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城歷史小學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泱泱中華,之所以可以屹立五千年文明而依然繁榮昌盛,其中一重要原因便是“代代有人才”。而兩千年前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的建立,便是善用人才的典型案例。

    那麼,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呢?難道其他六國都不重視人才培養嗎?幹嘛人才都往秦國跑呢?下面,請聽下我的粗淺分析。

    第一.六代明君,代代重才

    唐代大文豪韓愈曾在《馬說》中寫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用,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茫茫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但總缺少發現人才的伯樂,所以後世才有“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可見總有一個伯樂的眼光的重要性。

    但是,秦國的幸運就在於自秦孝公開始,六代國君,代代重才。一下出了六個伯樂,使天下的千里馬們趨之若鶩,才有孝公遇商鞅,惠文王知張儀的美談。

    第二.老闆脾氣很重要

    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再厲害的人才,在國家裡的定位也是高階打工仔,一個公司的發展走向,關鍵還是老闆與員工對不對脾氣。秦國的發展也是如此,並不是每一個人才在秦國的遭遇都是美好的。

    張儀靠著秦惠文王的支援,戲耍諸侯於股掌之間,幫秦國東出邁出堅實的一步,可惠文王去世後,新老闆秦武王和張儀不對脾氣,立馬趕跑了張儀,官場失意的張儀無奈投奔魏國,惶惶而終。

    (秦武王)

    同樣遭遇的還有公孫衍,這個文武雙全的不世出人才,幫助秦國奪取了戰略要地河西,但是貪財的公孫衍最終沒能和老闆惠文王走到一起,在醜事被揭露後無奈離開秦國。

    所以,人才可貴,但也得跟對合適的老闆才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假如張儀生於武王一朝,那麼他的一生可能就是個學者而已吧。

    第三.秦國戰時法治制度的延續

    在爾虞我詐的戰國時代,並不是只有秦國愛惜人才,山東六國對於人才的追求一點也不亞於秦國,而且,六國之中並不乏明君賢臣,魏文侯,韓昭侯,趙武靈王,燕昭王,他們都是不亞於秦國六代明君的豪傑啊!手下也不乏蘇秦,樂毅,匡章,樓緩等千里馬為之效力,可他們的王國卻沒能像秦國一樣持續的強大,就在於那些王國沒像秦國一樣堅持適合自己本國發展的制度來規範這個王國。

    所以,武靈王去世,趙國連一塊寶玉都沒有底氣保住,燕昭王離世,齊國馬上覆國。前代所重用的人才還在,國家卻衰弱了下來,因為沒有適合本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制度,再厲害的人才也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所以,最終留給山東六國的只有亡國的悲劇。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六國真的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嗎?當然有,只是,那些君主不知道用各種方式去做到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光榮時代》中張譯飾演的角色及其演技呈現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