。比如干散的餌料,進水就炸開了,霧化的非常快,快速就能形成大片的霧化區,溼黏的餌料,因為餌水比比較大,多會沉底後才開始緩慢霧化,有長期誘魚的效果。
膨脹:很多釣友可能認為只有膨脹料才會有膨脹的狀態,實際上所有的粉末餌都會有吸水後膨化的跡象,只不過膨化後的餌料,比如常見的螺鯉,不吸水就是顆粒狀,吸水後就會膨化了,但是所有的粉末狀商品餌,都具有這個特性,膨脹這個狀態,強調的就是適口性,而吸水膨化後,適口性就要好很多,很多時候我們說適口性,嚴格意義上,就是指餌料吸水後膨化,魚吸食起來會很順暢。
脫落:脫落其實霧化的進一步說法,比如以片狀的雪花粉調整狀態,多會片狀脫落,而以輕麩來調整的餌料,多會渣狀脫落。
附鉤:附鉤就是指鉤餌進水後,霧化、脫落後,附著在魚鉤上的情況,比如殘留的餌料較多,我們會說附鉤比較好,但是脫落的比較乾淨,我們會說附鉤不好。一般我們可以用拉絲粉調整。
比重:比重就是指攪拌後,洗水後的餌料,相對於水的密度,餌料相對於水的密度大,就稱為比重大,特點是沉水快,比重輕,就是通過新增輕麩、雪花粉等材料,讓餌料的密度小,比重輕的餌料,不會沉水,而是會進水後,從半水開始朝水皮上浮。
出絲:在使用拉餌時,這個詞最長出現,簡單的理解就是餌料掰開後,裡面有如同藕絲連線的跡象,當然,拉餌不是出絲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釣鯽魚,我們希望有絲,但是絲不要太長,太長容易擋口,適口性就不好,但是釣鯉魚,我們則希望出絲長一些,出絲長,餌團拉的就會大一些,所以出絲的狀態要根據魚種、魚情來靈活調整。
我認為野釣時,餌料的狀態特別重要,尤其是在野外釣鯽魚的時候,效果更為明顯。野外的魚類和養殖塘裡的魚不同,養殖裡的魚兒每天吃的飼料時間一長就形成了偏口,野外野生的魚類不同,因為野生水域可供魚兒吃的食物並不是很多,所以對於餌料的味型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反而餌料的狀態才是魚獲的關鍵。
除了釣浮釣鰱鱅的時候,需要特別注重餌料的霧化效果外,就是餌料的附鉤性了,在底釣時,就要注意降低餌料的霧化性了。釣浮和釣離底時,餌料的霧化性也同樣需要適度,霧化性太強容易讓魚兒在窩裡亂衝亂撞,影響浮漂的訊號,還特別容易招引來小雜魚,底掉大物如鯉魚時就要將餌料的粘度調高,餌料脫落速度過快,平繁拋竿也會造成鯉魚不敢進窩,因為一般大物吃餌都比較謹慎!
篇尾總結:在野外自然水域垂釣時,可以根據當時做釣的物件魚種來選擇合適的餌料味型,然後再根據天氣和魚情來來選擇餌料的狀態,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增加魚獲量!
-
4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這是一個沒有多大意義的問題,因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對立的,條件滿足的前提下,兩方面都做好肯定是更好。如果非要進行一個比對,那隻能說味型是先決因素。就好比人類的食物,能吃與好吃,能吃就是先決的,再怎麼好吃的東西,吃不得,那就談不起來了。
為什麼說味型是先決因素對於魚來說,味型能提供可食與不可食的資訊,所以,味型也是誘魚的關鍵。味型很弱,誘魚能力肯定就差,釣魚人利用麴酒、中藥、蜂蜜誘魚也就是這個道理。各種釣魚小藥也基本都是味型增強劑,雖然本人不提倡野釣用小藥,但小藥的作用從來不去否認,小藥的難在於用對。
可能會有人列舉出反例:
1. 純穀物顆粒做窩 首先需要認識到一點,穀物是有味型的,即使是沒有進行任何加工的小麥或玉米粒,都是有著天然的穀物香味的,只不過很微弱,乾燥的時候更微弱,在水裡浸泡之後散發的較為明顯。這些穀物顆粒味型弱,發窩時間肯定會很慢,也不會有人用來做快窩,一般都是針對大水面垂釣大魚做長窩所用。
2. 路亞擬餌 路亞的擬餌是完全沒有味型的,但路亞的作釣原理是誘騙,路亞一詞的由來是lure的音譯,意為誘惑之意。擬餌利用的是肉食性魚類攻擊運動小魚或小蝦的特點進行誘騙大魚咬食,沒有人會用擬餌守釣,放在水裡不動的擬餌是不可能有魚去咬的,即便是動態引誘其追咬,不進行揚竿作合,擬餌也會很快被吐出。
