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季玄
-
2 # 陳情997
元曲是在宋詞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它的發展源頭同樣是漢樂府!在元曲由於北音用韻,而又因與戲劇相襯,故比宋詞更自由!現代人少填元曲這問題是不對的。是因為問者對地方戲曲不熟悉。很多地方戲曲的戲曲小調都是元曲發展過來的!
元曲是在宋詞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它的發展源頭同樣是漢樂府!在元曲由於北音用韻,而又因與戲劇相襯,故比宋詞更自由!現代人少填元曲這問題是不對的。是因為問者對地方戲曲不熟悉。很多地方戲曲的戲曲小調都是元曲發展過來的!
最主要的原因:
詞已經在明清兩代完成了脫離音樂轉向案頭的嬗變。
啥意思,就是說宋代的詞跟元曲一樣都是可以倚聲的,都是可以拿給樂工直接唱的。這門檻就高了,屬於實踐門檻,你如果不太懂音律,不能「逐弦吹之音」,你就顯得外行。所以宋代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叫詞人,至少叫「本色當行」的詞人。
但這個問題隨著宋代以後樂理系統和語音系統的雙重改變,消失了。因為樂理也變了,字音也變了,詞的唱法基本失傳了,以前那些講究都不用講究了。
那麼這個文體,就變成了一個案頭文學。不再需要懂音律了,識字懂平仄就能填。
而曲不一樣啊。曲是新興文體,它的音樂體系是活的,它的字音和我們現代普通話的字音基本一致,都是用的十三轍。
既然是活的,既然還能唱,那該講究的就得講究起來吧?
你如果是戲劇票友,知道好多戲唱的時候都要分尖團音吧?好多是都聲腔都要特別變化字音吧?
這就不是區區識字就能掌握的了。這就是實踐門檻。
所以你看清代的文人,很多都會填詞。但只有像「李漁」這樣少數幾位聲律學家,才會制曲。
因為詞的講究只剩平仄四聲了。除此以外,死無對證。
而曲還要隨時拿到舞臺上接受實踐檢驗,哪個字響哪個字啞,那一句不協宮調聲腔,需要隨時調適。
——————————————————
除了上面最重要的原因。還與詞曲的地位不同有關。
詞和曲本來都是音樂歌詞,詞牌和曲牌也極其相似,甚至有的還有繼承關係。
這麼看起來,二者似乎區別不大。
但就內容來說,二者卻有雅俗之別——詞的地位雖然沒有詩高,但隨著文學的程序和詞的案頭化,它越來越吸收了詩的功能,被士大夫所接受。
而曲自始至終都是俗文學,從未像詞一樣,走入文人雅士「詠志」的殿堂。曲的高境界就是潑辣痛快,就是勾欄瓦肆的底層人民及小市民的熱愛。
所以並沒有引起大規模的文人創作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