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由的鷹28185386
-
2 # 單于603
《後出師表》已經將蜀漢的形勢分析得相當透徹,蜀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譙周是蜀人,肯定不願意蜀地遭兵災,與其戰敗投降,不如主動投降,待遇還高點。
畢竟不是抵抗異族侵略,說到底是漢、魏正統之爭,沒必要用蜀地百姓為漢殉葬。
-
3 # Z先生評說歷史
譙周勸劉禪投降魏國時蜀漢是否已經大勢已去?
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是的,此時的蜀漢已經大勢已去,就算不投降,也不過是再多苟延殘喘幾年罷了。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扶不起的阿斗”大部分正確
最近總有一些見解為劉禪洗白,說是他也算是一名成功的帝王。我不知道這些理論根據從哪裡來,我覺得有些荒繆,難道就因為所謂的上層關係較為順暢,諸葛亮極大的發揮自己的才能沒有受到阻礙就去對劉禪歌功頌德嘛?
天啊,蜀漢是他老爹建立的,他是繼承人,是二代,是帝王,諸葛亮再牛逼也就是個打工的,你家姓的天下保不住,扯其他的都是後話。所以說,你劉禪作為帝王是失敗的,特別是作為要穩固老爹的資產並能發展壯大來看,更是失敗中的失敗,從投降就可以看出他並沒有一代帝王的能力和氣魄。
領導人不行,那就是從根子上壞了,這也是蜀漢政權走向滅亡的根本因素。
二、其實從諸葛亮北伐身死時結局已經註定
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史稱北伐,是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一統中原做的最大的也是最後的努力。
可以這麼說,這幾次戰爭應該是蜀漢政權最好和戰鬥力最高的年代了,或者說,是一統中原機會最大的幾次了,結果,不言而喻。
諸葛亮身死之後的蜀漢政權走的是下坡路,連最鼎盛的時期都沒幹成的事,以後也只能想想了。
三、曹魏落入司馬氏之手逐漸壯大
可以這麼說,蜀漢在劉禪的領導下,走的是下坡路,而曹魏政權,在司馬氏的侵襲下,走的卻是發現壯大的線路,在這種對峙的情況下,力量此消彼長,平衡終究會被打破,落後的就要捱打。蜀漢本身就先天不足,何況後期發展又受限,被魏滅亡真的只是遲早的事。
回覆列表
按照當時成都朝內判斷應該是,首先劉禪本人貪圖安逸無大志,這是國民無精神朝內缺良將的主要原因。江油被襲擊投降就是例子。其次,諸葛瞻父子戰敗身死局勢確實很危急,成都留下的更多是沒有領軍才能或者實戰經驗的官員,軍隊倒還有些。第三,姜維下落不明。但實際情況就不是了,首先,劍門關外的鐘會,和鄧艾行不成呼應,只能壓迫姜維數萬大軍!(當然,姜維也是很後來才知道鄧艾偷襲,後主在成都投降了,要是早知道,分兵一萬夾擊鄧艾於涪城,鄧艾早就失敗了。這就是偷襲的重要性)第二,劉禪應該想到諸葛瞻萬一失敗,成都怎麼辦,但確實沒有後手,這個時候,只能堅守待川東勤王來援助,但成都以為姜維兵敗了,沒有那個膽了。第三,劉禪若選擇堅守,姜維或有時間分兵來救,最好親自來救,兵不在多,在精,鄧艾還是要被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