狀態沒有最好,只有適合很多人理解的狀態好就是比重輕、霧化好,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任何一種狀態,即便是硬疙瘩,都有其適用魚情,甚至非它不可。
舉個例子,以前玩水庫的時候,在一個鰱鱅很多的水庫裡和朋友一起釣。半天下午,朋友中鰱鱅數尾,可是這東西水庫老闆不讓拿,釣了也白釣,純粹過過手癮。而我用的就是那種砸到頭上能起包的硬疙瘩,我一條鰱魚都沒釣到,當時好像釣了三條青魚和一條草魚。對於這樣的魚情,硬疙瘩狀態的硬粘就是好狀態,別說鬆散且霧化好的拉餌,就算搓餌不搓死,都避不了鰱鱅進窩。
比重輕、霧化好的狀態,只是能方便魚索餌,加速味型的擴散及立體誘魚,如果沒有其它干擾因素,只有一種目標魚,那可能它就是王者。之所以這種狀態被很多釣魚人追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控制上略難,很多人總認為越難的東西越是高大上。
下面就簡單的說一下幾種常用狀態的適用魚情
搓常規軟餌 這是臺釣最初的餌料形式,屬於中規中矩的狀態,餌團的大小好掌握,入口性也不差,應該說是適合絕大多數的魚情,尤其是底釣。 搓大硬餌 這種狀態對於入口是不利的,但有時卻是不得已而為之,比如雜魚或鰱鱅鬧窩,一般用來守釣底層大魚。雖然很硬很大,但對於青魚、草魚或鯉魚來說,入口性影響也不是很大,再硬能硬得過帶殼的螺螄? 搓軟粘餌 主要是守釣較猾的大魚時使用,這些猾魚進時很謹慎,需要守很長時間(也就是魚會試探很長時間)才會咬鉤,所以要粘,餌團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持鉤。餌團硬化,可能涮一下就吐出且不再咬鉤,所以要軟。捏幹散餌 幹散或拉餌帶散炮原因是一樣,就是利用餌團的立體脫落,進行高效果誘魚,而且餌料的量上也是常規的好幾倍,黑坑中應用的較多。野釣也可用,在靜水環境中釣大魚或者全水層魚效果就特別好。 搓軟散餌 主要是釣鰱鱅時使用,餌料散且軟,這樣入水霧化好,且持鉤時間不會太長,特別利於鰱鱅濾食及誤吸入魚鉤。拉大餌 這是我用得比較多的一種狀態,因為我經常釣江鯿,拉的餌團大,目標大,配合高霧化,半水誘魚的效果非常好。另外較大的拉餌,持鉤性也就會相對較長,脫落的餌料量也較多。當然,拉大餌不止這一個用途,事實上,拉餌的適口性比任何一款搓餌都要好,在沒有雜魚或其它干擾的前提下,作釣任何魚種都可以拉餌,只要有較大的片狀結構支撐及較長的纖維,就能拉出與搓餌一樣體積的餌團,適口方面肯定優於搓餌。拉小餌 主要針對小個體魚種或輕口,目標是方便入口,餌團越小下餌量就越小,所以必要的時候需要配合較高的頻率,在冬天釣慢魚時需要提前打窩或者前提拉大餌誘魚。值得一提的是,在針對輕口的時候,不但餌團要小,還要輕、要鬆,以最大程度地去增加餌團的適口性,也正是這種魚情,讓很多釣友覺得狀態更重要。味型與狀態結合才是上乘高明的釣魚人,絕不會去片面地強調味型或狀態,無形中都是二者並重。餌料味型與狀態,都是需要靈活變化的,比如作釣過程中,碰到雜魚較多,餌料的味型肯定要調得淡一點。再比如原本使用鬆散的餌料,突然走水,肯定要將餌料打幾把來增加持鉤性等等。
-
5 # B面歌王
都重要但也不用太較真,不同季節不同魚情區別對待,針對性側重(本回答主要由南方自然水域野釣經驗而展開)
味型一般原則是春秋冬偏腥,夏季偏香,狀態有兩種特殊情況,小雜魚多要用粘搓餌快速到底,冬天最好用拉餌增加適口性。
餌料實際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自然水域什麼樣的餌送到魚嘴巴旁邊都會吃。釣技最重要是找魚聚魚,並在垂釣過程中調漂讓吃口顯得更標準,或改變餌料味型和狀態,或改變線組,或改變釣法,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找對路子釣魚會非常享受,當然這是休閒釣,漁獲只要不空軍不是唯一追求。學習釣魚和學習駕駛非常像,實習駕駛員總有一段時間想開快車,釣魚人總有一段時間追求爆護,這都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片斷。
