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涉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隸屬河北省下轄縣。涉縣縣境位於北緯36°17′--36°55′,東經113°26′--114°之間,東西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4.5公里。涉縣東以東郊山、古腦、老爺山為界,北與武安市、南與磁縣毗鄰;西以黃櫨堖、大寨堖、黃花山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堖、界牌山、左權嶺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行政區劃 第一節 偏城地區政區沿革 宋 以縣城為起點分三鄉,北起龍山到武安界一線稱龍山鄉,沿清漳河地區稱乘雲鄉,縣城以東稱玉泉鄉。 明 據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涉縣誌》記載,當時實行"里社制"(十家為一甲,十甲為一里,並在"裡甲"上設"鄉",或稱"社")。涉縣(不包括現偏城地區)在宋代三鄉基礎上又增"符山"、"仙裡"二鄉(社),成為5鄉(社)18裡。 清 沿襲明制。順治十五年(1658年),全縣仍為5鄉(社)18裡,93村。 乘雲(鄉):分三里,轄今中原、索堡、石門、遼城一帶。 仙裡(鄉):分二里,轄今會里、赤岸、王堡、溫村、桃城一帶。 玉泉(鄉):分五里,轄今神頭一帶及胡峪、固新、關防、西達、合漳、太倉、張家頭一帶。 龍山(鄉):分五里,轄今涉城鎮及更樂、井店、張家莊、王金莊、偏店一帶。 符山(鄉):分三里,轄今西戌、龍虎部分村莊及馬布、木井一帶。 93村為:寨上、茨村、莊上、胡峪、石槽隴、石崗、連泉、原曲、故縣、招義、林旺、東達城、西達城、關防、嶺底、合漳、白芟、段曲、禪房峧、圈峪峧、溫家崗(溫和)、臺凹、梁家巖、臺莊、太倉、南莊、神頭、響堂鋪、寬漳、流星、薛寺、沿頭、會里、河南店、灘裡、馮家莊、赤岸、王堡、上溫村、常樂、下溫村、桃城、田家會、靳家會、峪裡、鐵腳峪、曲裡、東遼城、西遼城、毛嶺底、汙犢、石門、索堡、唐王峧、懸鐘、新橋、七原、清涼、彈音、趙崗、南崗、谷崗、嶽崗、更樂、井店街、井店村、東寨、下莊、臺村、西寨、鳳崗、偏店、南寨、雞鳴鋪、陳平、趙峪、肖家寨、楊家寨、馬家寨、潘家寨、西戌、馬鋪、南郭口、北郭口、沙河、史家莊、木井、豆莊、石泊、猛虎、張家莊、專路平、西峪。 至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後期,縣以下行政區改為"鄉約制"。據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涉縣誌》載,全縣設27約所,村莊由原93村增至95村。 鄉約制治至於嘉慶四年(1799年),增為29個約所,188個村。約所下轄一村或數村不等。轄屬關係見下表。 除表中各約所轄村莊外,還有12個直屬縣衙的雜湊村,也稱直隸村,這些村是:東路寨上、茨村、莊上;西路上下清涼、灘裡、赤岸、王堡;北路南北郭口、東南寨、陳平、趙峪、窯則。 民國初承襲清制,據民國17年(1928年)《河南地質調查表》載,全縣分為7個區;城中區、玉泉區、匯漳區、乘雲區、龍山區、符山區。以上來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權告知立馬刪除。
感謝邀請!涉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隸屬河北省下轄縣。涉縣縣境位於北緯36°17′--36°55′,東經113°26′--114°之間,東西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4.5公里。涉縣東以東郊山、古腦、老爺山為界,北與武安市、南與磁縣毗鄰;西以黃櫨堖、大寨堖、黃花山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堖、界牌山、左權嶺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行政區劃 第一節 偏城地區政區沿革 宋 以縣城為起點分三鄉,北起龍山到武安界一線稱龍山鄉,沿清漳河地區稱乘雲鄉,縣城以東稱玉泉鄉。 明 據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涉縣誌》記載,當時實行"里社制"(十家為一甲,十甲為一里,並在"裡甲"上設"鄉",或稱"社")。涉縣(不包括現偏城地區)在宋代三鄉基礎上又增"符山"、"仙裡"二鄉(社),成為5鄉(社)18裡。 清 沿襲明制。順治十五年(1658年),全縣仍為5鄉(社)18裡,93村。 乘雲(鄉):分三里,轄今中原、索堡、石門、遼城一帶。 仙裡(鄉):分二里,轄今會里、赤岸、王堡、溫村、桃城一帶。 玉泉(鄉):分五里,轄今神頭一帶及胡峪、固新、關防、西達、合漳、太倉、張家頭一帶。 龍山(鄉):分五里,轄今涉城鎮及更樂、井店、張家莊、王金莊、偏店一帶。 符山(鄉):分三里,轄今西戌、龍虎部分村莊及馬布、木井一帶。 93村為:寨上、茨村、莊上、胡峪、石槽隴、石崗、連泉、原曲、故縣、招義、林旺、東達城、西達城、關防、嶺底、合漳、白芟、段曲、禪房峧、圈峪峧、溫家崗(溫和)、臺凹、梁家巖、臺莊、太倉、南莊、神頭、響堂鋪、寬漳、流星、薛寺、沿頭、會里、河南店、灘裡、馮家莊、赤岸、王堡、上溫村、常樂、下溫村、桃城、田家會、靳家會、峪裡、鐵腳峪、曲裡、東遼城、西遼城、毛嶺底、汙犢、石門、索堡、唐王峧、懸鐘、新橋、七原、清涼、彈音、趙崗、南崗、谷崗、嶽崗、更樂、井店街、井店村、東寨、下莊、臺村、西寨、鳳崗、偏店、南寨、雞鳴鋪、陳平、趙峪、肖家寨、楊家寨、馬家寨、潘家寨、西戌、馬鋪、南郭口、北郭口、沙河、史家莊、木井、豆莊、石泊、猛虎、張家莊、專路平、西峪。 至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後期,縣以下行政區改為"鄉約制"。據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涉縣誌》載,全縣設27約所,村莊由原93村增至95村。 鄉約制治至於嘉慶四年(1799年),增為29個約所,188個村。約所下轄一村或數村不等。轄屬關係見下表。 除表中各約所轄村莊外,還有12個直屬縣衙的雜湊村,也稱直隸村,這些村是:東路寨上、茨村、莊上;西路上下清涼、灘裡、赤岸、王堡;北路南北郭口、東南寨、陳平、趙峪、窯則。 民國初承襲清制,據民國17年(1928年)《河南地質調查表》載,全縣分為7個區;城中區、玉泉區、匯漳區、乘雲區、龍山區、符山區。以上來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權告知立馬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