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繡三月春
-
2 # 為夢去尋找
謝謝邀請,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個很奢侈的問題,捫心自問自己,現在到底還剩下什麼,理想跟現實之間到底還有多遠?已經在理想的路上脫離了多久,等等問題?現如今,在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生存和生活的區別其實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區別?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生存的路上繼續奔跑著。我也相信自己完成了生存的使命,會在自己理想的路上繼續馳騁。
謝謝邀請,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個很奢侈的問題,捫心自問自己,現在到底還剩下什麼,理想跟現實之間到底還有多遠?已經在理想的路上脫離了多久,等等問題?現如今,在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生存和生活的區別其實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區別?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生存的路上繼續奔跑著。我也相信自己完成了生存的使命,會在自己理想的路上繼續馳騁。
要談理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只不過大小不同而已。偉人的理想是改造世界,轟轟烈烈、驚天動地。而我們平民的理想庸庸俗俗,平平淡淡。透過多少年的執著追求、頑強打拼,實現了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我們歡歌,我們舞蹈,我們激情澎湃。沒有實現了的理想變成了希望,甚至是夢想。那麼一個步入天命之年之人的理想還剩下什麼呢?剩下的是1+1=2……
年輕時的理想很遠大,也不現實,從而也無法實現。我們面對的是家長理短,柴米油鹽醬醋茶,給她們母子提供優質的資源,給父母創造好的養老環境,這是最露骨的願望,就是這最基本的需求也不是說到就能做到,孩子相繼步入社會,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去開拓和進取,他們並不完全依賴與你,他們有他們的價值趨向。父母已步入耄耋之年,我們並沒有給他們改善多少內在和外在的東西。相反他們時刻還在惦記著我們。說是還有夢,其實拼勁不大了。我們來這個世界上能做些什麼?給後代能留下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馬雲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跟所有人一樣,開始的榜樣是蓋茨、李嘉誠,後來發現他們不是我的榜樣,沒法學習,太大太強,真正榜樣一定在你附近,你做小飯館,榜樣就是斜對面的小飯館”。這是多麼樸素、現實的一段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虛擬到遠方再回歸到現實的這麼一個過程。當我們回到現實中來時,走得才紮實。
無論走到那裡,也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有參照物,這就是你前行的動力。當這個參照物過去了,那個參照物又出現了,此起彼伏、週而復始,也許把你推向光明,也許把你推向深淵。這取決於我們的三觀站在什麼立場上,不同的立場給人留下不同的言論。
大千世界,五花八門。有的人活著,但他是行屍走肉,精神早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精神永存,永遠被人傳誦和讚揚。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惦記著國家的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這樣的人永遠激勵著我們向前,也是我們永遠籤借的物件。
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奮鬥’。”是的,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是鮮花掌聲也好,一地雞毛也罷。最後都要回歸自然,反璞歸真。我們要給後人留下什麼?絕不是物質的琳琅滿目,而是精神的永遠富貴,這一定是:永遠被後人弘楊的文化遺產和精神食糧。