釣魚既簡單又複雜,想簡單研究好傳統釣搓餌就行,想複雜研究臺釣,但即使臺釣方面研究透了,還是會去繁化簡,返璞歸真,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享受釣魚的樂趣,而漁獲基本都放生了。
-
6 # 隨侃天下
餌料最重要兩個因素就是味型和狀態了,至於到底是味型更重要還是狀態更重要,我覺得應在是在不同的作釣情況下有不同的側重點。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側重點。所以我們應該知道面對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靈活的變化。
餌料的味型就是指餌料所散發出的味道,是一種針對誘魚的氣味。餌料的味型決定了會更容易把哪些魚誘過來。因此餌料的味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對口目標魚。
餌料的狀態
餌料的狀態主要體現在餌料的比重和霧化上面。餌料的狀態決定了誘魚的效率、餌料的適口性等。
餌料的霧化決定了餌料味型的傳播速度,霧化越好的餌料傳播的速度越快,同時也更容易招惹小魚。
餌料的比重決定了餌料在水底呈現的方式和沉水的速度以及餌料在入水後一定時間內膨脹的大小。這些因素會影響魚兒的攝食速度和攝食的方式。
如何平衡餌料的狀態和味型
1、魚密度大的時候
在魚兒密度大的時候,狀態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這個時候味型就更為重要,味型找對了就會讓魚兒瘋狂開口。對魚下味才是在高密度水域提高漁獲的關鍵。比如在天氣熱氣壓低的時候新增果酸就可以大大提高魚兒的開口率。
如果作釣水域的魚密度較小,這個時候霧化就比味型重要了。因為魚的密度小,我們需要餌料更好的狀態來霧化誘魚。只有把魚誘過來才能有魚可釣。
如果是在魚塘作釣,味型就更為重要。因為魚塘的魚吃的都是飼料等精細的實物,所以對於餌料的口感要求就比較高。因此一定要把味型調整到魚兒喜歡的味型,才能在魚塘釣好魚。
如果是在自然水域野釣,由於野外的魚兒實物缺乏,所以對於實物的味型要求不高。但是自然水域面積廣,所以能把魚誘來才是最重要的。此時就需要餌料有一個良好的霧化效果來增加誘魚的效率。只要魚被誘過來了,自然水域的魚是不怎麼挑食的,不換什麼味型的餌料它們都不會放過,照吃不誤。
-
7 # 釣魚就這麼簡單
3.我多年的釣魚經驗是餌料狀態更重要,因為魚真正喜歡的餌料的狀態,如下落,霧化,擺動,滾動,因為這是魚成長過程中養成的吃食習性,是魚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這也是為什麼路亞用仿生擬餌也能釣到魚,在休閒野釣的時候用活的紅蟲、蚯蚓、蟬蛹的原因,因為,活餌在水下會自然的爬動,對魚的誘惑力是不可抗拒的,而且在自然水域垂釣很少見到有人會用小藥加味型
5.釣黑坑時,小藥味型在水中有很強的穿透力,能吸引更遠處魚的注意,確實有一定的誘魚效果,但是魚是在水裡不斷來回遊動的,味道再好,餌料又大又硬適口性差,沒有自然脫落,拋竿不準底窩量小,魚來了吃不到喜歡的餌料,佷快就會遊走,另外,黑坑大部分放的是養殖魚,拋竿頻率不夠,餌料入水聲音太少或聲音太大都不能有效留魚!黑坑釣魚,魚追逐,吃餌,主要是靠餌料的狀態,味型只是輔助作用!
6.我個人認為餌料狀態好壞才是決定你能不能釣到魚,能釣多少魚的關鍵原因!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小藥味型在黑坑裡的輔助作用,但不能主次不分,盲目誇大小藥味型的作用!很多釣友包括我自己,在黑坑釣魚初期都會盲目購買很多小藥,每次不加點小藥,釣魚總覺得少點什麼,但我認為要真正釣好魚,在釣黑坑時,位置,拋竿,頻率,餌料狀態,魚情判斷分析這些才是釣更多魚的關鍵所在!
7.個人建議:黑坑主場適量用味型加小藥,遛魚不加小藥(藥酒果酸少量新增);休閒野釣除了麝香酒,什麼都不要新增!不要當藥神,加強基本功訓練和多在餌料狀態上下功夫才能釣好魚,多釣魚!
-
8 # 垂釣芊佰姿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了解魚餌的組成,魚餌通常是3部分組成,1基礎餌,2味型餌,3狀態餌,
基礎餌,通常是穀物類,胚芽類,豆餅類等。基礎餌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
味型餌,常用的有腥味型餌,香味型餌,酸臭味型餌,針對不同魚種不同季節使用不同味型的餌料,如冬釣鯽魚用腥味餌,夏釣鯉魚用香味餌料,釣鰱鱅用酸臭型餌料等等,還有加一些小藥,目的就是改變味型適合魚種和季節而相應使用,
狀態餌,常用有拉絲粉,雪花粉,輕麩,粘粉等,拉絲粉是使餌料有附鉤性,讓鉤子上有殘留,雪花粉是調節餌料比重,增加霧化,有助於引魚聚魚,增加適口性,輕麩得作用和雪花粉類似,但輕麩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餌料間的縫隙,不會打成死麵團,
粘粉和拉絲粉有點類似,增加附鉤性和減少霧化,但不同於拉絲粉的是拉絲粉是成纖維狀,增大餌料團,但粘粉不改變餌料體機和狀態,只是增加附鉤性,
相信大家看到這裡應該有所瞭解了餌料的狀態的重要性了,無論什麼味型的餌料,你在針對物件魚時都要去改變它的狀態,這樣魚會有更好的適口性,更好的霧化聚魚,也可以有效的減少不是物件魚的鬧鉤,會使你的垂釣更加得心應手,快了垂釣,休閒垂釣。
-
9 # 魚屍
二者都很重要 針對不同的魚 不同水域 水況 隨機應變最重要 好的狀態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水域 比如野釣中雜魚過多 相反就需要打破狀態變得沒有狀態 味型也如此
-
10 # 通過實踐的真理
對於你這個問題,釣魚人都知道,兩樣都重要,味型決定所釣魚種,狀態決定你所釣魚獲,釣不同的魚用不同的料,開不同的狀態,比如釣鯉魚料狀態不宜太霧化,這樣容易引小魚,而且頻繁換料影響魚進窩,這就是很多人空軍釣不到大魚的原因,比如釣鰱魚就必須霧化快,不然一輩子也得不到鰱魚,一般釣上層魚和浮釣都需要霧化好,釣下層魚都沒必要太快霧化,反正釣魚不是一成不變的,看情況去調整。
回覆列表
釣魚活動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天氣和位置,餌料其實是其次的!
天氣悶熱,氣壓低,水中缺氧,命都快保不住了,那還有心情吃餌!釣魚人老說的屁股決定收穫,說明了位置的關鍵性,你找一個沒魚的釣點,別說餌料,魚鉤上掛錢也沒用的!
餌料的味型和狀態,都很重要,味型選對了,魚會更快的進入窩點,狀態好了,入口性就好,會對你提高魚獲,起到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是你非要分個高低,那我個人認為味型更重要一點!
後來八十年代,出現了商品餌料,但是品種很少,印象最深的就是東俊!大家經濟都不太寬裕,出去釣魚也就帶個一兩包餌料,我為了節省成本,經常會備一些白麵和麩皮作為新增!
有次去鴨河的水庫釣魚,碰到好魚情了,商品餌料很快就用光了,捨不得走啊,只好把白麵加水開成餌,搓成黃豆粒大小作釣,魚依然上的很歡實,用瘋狂來形容也不為過!這次難忘的垂釣往事,說明了只要窩裡有魚,餌料的狀態就變得不太重要了!
魚基本都是靠嗅覺,聞到味道才會來到窩點,然後吃餌,如果沒魚來,你的餌料狀態,開的再好,有啥用呢!由此可見一款味型適合的餌料,至關重要!開餌的時候,一定要根據魚類的食性來選擇!比如翹嘴喜歡腥香,那就加點蝦粉或者蠶蛹粉,鰱鱅喜歡酸臭,那就加點白醋或者阿魏!
有經驗的釣友會根據魚情,隨時調整餌料的狀態,比如釣大魚,而小雜魚特別多的情況下,適當的讓餌比重大一點,硬一點,快速落地,以免在中上層就被啃光!
鰱鱅以吃浮游生物為主,它們的嘴型屬於地包天,一般在水的中上層接上面散落的餌料吃!那我們作釣的時候,餌料的狀態就要鬆散一點,讓它在中上層就更好的霧化,釣浮,這樣鰱鱅吃餌方便,並且會越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